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15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93篇
社会学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41.
刘群 《北方论丛》2011,(5):23-27
明代神仙道化剧承继元代神仙道化剧宣扬全真教理论,宣扬隐逸思想的理念。在主题和风格上体现出多元化特征,剧中带有浓厚的主观情绪,或追求以曲明志,或醉心于填词写心,或陶醉于自适解脱,在学仙访道中寄寓了各自的现实理想。  相似文献   
42.
苗怀明 《河南社会科学》2012,20(2):79-84,107,108
就中国传统小说、戏曲的传播、接受而言,中国本土之外的海外华人无疑是一个十分特殊的文化群体,他们既是接受者,又是传播者。这种传播和接受伴随着华人移民海外的步履而展开,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各个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它还参与了海外华人文化的重塑。对中国传统小说、戏曲的译介,不仅满足了海外华人了解本民族传统文化、延续文化薪火的愿望,也使中国文化在世界各国更为广泛地传播。在对传统小说、戏曲的研究中,海外华人学者是一支独特的学术力量,他们的研究成果颇多可借鉴处,与国内学者的相关研究形成一种有益的互补。  相似文献   
43.
文学的创作首先是继承,然后才是发展。许多西方学者经过研究证实,莎士比亚的文学创作中有着许多现代主义成分:意识流、异化、荒诞、意象、黑色幽默等艺术创作手法,莎剧的现代性进一步证明了莎士比亚作品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相似文献   
44.
Changing social work education in Australi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is paper explores contemporary issues in Australian social work education. It examines formative influences on the structures and content of education, specifically the ways over time in which demographic, political, economic and social forces have influenced the composition, demand and domain of social work education and practice. It describes the current political context of social work and social work education and the response of the authors' own institution to change and uncertainty. It concludes by proposing that for change and diversity to be addressed, three moves would be productive. The first is to establish structures for closer dialogue amongst schools of social work, the professional association and employers. The second is to extend experimentation and innovation in social work curricula. The third is for educators to establish a collective voice and promote the values which should desirably underpin tertiary education in Australia.  相似文献   
45.
The author describes a model that can enhance professional learning and awareness, assisting appropriate responsibility‐taking in interactions. It has been effectively applied over 10 years with managers and practitioners in public sector settings across social work, health, education and housing, and more recently also in the private sector. The model is first explained in the context of family relationships to facilitate generalisability. Applications in social work management and practice roles are described. They are seen to demonstrate greater effectiveness, personally and professionally, within the context of day to day challenges. The result is to assist collaborative and organisational learning in behaviours similar to those associated with the language of emotional intelligence.  相似文献   
46.
杂剧《包待制智赚合同文字》是对宋话本《合同文字记》重写,叙事的同一性、抒情的主观性和主题的强化三个方面,构成杂剧重写的创造性。在这创造性的重写过程中,叙事速度有快慢详略之分,一些细节和场面设计很好地刻画了人物心理、情感,有很强的感染力,表现的主题也更鲜明。  相似文献   
47.
鬼魂形象是人类艺术创作中一种十分特殊的表现形态,它广泛地存在于文学艺术中,与西方戏剧、中国戏曲也有着深广的文化因缘。通过对中国戏曲与西方戏剧中的鬼魂形象表现模式的具体解析与比较,发掘鬼魂形象艺术上的独特魅力以及中国戏曲不同于西方戏剧的艺术价值和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48.
作为舞台演出的主要受体,观众的理解和接受的效果对于戏剧演出的成败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关联理论中的核心概念最佳关联性及其所强调的语境效果都和戏剧翻译中观众的接受程度具有极大的相关性和一致性,因此,本研究把关联理论中的最佳关联性与戏剧翻译中观众的接受程度紧密联系起来,通过对萧伯纳的三幕剧《芭芭拉少校》的两个中译本各自采用的翻译策略的对比,从观众的最佳接受效果的层面,来探讨为使观众以最小的努力获得最大的语境效果应采用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49.
余上沅、赵太侔和熊佛西均是“国剧运动”的中坚,都为“国剧运动”的倡导不遗余力地努力,而且都撰写了代表“国剧运动”倡导者们的艺术理想和包含了他们艺术个性的专题文章。但他们在表述自己的“国剧”理想和戏剧主张时又是有差异的。余上沅的“国剧”理论核心是崇尚“写意”,赵太侔的“国剧”追求世界性的通性与民族性的个性的融合,熊佛西则强调和重视戏剧的“内容”先于“形式”。  相似文献   
50.
齐如山在近代京剧发展史上的意义不应被忽视,而经由他改造之后的梅兰芳京剧艺术的美学本质更值得我们去深入探讨。遭到鲁迅辛辣讽刺的梅兰芳艺术在西方世界受到普遍赞美,这使国人从此因自豪而无法看清梅兰芳艺术的本质,也因此无法深入地评估齐如山戏曲实践的得失。齐如山的戏曲实践主要是为皮黄戏设计舞蹈和服装。为了给他的“戏曲舞蹈化”实践寻求存在的合理性,齐如山引用了大量汉魏以来的舞蹈文献,但其实他的舞蹈设计的灵感主要来自他对皮黄戏舞台的熟悉。由于舞蹈化的程式动作占据了剧作的主体,梅兰芳艺术成了一种追求形式美的艺术,人文关怀的主题也就被淡化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