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404篇 |
免费 | 116篇 |
国内免费 | 48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31篇 |
民族学 | 29篇 |
人才学 | 1篇 |
人口学 | 12篇 |
丛书文集 | 627篇 |
理论方法论 | 145篇 |
综合类 | 3618篇 |
社会学 | 83篇 |
统计学 | 2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2篇 |
2023年 | 18篇 |
2022年 | 17篇 |
2021年 | 23篇 |
2020年 | 24篇 |
2019年 | 22篇 |
2018年 | 19篇 |
2017年 | 24篇 |
2016年 | 41篇 |
2015年 | 82篇 |
2014年 | 229篇 |
2013年 | 178篇 |
2012年 | 297篇 |
2011年 | 316篇 |
2010年 | 281篇 |
2009年 | 275篇 |
2008年 | 265篇 |
2007年 | 354篇 |
2006年 | 352篇 |
2005年 | 360篇 |
2004年 | 315篇 |
2003年 | 333篇 |
2002年 | 285篇 |
2001年 | 216篇 |
2000年 | 156篇 |
1999年 | 19篇 |
1998年 | 14篇 |
1997年 | 8篇 |
1996年 | 6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5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2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5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张静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0(1):85-89,98
书序具有重要的传播作用,以北宋诗文集序为对象考察,书序作者在选择推动传播的因素时,对作品艺术性、知识性等文本因素的关注不如对作家身份、生平轶事等非文本因素普遍。其中原因,从书序作者的操作层面来看,是因为在书序中进行文艺批评是很难把握的;从面对读者的传播效果层面来分析,是因为非文本因素较之文本相关的评论因素可以产生显著的传播效果。于是,非文本因素在文学传播中变成了一位无形的操纵者,虽然它不是长远的传播之道,但却常常起着奇妙的传播作用,从而给书序这一文体增加活力。 相似文献
92.
耿潇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0(6):109-114
针对当前现状,以1971—2011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四十年来的获奖情况为研究对象,从获奖作家所属的不同的国家分布、作家性别比例及和获奖作品风格与主旨这三个大的方面入手进行分析,探究诺贝尔文学奖的发展态势,概括和反思目前中国文学的发展状况,剖析中国作家莫言的获奖原因,由此提出对于中国作家要在诺贝尔文学奖中占有更多席位需要完善方面的建议和看法。 相似文献
93.
冯乾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2002,39(5)
清初诗坛的学杜现象是诗学发展合乎逻辑的结果,亦与明清之际的社会现实相关。清初诗人继承杜甫的“诗史”精神并发扬光大,并对如何学杜进行了探索,为继承学习古代优秀诗歌传统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相似文献
94.
阳贻禄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33(4):114-117
乾嘉以过,社会动荡,花部勃兴,昆坛衰微。从北到南,昆剧已渐失其曲坛霸主地位。然而以赣籍名人蒋士铨为代表的一批文士剧作家仍潜心昆剧写作。蒋士铨是史官、诗人、散文家、词人,又是曲家。他的剧作在当时影响甚大,李调元《曲话》称其为近时第一。蒋士铨大量的文艺作品中写作艺术独具特色,是恰当评价蒋士铨其人其作的主要依据,亦为我们今天的文艺写作提供点滴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95.
中体西用思想是一种流变发展的文化观念,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得到不断地充实发展。在维新活动中,中体西用思想是维新人士宣传维新理论、拉拢中间势力、反击顽固势力和推动变法深入的理论基础。变法的最终失败并非中体西用理论的失败,而是中国传统局限与历史偶然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96.
关于风格与人格关系问题的一些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克瑜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1):108-111
关于艺术风格与人格的关系,我国古代有所谓的“文如其人”的说法,在学术界这一观点似乎成为定论。本文作者从风格与人格、风格与创作个性的关系入手,比较详尽地分析了风格与人格之间在在的种种复杂的对应关系。文章认为,在审美创造活动中,风格与人格既有相适应的一面,又有不相适应的一面。因此,对于风格与人格的关系应当作具体的考察,而不能简单地视所有的风格就是人格的表现。同时,作者还从思想、文化和历史背景等方面,揭示了这一现象在我国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97.
张羽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30(3)
:作为第四大传播媒介 ,互联网以其交互性、信息量大、传播权利平等 ,将传统媒体整合为一等巨大优势 ,对传统媒体 (广播、电视、报纸等 )构成威胁。但网络时代的到来并不意味着传统媒体记者“下岗时代的来临”,只要记者面对新兴媒体作传播方式的调适 ,即转换传播观念、重新认识受众、提高质量意识、学会数字化生存和“超链接”文本写作等 ,记者仍然是网络新闻传播的主力军 相似文献
98.
周森甲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24(5):149-151
公文体式写作研究阐述最简易的类型是浅显知识介绍,通常以怎样写**的模式出现。这只能算是一种启蒙教育。公文体式写作研究阐述最普遍、流行时间最长的类型要数格式说明+例文的简易模式。这种模式比起浅显知识介绍型来,有所进步,但非常有限。问题主要在于运用这种模式过于简单,过于粗疏,在例文的引用列举上尤其如此。这表现在一个公文体式只举一篇例文,而且没有分析说明;一个公文体式举有多篇例文,但同样没有分析说明;错用例文而产生误导;错用病文作范文而产生误导;推荐病文作范文而加深误导等。公文体式写作研究逡巡不前的原因之一是人们至今仍普遍认为公文写作只是一种简易、机械的技术操作,所谓的公文写作学是不存在的;原因之二是公文写作研究人员的队伍尚不精锐有力,特别是缺乏能真正统领大军冲锋陷阵的将领和统帅。(打破这种现状的)突破口是群策群力,及早编创一部能极有效地指导公文写作实践的新经典《现代尚书》来。 相似文献
99.
王洁群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24(6):61-65
文体构成的内在因素主要由适应特定的社会需要、运用特定的思维方式、选择特定的语体形态这三个方面构成,而且彼此之间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适应特定的社会需要是文体形成和发展的最深层动因,是决定一种文体之所以是这种文体的本质属性;运用特定的思维方式是文体为满足社会需要而采取的思想时策,它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深刻地影响着文体的整体形态;选择特定的语体形态是在特定社会需要、思维方式的要求下对语言形态的选择和调整。 相似文献
100.
齐凤阁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17(5):94-98
从纵向、历时性的艺术转换与横向、版画的美学特质两个视角,论述陈天然感应时代脉搏的艺术道路及体现其个性品格的质朴美、诗境美、书法笔意美三大特征.通过其成长环境、文化之根、智能结构、艺术修养等多侧面,分析其特色形成的基因及成功的经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