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48篇
  免费   594篇
  国内免费   292篇
管理学   154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376篇
人才学   3篇
人口学   88篇
丛书文集   2410篇
理论方法论   575篇
综合类   12466篇
社会学   327篇
统计学   34篇
  2024年   38篇
  2023年   143篇
  2022年   181篇
  2021年   182篇
  2020年   164篇
  2019年   138篇
  2018年   142篇
  2017年   132篇
  2016年   170篇
  2015年   311篇
  2014年   893篇
  2013年   732篇
  2012年   1028篇
  2011年   1312篇
  2010年   990篇
  2009年   1109篇
  2008年   1085篇
  2007年   1221篇
  2006年   1189篇
  2005年   1069篇
  2004年   1017篇
  2003年   967篇
  2002年   843篇
  2001年   710篇
  2000年   398篇
  1999年   92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51.
纸织画是永春的民间工艺,它的表现手法很独特,其独特性表现在织纸技术层面上。产生于相对落后的经济时代的这种独特民间工艺,有过它发展繁荣的时期,但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这样的非物质文化视觉艺术已经随着时代变迁而处于濒临消亡的状态。正因为这一原因引起人们对这一独特织纸艺术的思考,织纸技术背后隐喻着很有现代意味的艺术形式,织纸的外表似乎已经“过时”,但是整个技术理性并不落后。最后对这一独特的民间工艺的独特表现语言进行理论上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952.
对大众媒介与"文学终结"问题作了具体分析,论述了"文学终结"的西方"哲学终结"背景,还论述了在与西方哲学和文论异趣的中国哲学和文论中,少有"哲学终结"与"文学终结"之类的命题。认为中国哲学与文论讲"生",并从纵的角度讲通变,一代有一代的文学;从横的角度讲"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这可以指导文学应对各种挑战与危机。  相似文献   
953.
《老乞大》、《扑通事》是李朝时期朝鲜人学习汉语的教材,它们在外语教育和华语学习上的地位和文献价值有几个显著特点,即注重口语训练,注重实用,注重文化背景,注重教学法。《老乞大》、《扑通事》在第二汉语教学法上实现了三个转变,那就是从儒家经典、词汇对照教学转变为课文教学,从书面语教学转变为口语会话教学,从单纯的语言要素教学转变为注重交际实用的教学。  相似文献   
954.
杨东莼的《本国文化史大纲》是我国一部较早的唯物的文化史著作。本文着重分析了杨著唯物的文化及文化史观 ,并对其运用马克思主义“五社会形态论”进行文化史分期加以探讨 ,同时指出杨著在文化史研究上的意义及其理论构架上的缺陷  相似文献   
955.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世界文化是在世界历史中形成的,它通过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吸纳来展现。马克思恩格斯在探讨落后的东方国家如中国、俄国的文化发展问题时,是将其放置在"世界文化"视阈下考察的,他们认为,东方国家的社会与文化发展离不开世界历史与文化的促进,而东方国家的革命是推动世界历史与文化发展的条件。  相似文献   
956.
一定时期的文学发展,有其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元代蒙古族汉文诗歌创作这一特殊的文学现象的出现,也绝非偶然,而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产生的。本文从重视儒家人才、学校教育、政治地位的转变、环境的改变、汉文著作翻译影响等方面论述了元代蒙古族汉文诗歌创作的社会历史背景。  相似文献   
957.
通识教育作为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的统一体,是重要的高等教育内容。我国内地大学通识教育近二十年(1987-2006)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省察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可以更好地把握通识教育的发展脉络,提高我国大学的通识教育水平。  相似文献   
958.
师范中文专业学生 ,应该具有过硬的语文素质、较强的师范素质、适应社会的发展素质以及较高的人文精神素质 ,以期在未来的社会中获取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959.
虚词是汉语重要的语法手段,从语法学的角度对汉语虚词作研究是自《马氏文通》开始的。虚字学说作为《马氏文通》语法体系的一个有机部分,其中有许多创造性的见识,对后来的汉语语法研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且在今天看来仍具有借鉴意义。对《马氏文通》的研究,虚字方面比较薄弱,因而对它的评价往往失之偏颇,只有全面认识理解《马氏文通》,才能对它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相似文献   
960.
本文通过对日汉动物词语进行广泛的例举和深入对比,提示了中日两国文化的一些异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