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8490篇 |
免费 | 1490篇 |
国内免费 | 594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271篇 |
劳动科学 | 10篇 |
民族学 | 849篇 |
人才学 | 15篇 |
人口学 | 361篇 |
丛书文集 | 6513篇 |
理论方法论 | 1439篇 |
综合类 | 38268篇 |
社会学 | 2685篇 |
统计学 | 16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01篇 |
2023年 | 340篇 |
2022年 | 373篇 |
2021年 | 458篇 |
2020年 | 585篇 |
2019年 | 622篇 |
2018年 | 542篇 |
2017年 | 627篇 |
2016年 | 726篇 |
2015年 | 890篇 |
2014年 | 2305篇 |
2013年 | 2556篇 |
2012年 | 2926篇 |
2011年 | 3384篇 |
2010年 | 2740篇 |
2009年 | 3000篇 |
2008年 | 3156篇 |
2007年 | 3734篇 |
2006年 | 3839篇 |
2005年 | 3528篇 |
2004年 | 3289篇 |
2003年 | 3290篇 |
2002年 | 2945篇 |
2001年 | 2472篇 |
2000年 | 1285篇 |
1999年 | 350篇 |
1998年 | 129篇 |
1997年 | 106篇 |
1996年 | 95篇 |
1995年 | 53篇 |
1994年 | 38篇 |
1993年 | 45篇 |
1992年 | 22篇 |
1991年 | 13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张弢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7,(1)
儒、释、道三家哲学的共同特正是“无我相”;中国古典诗歌艺术的根本精神也是“无我相”,代表儒释道三家精神的诗人屈原、王维和陶渊明三派诗歌,以艺术手段显现至高无上之境──“物我皆忘”,“物我一体”、在此境界之中,诗歌作为艺术家心灵的外化,绝不是中纯的语言文字对情感的渲泄,而是生命中修炼境界的极致,通达这种“无我”的人格境界和艺术精神,正是中国诗歌艺术的根本精神, 相似文献
92.
汪超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3,5(5):204
近20年来,词学研究有所进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词学研究应在多重网络中展开。首先,词学是专门之学,但研究者仍需建构开放的知识网络。词乐研究虽有不少成果,但仍处于相对低潮。这与研究者受限于音乐知识,无法有效介入有关。词谱、词律等专门之学亦是如此。其次,可以尝试词学研究的时空延展,打造通观的“全息网络”,通过长时段的、大量的文本分析发现新话题。同时,注意域外汉籍,因为它们可以提供新文献,启发新视角,丰富文本网络。最后,要注意数字人文的发展趋向,要建设词学检索库,善用新技术,更新研究理念,以便及时因应。但数字人文终究只是辅助研究手段,技术取代不了阅读与思考,只有在传统研究的基础上,技术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93.
赵慧芳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36(4):177-186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如今已经走过十余年历程,取得了突出成就,为共建国家发展赢得新的机遇。随着美国对“一带一路”的关注度持续上升,分析美国主流媒体对“一带一路”的相关报道可以反映美国对该倡议的态度,便于中国做出有效应对措施。研究运用语料库文本挖掘方法,选取美国两大主流媒体《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中涉及“一带一路”的报道文本,从主题分布、主体建构、搭配词和索引行等维度考察美国主流媒体对该倡议的话语建构方式。研究发现,十年间美国两大媒体对“一带一路”的报道包括“一带一路”建设内容和中国影响力等多个主题。根据时间变化,报道主题存在三个阶段的差异:初期突出中国与亚洲国家的合作,中期重点报道中国的世界影响力,近期涉及新冷战等主题。两大媒体通过勾勒基础设施建设与投资、大国关系和中美贸易等内容建构“中国”和“一带一路”形象,对该倡议的认知从早期的中性态度转向中近期的消极态度。基于此,一方面适时开展舆论反击工作是应对美国舆论的关键,向美国媒体传递高质量“一带一路”信息以回击不实言论;另一方面事实胜于雄辩,继续坚持共建“一带一路”是长期发展之要义,展现大国的胸怀与担当,吸纳更多国家参与“一带一路”,推动共建国家合作共赢,促进文明交流互鉴。 相似文献
94.
