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2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1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27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对于平话尤其是桂南平话的归属,学术界有不少争议。焦点在于平话是独立一区还是归属粤语。平话的归属之所以引起争论,一个关键便是前提没有确定。在这样的背景下讨论问题,出现分歧就势所难免。而问题的关键就是确立粤语的典型特征这样一个逻辑前提,以此作为基础,问题的探讨才能有科学的依据和较强的说服力。本文认为平话不宜归入典型的粤语,但也不宜独立为一级的方言大区,在现有的条件下,与其将精力花在纠缠平话属不属于粤语,粤语有哪些典型特征这类理论上的“难题”,不如将更多的精力放在调查、了解和抢救各地具有特色但却日趋消磨的汉语方言上。  相似文献   
22.
以西路秦腔、迷胡、陇剧等为主的西秦地方戏曲,吸纳过滤关陇方言,进而确立西府方言方音影响而衍生的粗犷豪放和婉转抒情并重的特点,不仅与中路秦腔并行传播,又在近百年的现代秦腔发展史上派生出许多名宿流派。追本溯源,从西路秦腔所采用的"岐、宝、凤"方言方音至今仍保留于京剧演出中的现象似可想见:正是承袭了兼融关陇方言特质的"西秦腔"根脉,才使"西、中路"秦腔奇葩竞相绽放;再从其唱词的韵辙变异与唐诗类比探析:由西而东一统中原的秦人早就已将秦风"雅言"推向全国,周秦发祥地的西府方言方音很可能是自秦汉以来的官语及文字应用的主要源头。  相似文献   
23.
语言的扩散与交换促进了各民族文化的共同发展,汉语言从远古以来逐步发展扩张,分布到我国广大民族地区。方言为民族文化史的研究提供佐证,每个方言词都可能是一部民族浪漫史。方言于民族习俗之中折射出民族文化的深层内涵。总之,方言与民族文化关联密切,打开民族语言的文化视界,知识的交叉与渗透,其研究成果必定是蔚然可观的。  相似文献   
24.
客赣方言关系词与客赣方言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客赣方言早期一体,都属于古赣语———南下至江西(赣北、赣中)的北民带来的北方话在楚语一支即亻奚语的底子上形成的古代江西方言,后来异地分居,各自发展:赣北、赣中等地的古赣语因为处在开阔的近江、近湖地带而以开放式方式发展演变(大量吸收它北方的方言的成分),形成现代赣语———赣方言;随客家先民进入赣南、闽西的古赣语由于处在闭塞的山区而以封闭式方式发展演变(保存了多得多的古赣语成分),形成客家话(后来随移民延伸至粤东、粤中),它们最终一分为二是由于方言差距的拉大。  相似文献   
25.
扬雄的《方言》屡经翻刻,断烂讹误,几不可读.鉴于此,清代戴震广泛运用他校法、理校法、本校法和对校法,对《方言》进行了校勘.其《方言疏证》共改正讹字281个,删却衍字17个,补充脱文27处,成为《方言》的一个善本.  相似文献   
26.
晋北一带保留着古老的殷商习俗,崇尚鬼神,"鬼"一词在人们日常会话中使用频率很高。"鬼"可以放在人的名字、称谓前,也可以和其他一些名词形成固定搭配,表示人机灵狡黠;还可以作动词的宾语,多表示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作后缀多构成詈词。  相似文献   
27.
湘语模韵只有一个层次,而依声母的不同分为三类读音。鱼虞韵可分为两大层次:鱼虞相混型有五类读音,分属同源层与异源层两大层次;鱼虞有别型有两类读音,都属于同源层次,又可细分为前中古层与中古层两个次层次。  相似文献   
28.
也谈北京官话区的范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们认为,在李荣、林焘等先生对北京官话分区的基础上,只有将北京官话区和东北官话区合并为一个官话次方言区,才能使合并后的北京官话与其他官话次方言同属一个层次;而根据李荣先生"古入声的清音声母字分归阴平、阳平、上声、去声"的分区标准,冀鲁官话保唐片也应该划入北京官话。  相似文献   
29.
文章运用活的方言与文献材料互证的方法,对"和(和身)"、"做(做头)"、"累"、"哄"、"掩"等吴方言词语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考辨,辨析了这些词语的意义和用法,考证了它们的本字或来源,分析了它们古今演变情况,纠正了一些学者的错误解释。  相似文献   
30.
《汉语方言大词典》引用《甬言稽诂》1 400多条,既丰富了《汉语方言大词典》的内容,也扩大了《甬言稽诂》的社会影响。但在征引过程中,也存在“理解原书不准确造成的疏失”“原书表述不清晰造成的疏失”“引用原书文字方面的问题”“原书明显有误而照搬照录”等情况。为了还原方言本真,避免以讹传讹,有必要进行辨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