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89篇 |
免费 | 34篇 |
国内免费 | 17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3篇 |
民族学 | 31篇 |
人口学 | 8篇 |
丛书文集 | 225篇 |
理论方法论 | 85篇 |
综合类 | 1174篇 |
社会学 | 1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2篇 |
2022年 | 8篇 |
2021年 | 6篇 |
2020年 | 15篇 |
2019年 | 3篇 |
2018年 | 14篇 |
2017年 | 11篇 |
2016年 | 19篇 |
2015年 | 28篇 |
2014年 | 82篇 |
2013年 | 55篇 |
2012年 | 117篇 |
2011年 | 138篇 |
2010年 | 109篇 |
2009年 | 95篇 |
2008年 | 95篇 |
2007年 | 117篇 |
2006年 | 119篇 |
2005年 | 117篇 |
2004年 | 111篇 |
2003年 | 91篇 |
2002年 | 68篇 |
2001年 | 63篇 |
2000年 | 35篇 |
1999年 | 14篇 |
1998年 | 3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2篇 |
199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5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李丽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3(4):15-20,92
成书于南北朝时期的《魏书》、《宋书》的写作语言分别为当时的北方通语和南方通语。对二书进行比较发现:二书任职语义场成员与其他词语的组合方式主要有"动词+官职名称"、"动词+地名"等,没有明显的地域差异;但二书任职语义场除了共同的成员"为"、"历"、"作"、"参"、"解褐"、"兼"、"领"、"行"、"录"、"摄"、"带"、"假"、"署"之外,《魏书》还使用"典"、"位",说明其主要通行于南北朝时期的北方地区,在《宋书》中使用而在《魏书》中罕见的"临"、"……行事",主要通行于南方地区,这就明显反映出汉语词汇的南北差异;二书都使用具备新兴义的"历"、"带",可见北朝汉语的趋新程度并不逊于南朝。 相似文献
992.
刘平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6):67-75
所谓邪教,是与"正教"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明清邪教传播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家族性传教.追求经济利益是邪教首领创教传教的主观因素,要达到这一目的,除了不择手段地制造教主崇拜之外,还必须通过一定的手段,其中包括类似宗教信仰的"修道"内容,这是"信仰"的一面,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必须以世俗利益诱惑,包括教内互助,许诺日后封官进爵、给予地亩钱财,以及最常见的传授气功和行医治病;还有就是利用巫术、谶语等"左道惑众"之术. 相似文献
993.
程文文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5(2):91-97
出土医书中的范围副词主要有"并(倂)""皆并""诸""皆""具(俱)""凡""尽""共""同""周""扁(遍/徧)""唯""乃""财""独""各"共16个,大部分范围副词一直沿用到现代汉语中,"皆并"在现代汉语口语中已不再使用,但是保留在了方言中,这说明出土医书中的范围副词具有很强的稳定性.考察出土医书中的范围副词,对于纵向理解先秦两汉范围副词的使用情况及语义的发展路径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94.
任重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10(4):91-96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社会的持续动荡和战乱频仍等多方面的原因,大量的国家编户为了生存的需要而离开乡村,进入城市以求得庇护,使得城市的粮食供应遭遇很大困难。粮食安全成为关乎一个政权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各个政权根据当时的实际,纷纷制定自己的粮食政策,采取强有力的手段保障粮食安全,通过各种有效的方式满足京都和地方城市的粮食供应。 相似文献
995.
陈文君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7(9):16-20
通过分析五仙观旅游发展的现状,指出其具有的竞争优势和不利条件,进而探讨了五仙观旅游发展要坚持的原则及发展的具体做法,包括准确定位、针对具体的细分市场进行旅游吸引物的设计、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搞好旅游促销等方面。 相似文献
996.
六朝时期会稽虞氏之家风与家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六朝世族门第之长盛不衰,与其家风、家学有关。会稽虞氏兴自东汉,历六朝之世,绵延至隋、唐,数百年间代有才人,成为江东著姓。虞氏门风尚忠义,重事功,讲孝友。在学术上以儒学为根本,兼容并包,南朝后期渐重文学艺术。 相似文献
997.
罗媛元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7(10):19-23
唐人在岭南诗歌的生产过程中,岭南不仅仅是以地理的概念,而是以历史文化概念。更是以一种诗学意象进入诗歌生产活动。这种诗学意象主要以瘴疠和魑魅意象、客和囚意象、虞翻和尉佗意象三种意象形态呈现。这些岭南意象具有写实性特征,诗人以白描、对比、比兴等手法客观实录体验岭南生活的具体过程。上述岭南意象反复运用与中国农耕文化、地域文化、贬官文化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998.
区域生存意识、功利性思想与汉唐海神信仰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神信仰不仅是人类社会特定阶段对神灵恐惧与迷信的文化表现,也是一定区域内民众应对海洋灾难时的能动性反应,其直接表现为一种生存意识与精神支撑.尤其在海洋防灾技术相对落后的古代社会,伴随着沿海开发与海外交流的日渐增多,海洋灾害与海难频发.为消弭海上灾难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护佑海洋、驱灾避难的海神成为航海者与民众心中的精神力量与安全保障,也成为统治者获得海洋政治经济利益的现实需求.正是在海洋生存意识与功利价值思想的双重作用下,汉唐时期的海神信仰出现巨大转变:一是由汉晋时期的备受冷落到隋唐五代的尊王封帝,地位倍受尊崇;二是本土的民间信仰与佛教、伊斯兰教等宗教观念一起,在唐代以后逐步形成多元化格局. 相似文献
999.
杨康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5(3):38-41
汉魏易代之际,社会思想也随之变迁,在动荡的年代面对社会的种种混乱现象,汉魏诸子通过著书立文对社会风尚和人物品评各抒高见,王符、仲长统、荀悦、徐干等人的论述,是推动汉魏之际思想轨迹变迁的重要人物。他们的社会风尚批评,体现了儒家思想的坚守;“崇真求实”的人物批评也开启了汉魏“名实”思潮。 相似文献
1000.
赵维江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45(5):101-105
辽金元三朝,随着北方地域疆界的大跨度北延,政治、文化的中心自中原北转,人口构成成分、民族关系及文化传统都出现了许多前所未有的变迁。北方地区的文化生态主要包括了总属于中原汉文化区的燕赵文化带、河汾文化带、齐鲁文化带、汴洛文化带和京都文化带等。由于文化生态环境的薰染和制约,各文化带上的文学风貌也呈现出不同的地域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