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659篇 |
免费 | 61篇 |
国内免费 | 36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16篇 |
劳动科学 | 1篇 |
民族学 | 17篇 |
人口学 | 11篇 |
丛书文集 | 379篇 |
理论方法论 | 72篇 |
综合类 | 2153篇 |
社会学 | 36篇 |
统计学 | 7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11篇 |
2022年 | 18篇 |
2021年 | 29篇 |
2020年 | 27篇 |
2019年 | 27篇 |
2018年 | 17篇 |
2017年 | 27篇 |
2016年 | 39篇 |
2015年 | 43篇 |
2014年 | 128篇 |
2013年 | 116篇 |
2012年 | 124篇 |
2011年 | 190篇 |
2010年 | 157篇 |
2009年 | 144篇 |
2008年 | 140篇 |
2007年 | 218篇 |
2006年 | 246篇 |
2005年 | 217篇 |
2004年 | 200篇 |
2003年 | 203篇 |
2002年 | 171篇 |
2001年 | 126篇 |
2000年 | 75篇 |
1999年 | 21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5篇 |
1996年 | 11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1978年 | 9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7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各种不同流派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在阐释、改造马克思主义理论时,由于不同的哲学语境与方法论的差异,从而造成了马克思主义场域中的哲学改造与冲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的考证与解读,及由之产生的对其著作前后期关系的争执与异见;二是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否定与改宗;三是基于不同的哲学观,对马克思主义思想主题的修正与转换。 相似文献
52.
界限主体是维特根斯坦在其逻辑哲学中提出的一种特殊的主体形式,是主体界限化的结果。它区别于意识主体、身体主体、心灵主体等主体形式,是主体的极限情形。界限主体具有逻辑、语言和意志三重意蕴。界限主体的三重性,使形而上学主体与逻辑主体、语言主体、意志主体在某种程度上得到了合理的统一。界限主体的确立,既解决了主体的“体”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同时又为主体在逻辑语言的层面上找到了一种合理的存在形式。 相似文献
53.
网络文学的主体缺省视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文学的交互性和虚拟性特征造成了文学主体的缺省,即主体的显性消失与隐性在场。这主要表现为孤立的个体主体变为主体间的共在、对话和交往,文学主体性成了被虚化的“夕阳”概念,由此给网络文学的创作观念与形式带来了革命。 相似文献
54.
夏建成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Z2)
本文介绍了《设备故障诊断与维修》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及手段等方面的改革构思与实践。以加强综合、强化实践 ,突出创新为突破口 ,进行教学改革 ,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55.
杨晓峰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41(5):98-100
在外语教学中 ,学生应该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 ,而所学语言只能是教学活动的客体。混淆二者的关系势必造成教学方法上的失误。然而在目前的外语教学中 ,过分地强调背诵课文、机械记忆及偏重语法规则讲授的现象屡见不鲜。这些教学方法有其自身的优势 ,但也不可一味地垂范。为了提高外语教学的水平 ,我们一方面应该充分尊重学生在外语教学中的主观能动性 ;另一方面还要正确地理解语言的特性。 相似文献
56.
田雨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8(6):33-36
权利不仅仅是一种概念,更是一种具有社会文化属性的观念;权利与一般的公平、正义不同,其更注重主体的主张或要求;权利应该是平等的,不仅是形式的平等,更应该是实质的平等。女性权利是人权问题在权利设置中的反映。 相似文献
57.
目前,受众心理学研究的两种主要套路,即对某些文化研究成果的有限发挥或是把一些传播学的研究成果运用到电影领域再做一次经验主义的练习,造成了这一领域研究实质上的空洞.事实上,有意义的受众心理学研究,应运用心理学研究的方法,对受众心理的形成机制进行深入探讨以取代那些普泛的、猜测性的结论.鉴于此,本文将在电影第二符号学理论的基础上,对电影二次同化问题、观影者在角色认同上的多重性和游移性问题作出新的阐释,以期重构观影主体理论. 相似文献
58.
刑讯逼供是我国酷刑行为的典型存在方式,所以,遏制刑讯逼供是消除酷刑的关键环节。遏制刑讯逼供,要深入研究其产生和发展的历史、现状、原因。现阶段应当进一步确立无罪推定等诉讼原则,确立物证本位主义理念、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律师在场、讯问时录音录像等相关制度,加强诉讼行为理论研究,构建程序性裁判机制等多种途径,来实现对刑讯逼供行为的全面控制,为消灭酷刑这一国际义务做出努力,为建设和谐社会贡献薄力。 相似文献
59.
许尚豪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58-64
国家主体型、国家—个人主体型和个人主体型三种不同类型的程序主体性,反应了诉讼程序从国家控制到个体的人的自由的发展趋势。现代诉讼程序强调程序主体的个人主体性,个体的人应当成为程序独立的自主、自在性主体,这就需要其在诉讼程序中具有独立的属己利益支撑。民事诉讼程序应当淡化国家色彩,以个人的程序利益保障为基点,实现个人的独立性程序地位,进而使民事诉讼程序获得真正的独立性。 相似文献
60.
张兵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9(6):93-99
“我是谁”指向的是人关于自我身份的认同危机,作为事件的挑起者,后现代分子提供的激进回答更把人带入了“不知此身是何身”的境地。借助拉康的主体解析,我们能够很清楚地看到在貌似错乱之语的后现代宣言中所包含的“主体”概念自身的某种根本的、令人惊讶的变化,这种变化揭示了“我”的错综复杂的身份——“我是他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