韩爱晶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105-107
双性化人格是一种综合的、适应性更强的人格类型.两性边界的模糊正是世界潮流的一个总体趋势,中性偶像的出现正反映了社会文化的转型,传统的"单性化教育"日益显露出种种弊端,而双性化教育则是对传统教育方式的一种挑战,是一种家庭教育的新理念. 相似文献
95.
中国蒙学读物研究,是诠释传统蒙学思想、实现中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充分条件,也是探求中国教育学话语体系的重要过程和经验启示。20世纪以来,蒙学读物研究在我国获得长足发展,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批判基础上内容重构阶段、视角转换基础上价值重审阶段、回溯基础上现代转化阶段。研究主题历经蒙学读物内容适切性评价与审思、价值追问、流布与现代关联研究的变化;研究方法亦有经验归纳法、文献研究法、诠释学方法的主次变换;逐步构建了研究基本框架。研究成果日渐丰厚,但经过系统梳理、总结发现尚存一定程度的“失语”困境、研究方法层次意识和综合抽象深度不足的忧虑,因此,未来需要重点在推进蒙学读物本真诠释和学术话语连接研究、建构综合且有层次蒙学读物研究方法体系、提升研究者的传统文化涵养和学术研究素养三方面用力。 相似文献
96.
“办好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是我国当前教育发展的主题,融合教育作为沟通普通教育和特殊教育的桥梁,是新时期
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确保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的应有之义,其发展的关键在于培养高质量的融合
教育师资。通过对美国西南地区某研究型公立大学开发的一套早期融合教育师资在线培养课程进行解读,进而探究我国
学前融合教育教师培养路径。首先,从教学形式、教育对象和课程目标三方面分析该在线培养课程与同类型的线下课程
之间的差异:其次,总结该早期融合教育师资在线培养课程的特点;最后,结合该早期融合教育师资在线培养课程建设案
例,从教育对象、教育过程、课程评价和社会影响四方面,就创新我国学前融合教育人才培养方式的问题形成相应启示与
建议。 相似文献
97.
后现代主义教育视野下的师生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耀中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2(4):94-97
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是20世纪后半叶在西方社会流行的一种哲学、文化思潮。它脱胎于信息化后工业社会。后现代教育思想作为整个后现代思潮的一部分,它强调个人选择和参与,崇尚创造性、差异性、多样性、不确定性和建构性,主张教师与学生之间应建立一种平等的对话关系。这对我国当前的教育研究及教育改革,尤其是课堂教学改革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8.
青海话中的词缀“头”除了有与汉语普通话词缀“头”相同的特点外,还能够放在动词词根和形容词词根语素的后面,构成一个新的名词,表示某事是否值得做或必要性的主观评价,也可以指对象或状态;这种方式构成的名词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只存在于具体语境之中。文章还进一步探讨了这种用法的起源,并与其它方言中的词缀“头”作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99.
20世纪末,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发生了剧烈变化,传统的道德规范受到强烈冲击。本文拟就此背景下,中国大学生道德所受到的来自各方面的影响,及重构大学生道德观念、规范的问题做一梳理。 相似文献
100.
美国代理祖父母志愿者项目是借助代际间服务型学习方法,以满足社区需求为导向,利用各类资源实施的一种社区教育和服务活动,旨在改善老年人生活质量,促进老年人和儿童青少年共同发展,构建互利共生社区服务型学习生态。其运行机制包括涵盖招募选拔、志愿者培训、服务实践和绩效评估四个环节及分工明确的协同合作。其项目实践以循证服务模式为依托,项目设计与运行保持了一定的自主性,效果评估体现了综合多维性。美国代理祖父母志愿者项目可以为我国发挥社区作用,推动社区教育发展,促进养老托幼一体化服务建设,构建互利共生的服务型学习生态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