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9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22篇
民族学   27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24篇
丛书文集   174篇
理论方法论   37篇
综合类   457篇
社会学   137篇
统计学   56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75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73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75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71篇
  2002年   68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第三次中东战争后,以色列对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的占领为巴勒斯坦农业和工业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并使巴勒斯坦经济具有较强的依附性,突出表现为劳务输出和进出口贸易对以色列的依赖。以色列的占领严重地影响了巴经济的发展,并造成了巴勒斯坦在巴以和谈中的劣势。  相似文献   
72.
县域经济发展理论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理论界多用区域经济学理论体系指导我国县域经济发展。鉴于我国的县域经济是—种特殊类型的区域经济,区域经济学的理论在运用时尚需结合我国县域经济的具体情况进行取舍,进而构建适合指导县域经济发展的理论体系。笔者以为,区域经济增长理论、区位理论、比较优势理论、区域金融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理论、区域产业结构优化理论、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理论和区域综合开发理论与模式等七个理论,可形成系统的指导县域经济发展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73.
目前对于循环经济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宏观管理上面,缺乏对市场运行的研究,而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研究中,又多研究企业内部的循环利用,或是对于怎么促进消费终端的消费者进行回收的问题,而对于再生资源产业链中的使用再生品的企业的行为研究比较缺乏。因此有必要分析再生品利用这一生产环节中存在的困难是什么,探讨再生品的市场需求构成是怎样的,而影响企业使用再生品的因素是什么,是怎么作用于再生品市场的。  相似文献   
74.
永州市人力资源开发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永州市的特点,较全面地阐述了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75.
本文阐述了人口就业在机制、渠道、就业压力等方面的发展趋势,并提出了顺应发展需要所必须选择的人口控制的若干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76.
20世纪下半期是世界史上经济发展最快时期.这时期构成世界经济的有: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经济,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中国家经济.资本主义发达 国家运用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市场经济规律和现当代经济学理论发展经济,拥有巨大财富 ,都是富国.社会主义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发展经济的道路上曲折前进,与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经济水平差距甚大.中国经济的和平崛起对世界经济具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7.
土地经济时代的土地、田产、房屋是社会经济重要组成部分,其物权所有权转移在民国末年极受关注.传统的经济环境下,多方约束的民间契约调节着社会经济关系的矛盾.理性的考量与通融和顺的民治观念构成民国末年物权交易民间契约的一道风景.乡规民约中,处分财产知情权、分割财产表决权、竞买次序优先权等,其折射出的法律价值取向给我们提供了法实践基础的思维空间.  相似文献   
78.
巴勒斯坦与以色列的经济发展水平呈现出巨大的反差和非对称性,但同时又蕴涵着某种互补性,为巴以经济的交往与合作提供了不容忽视的潜力。未来巴以在农业、工业、建筑与基础设施、能源、金融等领域都有着潜在的合作空间。  相似文献   
79.
伊拉战争和抗击“非典”的活动启动了国民经济动员工作,尤以“物流”为突出。本文从物流链的角度,分析了这两次国民经济动员活动的异同,为提高国民经济动员能力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0.
We investigate the pervasiveness of lying in professional contexts such as insurance fraud, tax evasion and untrue job applications. We argue that lying in professional contexts share three characterizing features: (1) the gain from the dishonest behavior is uncertain, (2) the harm that lying may cause to the other party is only indirect and (3) lies are more indirect lies by action or written statements. Conducted as a field experiment with a heterogenous group of participants during a University “Open House Day”, our “gumball-machine-experiment” provides field evidence on how preferences for lying are shaped in situations typically found in professional contexts which we consider to be particularly prone to lying behavior compared to other contexts. As a key innovation, our experimental design allows measuring exact levels of cheating behavior under anonymous conditions. We find clean evidence that cheating is prevalent across all sub groups and that more than 32% of the population cheats for their own gain. However, an analysis of the cheating rates with respect to highest educational degree and professional status reveals that students cheat more than non-students. This finding warrants a careful interpretation of generalizing laboratory findings with student subjects about the prevalence of cheating in the popul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