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2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40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26篇
社会学   6篇
统计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61.
面向中小城市建立实用的公交月票管理系统,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同时也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2.
巴巴拉·汉拉汉(1939-1991)是澳大利亚著名女作家,她的小说分三类:自传体小说、幻想或哥特式小说和传记小说.要理解汉拉汉文学作品的重要性,需要对她的智慧和灵感的源泉、背景和教育以及她对自身才能的信心进行框定.本文探讨了其如下主要成就:艺术及女性情感、艺术和性、艺术家的精神生活、心中的孩子、善与恶的问题、无知与知识及对男女劳动生活的歌颂.  相似文献   
63.
分析了贾平凹20世纪90年代的主要作品,指出贾平凹的文学创作代表着中国文学欲望发展从世俗欲望向肉身欲望转移的发展之路,在无尽的欲望狂欢下,贾平凹始终没有忘记自己作为一个文人的使命,生命沉思与欲望跃动相互纠结成为贾平凹20世纪90年代小说创作的重要方面,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64.
夏志清先生的张爱玲论,自有他的机遇和贡献;然而,他对张爱玲的过分溢美甚至吹捧,特别是他对《秧歌》、《赤地之恋》等"反共反华"坏作品的廉价吹捧,已经产生了十分恶劣的影响。夏先生对张爱玲所做的,正是"捧杀"——这大概是夏先生始料所不及的。  相似文献   
65.
进化史观在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写作中占据主流,为绝大多数文学史家所采用,影响至深。作为小说史家的鲁迅,也受其影响。然而,在撰写《中国小说史略》过程中,鲁迅对进化史观进行了取舍扬弃。独特的小说史建构方式,使《中国小说史略》成为中国小说史学史上一部特点鲜明而又具有典范意义的学术文本。  相似文献   
66.
1928年5月发生的济南惨案,是日本军阀政府屠杀中国人民的一次暴行,也是其后一系列大规模对华侵略事件的之一。惨案发生后,包括《东方杂志》在内的报刊杂志对此进行了大规模的报道、评论。在报道事件的过程中,相关报刊也隐藏另外一幅报刊杂志可能呈现的面孔,即一种经济主义至上及理性处理国际事务的态度,反映了当时社会另一种理性、稳健...  相似文献   
67.
场域视角下的民初第一小说季刊《小说大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15年,中国第一小说季刊《小说大观》创刊。作为面向市场的通俗文学刊物,《小说大观》不仅是集结作家、编辑、出版商这些文学场中主要行动者的重要活动平台,也是交织着政治资本、经济资本和文化资本争斗的场域,其结果进而影响着刊物底色的形成。  相似文献   
68.
1935年,自称“第三种人”的杜衡、韩侍桁、杨邮人等作家与左翼之间不断发生争论并趋于对立,其在文坛的生存境况也逐渐艰难。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成立星火文艺社并出版《星火》月刊,用重述自己的文艺理论和与鲁迅等左翼人士互相攻讦等方式,力图引起文坛的关注,改变自身在文坛的不利局面,但是这些自救的努力并没有取得这些“第三种人”集团成员自己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69.
上世纪80年代末出现的新写实小说注重社会底层平民生活的原生态描写,作家的零度感情介入,有些作品陷入低俗的泥淖,这些小说总体上鲜有表现时代民族命运的大主题,鲜有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注,鲜有对父老乡亲的大悲悯、大关怀,鲜有对人的尊严、疾苦、彷徨、被伤害等人性问题的强有力表现,鲜有崇高撼人的人格力量,鲜有宏大的气魄和笔力,总之,反思精神、启蒙精神、悲剧精神在新写实小说中趋于弱化。文学一但陷入低俗,这就是文学的悲哀。因此我们呼唤崇高,呼唤更多的具有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的作品的出现,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这对提高整个民族的文化思想素质是有益的,对社会的发展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70.
成长小说,在西方是源远流长的文学传统,在中国则因复杂的社会历史原因与其它类型纠缠不清。要想真正将它与教育小说、传记(自传)小说、青春小说等类型小说区分开来,必须认识到其精神实质是讲述个体在”内心自我”与”外部规约”的激烈争夺中最终做出重大的人生选择,形成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