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6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13篇
管理学   116篇
民族学   47篇
人口学   34篇
丛书文集   261篇
理论方法论   92篇
综合类   757篇
社会学   395篇
统计学   8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96篇
  2013年   209篇
  2012年   121篇
  2011年   153篇
  2010年   107篇
  2009年   101篇
  2008年   92篇
  2007年   108篇
  2006年   118篇
  2005年   82篇
  2004年   72篇
  2003年   80篇
  2002年   85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81.
清代福建宁化伊氏人才辈出,以伊恒聪为首的八位诗人创作有《耕道堂诗钞》。但该集流传稀少,作者生平情况都不大清楚。对该集以及有关作者群体进行考证介绍,有助于增进人们对该集及其作者乃至清代家族文化的了解,具有多方面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2.
中古西欧基督教的“经学传统”,发端于罗马帝国后期“拉丁教父”对《圣经》的翻译与阐发。中世纪经院哲学家的“惟经是从”的学术活动与罗马教廷的文化专制政策,使这一传统日益封闭与僵化,并步入学阀化与官方化的学术轨道。到了中世纪后期,随着西欧社会的新变动与人文主义启蒙思潮的冲击,这一传统逐渐丧失了对学术文化的神圣支配地位,代之而起的则是人文主义“圣经学”的勃兴。人文主义者否定教廷钦定的《圣经》拉丁文本的权威性与经院哲学家主观臆断的学风,不仅力图使《圣经》版本的民族语言化与《圣经》传播的平民化,而且致力于发掘《圣经》的历史内涵与伦理精神,并以《圣经》为最高的信仰权威,这样就从根本上推翻了罗马教会正统神学的理论基石,否定了教廷权威及其礼仪制度存在的合理性。这一变革,最终从根本上推动了宗教改革思潮的萌发,促进了西欧的思想文化与社会政治的历史转型。  相似文献   
183.
清代传统《选》学不仅在《选》学文献整理与研究中取得了重大成就 ,而且传统《选》学中已蕴涵着现代《选》学的萌芽———整体观与现代《选》学的某些专题的出现。如汪师韩的《选》学整体研究 ,阮元的《文选序》研究 ,朱彝尊的《文选》成书过程研究 ,清代孙梅的《文选》、《文心雕龙》相互关系研究 ,张云王敖《选学胶言》、钱泰吉《曝书杂记》李善注“注例”研究等 ,现代《选》学的诞生实为“旧学新知”与“西学东渐”互相影响的逻辑归宿  相似文献   
184.
西方伦理的科学化倾向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伦理学在古代就具有知识论倾向,在近代具有认识论倾向,而在现代则具有科学化倾向。如此看来,受科学精神纠缠的西方伦理学若要担当起对科学的范导,首先必须更新传统西方伦理学科学化倾向的意念,归正道德的前科学性地位,还伦理学以情感、心灵、意志之人学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185.
本文概括地介绍了歌德在中国的接受史与歌德译介和研究的现状。详细地介绍了冯至对歌德研究的贡献;论述了冯至的歌德研究方法是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洋为中用”的思想指导;阐述了冯至的歌德研究的学术价值及其社会影响,其中强调,他的研究扩大了歌德研究的范围,增进了我国学术界对歌德的全面和深入的认识;交给读者以理解歌德的钥匙,使歌德在中国经历第二次普及。因此,如果把五四时代的歌德研究称之为“郭沫若阶段”,那么可以将解放以后的歌德研究称之为“冯至阶段”。世界正处于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和资本主义消费社会忽视精神文明、追求物质享受、见物不见人的现状,冯至对歌德的人文精神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6.
This study examines the extent to which job displacement divides the career experiences for a cohort of workers. Previous studies of job displacement find nontrivial economic losses for displaced workers, but the effects of displacement on “non-economic” properties of jobs have been largely overlooked. Results using the Wisconsin Longitudinal Study indicate that workers who were displaced have lower levels of occupational status, job authority, and employer-offered pension and health insurance than they would have had had they not been displaced. Difference-in-differences estimates, which control for temporally-invariant unobserved heterogeneity, are generally larger than cross-sectional estimates; still, there is a close correspondence of estimates across a range of methodological approaches attesting to the robustness of the estimates in the face of various technical assumptions and model specifications. Effects of displacement on job quality also exhibit conditioning by gender, education, occupation, and industry: while less educated, blue collar and manufacturing workers experience significant losses for employer-offered benefits, more educated, upper white collar and non-manufacturing workers experience significant losses for occupational status, job autonomy, and job authority.  相似文献   
187.
中东史在我国年轻的世界史学科中是更为年轻的学科,我国学者对中东史的真正研究开始于新中国成立后的50年代,至今已走过五十余年的历程。期间既有势头良好的开局起步阶段,也有“文革”十年浩劫的严重摧残时期,更有改革开放后阔步前进的喜人发展局面。从学术史的视角对五十年来中东史的研究历程进行一番梳理,肯定已经取得的巨大成就,找出尚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今后的重点研究方向,对于推动中东史乃至中东学学科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8.
“交往”是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一书的核心范畴。他将交往视为真正的存在,标志着生存—超越者关系,交往获得了本体论上的意义。他从交往视界出发,界定了教育的内涵,反对训练与控制的教育方法,提出对话是探索真理和自我认识的途径,并强调教育要加强历史的交往,赋予大学展开“生命的精神交往”的任务。目前,中国大学存在主体性失衡与主体间性失落的问题,促进“交往”成为中国大学人的生存方式。  相似文献   
189.
李白家世之谜破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白生前笔述口授其家世的有关材料,真实可靠。李白为凉式昭王李暠之孙李重耳的后裔。李白曾祖李贞为李虎玄孙。李白祖父为李暠九世孙,李白为李暠十一世孙。  相似文献   
190.
可持续发展观与教育伦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可持续发展观是国际社会所公认的全新的发展观。这种发展观表达了人们对自身长期以来行为反思后的全新的价值定位与全新的伦理理念。这些伦理理念扩散到教育的各个方面,使教育从狭隘走向宽广、从应试走向注重素质、从关注教师和书本走向同时也关注学生,从而形成了现代教育中大教育、素质教育、学生主体教育等重大的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