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859篇 |
免费 | 46篇 |
国内免费 | 8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65篇 |
民族学 | 86篇 |
人才学 | 1篇 |
人口学 | 37篇 |
丛书文集 | 359篇 |
理论方法论 | 66篇 |
综合类 | 995篇 |
社会学 | 299篇 |
统计学 | 5篇 |
出版年
2023年 | 10篇 |
2022年 | 21篇 |
2021年 | 22篇 |
2020年 | 42篇 |
2019年 | 26篇 |
2018年 | 31篇 |
2017年 | 52篇 |
2016年 | 33篇 |
2015年 | 41篇 |
2014年 | 100篇 |
2013年 | 178篇 |
2012年 | 152篇 |
2011年 | 169篇 |
2010年 | 137篇 |
2009年 | 107篇 |
2008年 | 121篇 |
2007年 | 93篇 |
2006年 | 123篇 |
2005年 | 100篇 |
2004年 | 98篇 |
2003年 | 92篇 |
2002年 | 72篇 |
2001年 | 44篇 |
2000年 | 29篇 |
1999年 | 11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4篇 |
1996年 | 2篇 |
1994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9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杨智慧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0(12):1275-1279,1283
跨文化交际始于寄居者对东道国文化的适应,而终结于回归者对本土文化的再融入。学界对跨文化适应,尤其是文化冲击或休克现象的研究深入,文献丰富。但对于文化回归者再次融入本土文化所经历的文化冲击研究不足。与文化冲击现象类似,文化回归冲击或休克现象是回归者对本土文化在适应过程中出现的生理、心里障碍。寄居者在东道国经历一定程度的文化适应或影响,当他们回国时对本土文化会产生不适应感或不认同感,甚至出现文化休克症状。文化回归冲击现象由众多因素形成,文化回归冲击过程分不同阶段,而不同性格的回归者也表现出不同的文化回归冲击症状。 相似文献
132.
梁伟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135-138
维索尔伦的语言顺应论认为,语言使用的过程是语言使用者按照交际环境和交际对象不断地进行语言选择的过程。文章从语境顺应论的观点出发,通过佛教文化意象的维译这一独特视角,审视文学翻译中语境顺应的具体策略,进而探讨翻译活动所具有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33.
多民族国家的文化整合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整合的目的在于创造共同的文化归属感、构建共同的民族认同感以及培育共有的民族精神。为实现这一目标,多民族国家都在探寻适合本国特点的文化整合策略和模式,包括自上而下型整合和自下而上型整合;强制性整合与诱致性整合;制度化整合与非制度化整合等。 相似文献
134.
《胡杨女人》是文化产业化背景下生产的蒙古族题材电视剧。该剧得以在央视1套和8套连续4次反复播出,与其在创作方面的创新性探索不无关联,尤其突出表现为剧作的商品消费性特征明显,即注重讲故事、民俗文化参与叙事、自然景观的奇异化。该剧的成功为文化产业化时代蒙古族题材电视剧的创作提供了可供借鉴的范式。 相似文献
135.
世界心理学正面临着本土化议题的不断挑战,随着西方主流心理学解释力的下降以及与生活现实问题的相互分离,心理学界正在呼唤心理学本土化,中国心理学也顺应时代潮流,加入了心理学本土化改革的大潮中。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中国心理学研究的框架,开展中国本土心理学研究,将中国心理学赋予中国的文化品性,将是中国本土心理学研究的应有之义,也是... 相似文献
136.
邯郸成语典故大量孕育于春秋战国至两汉时期,是其辉煌时代的一种特有的历史记忆形式,也是其注重事功的学术传统与全民皆商的土风民俗的必然产物。它蕴涵了变革图强、开放包容、厚德重法等主要文化精神,有着不容忽视的当代价值,并且可以通过与当代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的密切结合来切实实现其当代价值转换。 相似文献
137.
团扇自班婕妤《怨歌行》始进入诗歌成为意象,此后经魏晋南北朝诗人们反反复复的动情歌咏,不断融入新的文化因素,同时,也反映出不同时代的社会风气与文人的审美取向。然而,团扇作为宫怨弃妇的象征始终是最主要的文化意蕴,并成为怨女思妇常用的情感载体。 相似文献
138.
The Hispanic population is now the largest and fastest growing minority in the United States, so it is not surprising that ethnic threat linked to Hispanics has been associated with harsher crime control. While minority threat research has found that individuals who associate blacks with crime are more likely to support harsh criminal policies, the possibility that this relationship exists for those who typify Hispanics as criminal has yet to be examined. Using a national random sample, this study is the first to use HLM to find that perceptions of Hispanics as criminals do increase support for punitive crime control measures, controlling for various individual and state influences. Moderated and contextual analyses indicate this relationship is most applicable for individuals who are less apt to typify criminals as black, less prejudiced, less fearful of victimization, politically liberal or moderate, not parents, and living in states with relatively fewer Latin American immigrants. 相似文献
139.
“大分流”的文化成因说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学者格里高利·克拉克把工业革命后英国等西方国家的崛起,和中国等亚非国家的持续落后所形成的所谓大分流,归因于所谓文化因素,即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决定了各国劳动者的劳动态度和企业管理水平,而劳动态度和管理水平则决定了劳动效率,从而决定了各国经济的不同走向和发展水平。他在进行中国和英美比较时使用了1910年棉纺织业劳动力使用效率作为证据。事实上,他把机器棉纺织工业刚起步不久的中国与工业革命已开展100多年的英美作静态比较,并得出文化差异的结论,是不合理的。在1910年以后的二三十年中,中国机器棉纺织业劳动力使用效率有明显的提升,提升的原因有企业管理制度的改革、管理人员专业化程度的提高、工人职业培训的加强、工人自治制度的实施等;但负面的制约因素持续存在,如货币和经济的大幅波动、社会和政治局势的动荡、国民教育水平提升缓慢、社会保障制度没有建立等。这些有待于国家的全面转型。这些正面和负面的因素说明:随着企业制度和社会制度的改进,劳动效率就会不断提高。文化差异并不妨碍制度改进。大分流的文化成因说很难成立。 相似文献
140.
《阴山文化史》是地域性文化史研究中一部值得关注的开拓创新学术著作。本书在学术界第一次以阴山这一特定地域的文化史作为研究对象,提出了阴山文化这一学术范畴并对其进行了全面、系统、深入的论述,构建了阴山文化史研究的崭新体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