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972篇 |
免费 | 47篇 |
国内免费 | 6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60篇 |
民族学 | 82篇 |
人才学 | 1篇 |
人口学 | 37篇 |
丛书文集 | 367篇 |
理论方法论 | 76篇 |
综合类 | 1021篇 |
社会学 | 301篇 |
统计学 | 80篇 |
出版年
2023年 | 7篇 |
2022年 | 19篇 |
2021年 | 22篇 |
2020年 | 42篇 |
2019年 | 27篇 |
2018年 | 34篇 |
2017年 | 46篇 |
2016年 | 31篇 |
2015年 | 40篇 |
2014年 | 99篇 |
2013年 | 197篇 |
2012年 | 157篇 |
2011年 | 182篇 |
2010年 | 149篇 |
2009年 | 123篇 |
2008年 | 137篇 |
2007年 | 100篇 |
2006年 | 133篇 |
2005年 | 104篇 |
2004年 | 97篇 |
2003年 | 92篇 |
2002年 | 82篇 |
2001年 | 47篇 |
2000年 | 34篇 |
1999年 | 11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2篇 |
1994年 | 2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0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11.
刘晓晨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5(4):74-76
通过对一系列中西方岁时风俗的对比,揭示了由各自的历史变迁造成的在信仰、宗教以及其他诸多方面的文化差异:中国特有的祖先崇拜;欧洲政教合一的中世纪带来的深远影响;以及东西方文化最根本的差别——农本文明与商本文明。 相似文献
112.
郝素玲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1):64-67
历时地看,作为美国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女作家,赛珍珠显然没有受到学术界应有的重视。站在全球化语境下去认识赛珍珠,通过引入"文化边缘人"的概念去解读赛珍珠,我们可以找到赛珍珠及其作品被排斥在经典之外的原因。作为文化边缘人,赛珍珠站在了时代的前列,这也是在当今多元文化的语境下她被学术界"重新发现"的主要原因。从这个视角切入,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赛珍珠在当代世界文坛的文学地位。 相似文献
113.
姜彬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6(1):6-13
《东海岛屿文化与民俗》是继《吴越地区民间信仰民俗》和《稻作文化与江南民俗》之后的关于吴越地区民俗文化的系列研究成果。由于海岛的独特性,该课题在调查方法上,突破了以往民俗学的"投入式调查"和"参与式调查"模式,而探索到了第三种调查方式,即以当地土生土长的文化人来调查和描述本地的民俗文化,实践证明,这种方式也是行之有效的。民俗学在理论上还存在着让人探索的广泛空间,以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论和唯物辩证法为方法论来建立中国的民俗学学派,有着崭新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14.
崔振成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4):210-213
现代性文化方案是现代性获得启迪和拓展的精神气质,在某种意义上,现代性是一个文化演进的过程。现代性文化方案最本质、最核心的任务就在于将现代性价值理想以价值观的形式生成为人的内在性格和行为坐标。但是,现代性文化方案在现代境域中却呈颓废之势,作为其核心的价值观呈现低迷与困厄之势。从价值观及其教育之维,对现代性文化方案重新勾勒与赋值并期待获得救赎性意义是本文研究之初衷。 相似文献
115.
金文凯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89-93
清代海宁查氏家族一门风雅,人才辈出,是声名显赫的文化世家。它的形成一方面与当地自然、经济、人文等良好的文化生态环境密切相关,另一方面也与海宁查氏重视家族文化建设,家学渊源和文化积淀深厚密不可分。以海宁查氏家族为中心,可以看到清代家族文化及地域文化与一代文学之关系。 相似文献
116.
亚当·斯密对于劳动价值理论所作出的独特贡献在于他能够清晰界定财富与系统揭示财富源泉。然而,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相比较,亚当·斯密的劳动价值理论却存在着三对矛盾:交换价值与价值实体之间的矛盾关系;商品价值与生产资料价值之间的排斥关系;商品价值与收入源泉之间的颠倒关系。而且这三对矛盾皆根源于亚当·斯密混淆了在商品生产过程中创造价值的劳动形式与创造使用价值的劳动形式即抽象劳动与具体劳动。 相似文献
117.
邹赞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101-107
戴锦华的研究领域涉及电影、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与文化研究。她以电影语言、西方文化理论和文化史思想史视野,开创了一条不同于传统电影史研究的“电影文化史”研究范式。在女性主义文学批评领域,她以中国文化传统和现当代历史情境为参照,勾勒出女性书写由“地心”到“地表”的浮现之旅以及现代女性话语的形塑过程。戴锦华提出“文化的位置”这一命题,不仅是寻求在新自由主义崛起的时代对于建构潜能的一次尝试,也是对英国文化研究关于文化与政治经济关系的一次回溯与反思。 相似文献
118.
民族法制的中国经验及其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全英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0(2):44-50
在中国,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已经建立并进一步巩固发展,这是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结果,它为当代国际社会解决民族问题提供了有益的经验。这些经验是对民族团结概念作宪法安排以建构公民认同;以少数民族干部制度作为沟通的制度性安排;自治权作为发展权的制度设置以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发展;设立少数民族聚居区的独特安排,保证了民族关系历史与现实的统一;以多元与一体并存的发展形式,保证各民族语言文化的平等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19.
郝英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1):69-71
大学英语学习效果从听说、阅读、翻译三个主要方面来衡量。英语教学不仅仅是对单词的讲解,语法的传授,语言是一种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及日常会话等的载体。因此,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及日常会话等知识一定会在英语的听说、阅读、翻译中有所体现。本文认为文化背景知识不单纯是文化风俗知识,它的含义还包括历史、政治、经济及日常生活。这样,文化背景知识对英语教学来说是密不可分的,它体现在英语教学的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0.
张宗久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3(5):93-95
习语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是人民大众口头上习用的定型词组或短句。它们是相沿已久、约定俗成、具有完整而独特意义的词语。英汉两个民族在长期的劳动中创作了大量的习语,但由于民族文化的不同,使用亦不同。通过比较英汉两个民族在地理环境、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历史典故等几个方面的文化差异来探讨英汉习语之间的民族文化特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