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185篇
  免费   2516篇
  国内免费   1089篇
管理学   2121篇
劳动科学   10篇
民族学   1325篇
人才学   16篇
人口学   841篇
丛书文集   11235篇
理论方法论   3257篇
综合类   62367篇
社会学   3718篇
统计学   1900篇
  2024年   161篇
  2023年   525篇
  2022年   666篇
  2021年   831篇
  2020年   1008篇
  2019年   973篇
  2018年   952篇
  2017年   1115篇
  2016年   1240篇
  2015年   1683篇
  2014年   4219篇
  2013年   4872篇
  2012年   5264篇
  2011年   6262篇
  2010年   4961篇
  2009年   5170篇
  2008年   5301篇
  2007年   6383篇
  2006年   6345篇
  2005年   5723篇
  2004年   5426篇
  2003年   5281篇
  2002年   4371篇
  2001年   3717篇
  2000年   2025篇
  1999年   575篇
  1998年   306篇
  1997年   243篇
  1996年   204篇
  1995年   145篇
  1994年   108篇
  1993年   128篇
  1992年   94篇
  1991年   89篇
  1990年   40篇
  1989年   77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26篇
  1986年   27篇
  1985年   28篇
  1984年   62篇
  1983年   38篇
  1982年   39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17篇
  1979年   18篇
  1978年   14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史称“新感觉派”后起之秀的黑婴是唯一一位跻身于1930年代中国主流文坛的南洋华侨作家。这位生于荷印棉兰,长于广东梅县,深造于“魔都”上海的新一代南洋华侨,在“民国时态”浓郁的南洋氛围中登陆沪上文坛。在此跨文化的激烈碰撞与深度融合中,黑婴经由“乡愁”的激发与引领,讲述了新一代南洋华侨青年的苦难、迷惘以及艰难的蜕变。今天看来,这种包含着独特生命体验和丰富历史痛感的文化乡愁,正是南侨作家黑婴在“华文文学”和“海派文学”的脉络之外,贡献给中国现代文学真正而独特的“新感觉”。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是一个极其复杂、艰巨的社会系统工程。学术界对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应该坚持什么样的原则和方法也是众说纷纭。从当代世界和中国现实情况、信息传播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发展的内在规律出发,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应坚持指导思想一元和文化价值多元的统一、理论逻辑和生活逻辑的统一、科学性与通俗性的统一、传承性和开放性的统一等四个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3.
伊尹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贤相,其突出的个人素质表现在精于至味之理、精通耕作之道、创制治病汤液几方面,即懂得如何吃饭、种地和治病。这正是广大民众最为关心的事情,也是治理内政极其关键的因素,只有这三件事做得好,才可能完成"祀与戎"等国家大事。如此全面素质的形成,与其丰富的人生经历和勤于思索有关。  相似文献   
4.
2012年3D 版《泰坦尼克号》的华丽上映曾掀起影迷们对它的新一轮热捧。文章就同样备受中国观众喜爱的中国方言版《泰坦尼克号》为案例,结合功能目的论来探寻中国方言版字幕翻译的目的与性质,进而分析、总结英文影片字幕的中国方言版译制活动过程。  相似文献   
5.
ABSTRACT

The cost and time of pharmaceutical drug development continue to grow at rates that many say are unsustainable. These trends have enormous impact on what treatments get to patients, when they get them and how they are used. The statistical framework for supporting decisions in regulated clinical development of new medicines has followed a traditional path of frequentist methodology. Trials using hypothesis tests of “no treatment effect” are done routinely, and the p-value < 0.05 is often the determinant of what constitutes a “successful” trial. Many drugs fail in clinical development, adding to the cost of new medicines, and some evidence points blame at the deficiencies of the frequentist paradigm. An unknown number effective medicines may have been abandoned because trials were declared “unsuccessful” due to a p-value exceeding 0.05. Recently, the Bayesian paradigm has shown utility in the clinical drug development process for its probability-based inference. We argue for a Bayesian approach that employs data from other trials as a “prior” for Phase 3 trials so that synthesized evidence across trials can be utilized to compute probability statements that are valuable for understanding the magnitude of treatment effect. Such a Bayesian paradigm provides a promising framework for improving statistical inference and regulatory decision making.  相似文献   
6.
ABSTRACT

Scholarly textbooks often follow a logic where suitable empirical cases are selected to illustrate the theoretical and analytical points that we as scholars want to make. But what would happen if we would do the opposite: build a textbook on a novel written by a novelist for such purpose and let the theories explain the actions and emotions of fictional characters? In this article, we share and reflect upon our experiences of co-authoring a textbook in organization theory together with a professional novelist. We argue that the novel can function as an eye-opener in organizational analysis, forcing us to look beyond more static and rationalistic perspectives on organizations as well as the stereotypes of such. We build and relate our experiences to the growing literature about using fiction in scholarly work and discuss the potential of such genre-bending work when we bring in flesh and blood into the analyses.  相似文献   
7.
高校中层副职干部具有高校干部、中层干部和副职干部的群体特征,应当具备相应的政治、思想、道德、业务、能力和身体等方面的基本素质。高校应当按照现行干部配置规制,结合内部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任用干部。高校中层副职干部的日常活动涉及到社会、学校、家庭等多个层面,必须妥善处理好各种人事关系。  相似文献   
8.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神圣家族》都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早期思想的代表性著作,二者都把“生活”作为重要概念进行论述。从作为经济学哲学概念到作为社会批判概念,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对“生活”的认识经历了从对物质生产活动的重视到对无产阶级普遍贫困生活的揭露,从分析“生产生活”的异化到对“非人性”生活的批判,从“生活的手段”到消灭“非人性的生活条件”的思想历程。人类的历史是人类生活发展的历史。解决人的美好生活如何实现的问题,在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活思想中居于核心地位,这对当今中国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价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从开启一种全新文明的生活形态的高度来理解新时代的美好生活,才能准确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深刻意义。  相似文献   
9.
冷战结束十年以来 ,美国的对华政策依然摇摆不定。之所以如此 ,是因为十年来美国视中国为敌还是为友 ,或者非敌非友 ,至今还未定性。而美国难于在其国际政治安全战略中给中国定性的原因 ,则与以下的三个层次密切相关 ,即美国的国内政治层次、中美关系的发展层次和全球层次。  相似文献   
10.
福建省科技资源配置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利用翔实的统计数据和资料,从科技人力资源、财力资源、技术资源等方面分析了福建省科技资源配置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