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0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13篇
民族学   14篇
丛书文集   169篇
理论方法论   27篇
综合类   728篇
社会学   1篇
统计学   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74篇
  2011年   85篇
  2010年   64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80篇
  2005年   70篇
  2004年   63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53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01.
陈独秀和黄炎培都是中国教育史上著名的教育家 ,他们对职业教育各有其独到见解 ,都对中国职业教育的产生和发展有过积极的影响。本文拟从职业教育的目标、教学原则、办学方针三个方面对他们的职业教育思想进行比较 ,以总结可资借鉴的历史教益。  相似文献   
102.
以陈慈黉侨宅个案研究为例,从美学角度对侨宅的空间视觉流程与节奏、风水观与朴素美学观、礼制秩序与建筑格局等建筑美学特色作一些探索,可以窥见潮汕民居的美学现象和更深层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103.
乾隆时期,在《聊斋志异》风行百余年后,《四库全书》总纂纪昀不仅抛出了自己的文言小说《阅微草堂笔记》五种,而且从小说理论上批评《聊斋》者流的创作,遭到了蒲松龄追随者针锋相对的回击,形成中国文言小说流派争鸣。争鸣集中在文言小说创作的方法理论、文言小说的风格理论及文言小说的社会功能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4.
谭解文 《云梦学刊》2005,26(3):10-13
郭沫若与陈寅恪在政治观点和学术理念上有所不同,但两人都肯定并尊重对方的学术地位。在有关《再生缘》的研究中,两位大师结下的学缘至今传为美谈。郭沫若与陈寅恪之间的学术争论是正常的学术探讨与切磋。作为诗人和学者,两人在本质上也有许多共通之处。  相似文献   
105.
史志有关陈锭记载多有抵牾,难以判断其正误。新发现的陈锭墓志铭,可纠正史志的失误之处,考证陈锭的生卒年代,明晰陈锭一生的事迹,了解与陈锭有关系的同时代的其它人物。章窥斑见豹,揭示明代中后期正直的知识分子坎坷的一生。  相似文献   
106.
陈亮是南宋浙东事功学派的代表人物,其以义利观为核心的事功伦理独树一帜,勇敢地站在了当时的“显学”——理学的对立面。文章试从陈亮义利观的阐述着手,重点探讨其现实意义。陈亮对义利的定位及追求义利统一的事功伦理学及它所确立的价值目标,为我们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如何建构合理的义利观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借鉴。而且,其人性论着重于对人的活动及其人性本质的理解与关注,高扬了人的主体性,为现阶段的人学启蒙提供了理论借鉴;其强调“能者”在社会生活中的主导作用和地位,为我们提供了思想渊源;其“和同天人之际而使之无间”、“仁民而爱物”的“宇宙伦理模式”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构建和谐社会也都提供了诸多的智慧启迪。  相似文献   
107.
曲琨 《齐鲁学刊》2006,(2):65-68
《云溪友议》是晚唐居士范摅的笔记小说。范摅的创作目的是为文人提供论文会友的谈资,所以在小说的题材内容方面和艺术表现方面求“雅”、求“趣”。“雅”是通过诗歌的大量录入和对文人生活的描写来体现的,“趣”是通过对标题、诗的选择以及人物选择等方面的精心安排来体现的。因此,此书在对唐诗的保存、对中晚唐文人的生活和追求及其与创作之间的互动影响的反映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8.
在台湾乡土文学的传统中,陈映真是极为独特的个案。作为乡土文学的主将,他却进行着都市题材的创作。“华盛顿大楼”系列小说显示了陈映真迥异于其他乡土派作家的创作姿态。陈映真介入乡土文学的独特方式,暗示着乡土文学的式微。  相似文献   
109.
陈云以列宁的帝国主义论为指导,结合“和平演变”发展的特点,深刻揭示了“和平演变”的本质;他新时期关于反和平演变的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展了我们党关于防止和反和平演变的思想,并与其经济建设思想、精神文明建设思想和党的建设思想相辅相成,具体指导了新时期反和平演变的斗争实践。这一宝贵思想遗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是长期的和深远的。  相似文献   
110.
在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中,陈天华欲求振作之方,行救国之实,比较“注重精神上的学问”。他揭露批判国民寡廉鲜耻、自私自利,官吏贪恋官位、畏死无为,留学生空谈救国、言行相悖,汉奸丧灭天良、助纣为虐等堕落人格。围绕道德救国,他系统阐述了在价值取向上以爱国为核心,在公私关系上强调公德私德、义务权利统一,在道德内涵上国民应具有独立自由平等、合群团结尚武之精神,在人格范型上崇尚近代国民人格等思想,并积极诉诸实践,最终以蹈海殉国方式使这一道德救国思想获得升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