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96篇 |
免费 | 5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18篇 |
人口学 | 9篇 |
丛书文集 | 47篇 |
理论方法论 | 34篇 |
综合类 | 89篇 |
社会学 | 101篇 |
统计学 | 3篇 |
出版年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2篇 |
2021年 | 4篇 |
2020年 | 4篇 |
2019年 | 4篇 |
2018年 | 4篇 |
2017年 | 6篇 |
2016年 | 5篇 |
2015年 | 5篇 |
2014年 | 19篇 |
2013年 | 41篇 |
2012年 | 35篇 |
2011年 | 38篇 |
2010年 | 13篇 |
2009年 | 19篇 |
2008年 | 24篇 |
2007年 | 11篇 |
2006年 | 16篇 |
2005年 | 8篇 |
2004年 | 10篇 |
2003年 | 11篇 |
2002年 | 6篇 |
2001年 | 4篇 |
2000年 | 2篇 |
1998年 | 3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2篇 |
1989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101.
利用湖北省Y市20位女县长的访谈资料,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研究了女性在参与公共事务管理过程中面临的非正式制度、正式制度约束以及和实施机制不到位的现实困境并从构建先进性别文化、将性别平等意识纳入决策主流、协同合作强化实施机制三方面提出了破解困境之道,以促进我国妇女参与公共事务管理相关政策的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02.
囿于经济发展水平及文化体制因素,我国文化事业的投入总量不足,投入主体较少,亟需社会力量的介入。当前参与文化事业建设的社会力量主体为企业、社会文艺组织和公民个体。他们在社会责任感、兴趣爱好、个体文化需求、受他人请托等内驱力以及文化政策引导、潜在利益吸引、文化氛围影响及优秀典型示范等外推力的影响下,积极参与文化事业发展,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要进一步引导社会力量对文化事业的参与,需要不断完善相关政策机制、培育社会文艺组织以及提升民众的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103.
我们采用1996年至2009年上市的899新股为样本检验了投资者参与程度与新股市场表现之间的关系。我们发现新股上市首日收益率和投资者参与程度的正相关,与基于Rock(1986)和Welch(1992)的理性参与模型、基于Ellul和Pagano(2006)的流动性参与假说、和基于Miller(1977)的价格泡沫假说都是一致的。但是进一步的研究表明新股长期表现和新股首日收益率的负相关,这一结果只和价格泡沫假说是一致的。我们的实证结果表明中国新股上市首日观察到的高收益率的主要原因不太可能是发行公司有意的折价行为,而更有可能是过多的新股投资者导致新股短期均衡价格偏离基本面价值,这种价格的偏离在长期得到了纠正。 相似文献
104.
政治稳定的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政治稳定问题的相关研究很多,主要是从政治稳定与政治冲突对立性研究入手,但这种研究思路存在一个问题,就是两者是否存在相关性。各国的政治实践证明两者确实存在紧密的关系,但相关研究并不多见,作者试图从这个视角对政治稳定问题进行深入剖析。 相似文献
105.
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当前公民政治参与现状与和谐社会标准尚有差距。加快政治体制改革,发展协商参与机制;塑造参与型政治文化,提高公民意识;实行政府透明治理,完善政务公开是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6.
在瞬间万变的现今社会,重大自然灾害的频发使世界各国政府开始重新审视传统灾害危机管理模式在现代减灾防灾救灾过程中的有效性,促进了灾害危机管理从被动应对的、缺少社区和民众参与的管理模式转向主动应对的、重视社区民众参与的、以多科学途径为基础的整合的灾害危机管理。笔者试图以日、美等国家为例分析灾害危机管理的转变趋势和特点,并以此为依据,从四个方面试述其对我国灾害心理救助体系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07.
中国传统社会团体的现代化转型--新时期妇联公共参与策略的个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社会建构是实现"小政府、大社会"改革目标的基础性工作,第三部门的培育和发展又是社会建构的重要方面.为此,推动与党和政府有着密切联系的传统社会团体向现代化第三部门转型,可以先行一步.本文以妇联为个案,分析了它在新的社会环境中所面对的机遇和挑战,具体探讨了它在角色、职能及机制三个层面上向现代第三部门转型的策略,以期适应新的形势,获得更高的公共参与成效. 相似文献
108.
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加强公民意识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爱丽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5(2):18-20
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公民意识的确立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因此,作为教师应承担起教育祖国未来的重任,在加强自身的公民意识的同时,应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为构建和谐社会培养合格公民。 相似文献
109.
丁德昌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5(4):103-107
公民意识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主体性条件。传统社会我国农民臣民意识浓厚而公民意识缺失。为了培育农民的公民意识,必须充分发挥村民自治的宪政载体作用。村民自治为农民公民意识的培育提供理论基础、制度平台和实践基石。优化村民自治,促进农民公民意识的培育,不仅要创新自治制度,提供制度保障;而且要实现村—社联动,提供平台保障;更应落实村务公开,提供监督保障。 相似文献
110.
论社区参与的制度安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朱孔芳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13-17
本文选取社区参与为研究视角,旨在从宏观角度考察社区发展过程中影响社区参与的制度安排。本文认为我国社会转型过程中政治、经济、社会制度的变革使得社区参与成为可能与必要;“街道体制”向“社区体制”转轨扩大了社区参与的空间;基层民主的制度创新保障了居民的参与权;社区服务与社区文化活动的开展营造了良好的社区参与氛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