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64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36篇
管理学   29篇
民族学   32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51篇
丛书文集   406篇
理论方法论   154篇
综合类   1811篇
社会学   164篇
统计学   1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123篇
  2013年   128篇
  2012年   134篇
  2011年   217篇
  2010年   174篇
  2009年   151篇
  2008年   157篇
  2007年   202篇
  2006年   230篇
  2005年   184篇
  2004年   169篇
  2003年   174篇
  2002年   141篇
  2001年   106篇
  2000年   93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21.
大学的国际化发展与所在城市的国际形象存在着高度正相关性,对城市国际形象的塑造和推广发挥着积极的提升作用。大学可以通过教育国际交流的平台扩大城市的对外交往,为城市经济发展提供国际化的人才保障,在文化传承和跨文化交流中促进城市的人文环境建设,依托国际科研合作项目激发整体城市的科技创新活力。  相似文献   
222.
This study proposes a micro‐institutional theory of political violence, according to which citizens' participation in political violence is partially an outcome of tight coupling of persons' practices and self‐identifications with institutional logics opposed to dominant logics associated with world culture, such as the nation‐state and gender equality. The study focuses on two types of institutional carriers through which persons adopt institutional logics: routine practices and self‐identifications associated with three institutional logics: the familial, the ethnic, and the religious logics. Using a 15‐country survey data from early twenty‐first‐century sub‐Saharan Africa, the study finds evidence in support of the theory. Reported participation in political violence is associated with practices and self‐identifications uncoupled from dominant world‐culture logics but tightly coupled with the patriarchal familial logic, with an oppositional ethnic logic, and with a politicized oppositional religious logic.  相似文献   
223.
从“三维”即交际维、文化维和语言维适应性选择转换的角度出发,对丽江世界遗产景区的英译文进行举隅解读,探讨外宣翻译的“三维”转换。译者在产生译文时,在交际维上应对原语信息进行适当处理,在文化维上应突出文化内涵,在语言维上应注重语言形式和修辞的转换,以此产生“整合适应选择度”最高的外宣翻译。  相似文献   
224.
卡夫卡是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家,他创作的艺术作品描写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本质的孤立的主题,描写现实的荒诞、非理性和人的存在的苦痛和窘困。他的散文化的作品寓讽喻于象征、夸张,貌似荒诞不经而含有新意,因此其作品富有寓言色彩。他所把握的一些带有本质性的社会现象或问题和对现存观念和概念的质疑与颠覆,又使其作品带有预言的意味。  相似文献   
225.
论宋代文言小说中女性形象演变的文学史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北宋到南宋文言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在身份、性格、行为模式等方面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这是因为两宋小说作者在创作中采取了不同的视角,在女性形象中寄托了不同的人生理想,从而赋予女性不同的心理和行动。这种差异并非孤立,它不但使两宋妇女形象有不同的美学意义,而且与宋代小说的总体演变相一致,是整个小说史变迁的重要表现之一。  相似文献   
226.
金融全面开放条件下的商业银行改革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凤岐 《河北学刊》2007,27(3):178-182
中国加入WTO五年后,中国银行业及整个金融业将进入全面以外开放时期。对此,中国商业银行必须进一步持续改革和创新:一是建立真正的法人治理结构,完善内部管理机制;二是在业务与管理方面的创新重点包括大力发展中间业务和大力拓展个人金融业务;三是建立健全风险防范体制;四是鼓励和支持中国商业银行参与国际金融市场的竞争,以此全面加快中国金融国际化的步伐。  相似文献   
227.
张文武 《学术探索》2005,1(6):73-80
由于旧的国际秩序在许多方面被突破,而新秩序尚未形成,世界正处于一个相对“无序”的时期。在此背景下,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已日益显著。在我国,早在1988年,邓小平就指出:“世界上有两件事情同时要做,一个是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一个是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此后,我国领导人和专家学者曾多次论及此事,十五大和十六大的报告也阐述了建立国际新秩序的问题。2003年5、6月间,胡锦涛主席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会议和南北领导人非正式对话会议上发表了三次讲演,进一步提出了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五点主张,即:一,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二,树立互信、互利、平等和协作的新安全观;三,促进全球经济均衡发展;四,维护人类文明的多样性;五,尊重和发挥联合国及其安理会的重要作用。新秩序观也涉及到了国家的主权问题,它一方面坚持要维护和确保国家主权平等,因为这是实现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的基础,是国际关系民主化的保障。另一方面,它强调应维护全人类的共同利益,要实现共同发展和共同安全,为此,应尊重公认的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维护联国的权威和处理重大国际问题的主导地位,并通过协商和签订相关的国际公约和协议,来协调各国的立场和政策。只有建立起公正平等的国际新秩序,才有望从根本上探索出一条维护世界和平与人类社会健康发展的新道路。  相似文献   
228.
侯德仁  张丛 《阴山学刊》2004,17(1):76-80
清嘉道咸年间边疆史地学研究中的世界性意识的出现,首先表现在域外史地学的崛起和勃兴,也表现在边疆史地研究与外国史地研究开始紧密结合,还表现为边疆史地研究者开始用世界的眼光审视和筹划边疆防务和国家安全问题,反映出此时边疆史地研究恢廓的视野。这是中国史学思想的重大变化,揭开了史学近代化的序幕。  相似文献   
229.
<伤逝>、<倪焕之>有一种明显的男性视阈,在爱和事业不可调和的矛盾冲突中,女性与其生理、心理相关联的生活态度与作为,都被男性主人公视作变为粗俗庸俗的表现;在男性视阈中显示出一种男女的不平等,也展现出男主人公自私利己的一面.女性形象从天使向妖妇转变的趋势,多少隐藏着男性父权制社会观念对女性的苛求与歪曲.  相似文献   
230.
马克思主义与全球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捷莎 《河北学刊》2006,26(2):13-17
本文论述了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与全球化的关系,科学社会主义与全球化的关系,马克思的社会结构理论与全球化的关系,说明了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与全球化趋势具有同质性,全球化趋势与资本主义制度最终是冲突的,全球化不仅没有否定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相反更加证明科学社会主义真理的光辉,马克思的社会结构及其关系的理论在全球化时代依然闪烁着真理的光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