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66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32篇
管理学   234篇
劳动科学   17篇
民族学   39篇
人才学   83篇
人口学   61篇
丛书文集   619篇
理论方法论   151篇
综合类   1163篇
社会学   250篇
统计学   1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58篇
  2015年   88篇
  2014年   217篇
  2013年   156篇
  2012年   197篇
  2011年   181篇
  2010年   213篇
  2009年   210篇
  2008年   213篇
  2007年   159篇
  2006年   136篇
  2005年   145篇
  2004年   131篇
  2003年   94篇
  2002年   62篇
  2001年   55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马克思实践观的人文关怀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学术界对于马克思实践观的人文关怀这一问题的研究,主要表现为以下路径或逻辑上:从人的主体性、能动性视角展开,体现在对马克思实践观解读走过了一条从认识论解读到历史观解读,再到本体论解读的逐步转变过程;从人学角度展开把马克思实践观解读为一种人学实践观;从生存论哲学视角展开,把马克思实践观解读为一种生存实践观;最后直接明确提出这一问题,切入主题揭示马克思实践观的价值内涵.  相似文献   
62.
目的:开展临床共情基本路径研究,调查共情基本路径执行现状,为共情临床实践提供建议。方法:利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江苏省8所公立医院825名临床工作者和在这些医疗机构就诊的807例患者的临床共情基本路径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对医务工作者和患者共情的认知状况进行比较。结果:在临床共情基本路径中的神态、情绪、倾听、微笑环节,医务工作者与患者的认知存在偏差;在耐心、专注、语言、告知、解释环节临床工作者均表现不佳。结论:临床工作者各路径环节表现不佳,需结合临床共情路径的内涵和实施方法,促进临床共情实践的实现和发展。  相似文献   
63.
运用感悟式、研讨式和实践型高校语文教育模式,将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只有让高校语文教学充满人文关怀,才能恢复高校语文学科应有的魅力,实现高校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64.
读者服务与人文关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冯莲  李兵 《九江学院学报》2005,24(4):126-128
本文指出了目前图书馆服务在人文关怀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注重人文关怀,做好读者服务工作的对策。  相似文献   
65.
试论马克思的哲学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马克思的哲学观是实践观点与批判精神的内在统一。实践观点的要旨就是:立足现实,改变世界,关怀人生;批判精神的要旨就是:批判现实,批判理论,批判自我;二者的统一就是:通过实践充分发挥批判的功能,达到改变世界的目的,实现对人的"终极关怀"。正是以马克思这一哲学观的创立为标志,马克思不仅完成了本人的哲学革命,同时也实现了人类哲学发展史上最伟大的革命。马克思的哲学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精神实质的集中体现,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之魂,我们只有真正把握了马克思的哲学观,才能真正"走进马克思",进而完整、准确地理解、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神实质。更重要的是,坚持马克思的哲学观是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的关键。  相似文献   
66.
作为一名坚持文学社会功能的作家,莱辛的文学创作一直直面现实,关注被主流社会所遗忘的边缘人物。莱辛代表性作品中不同的边缘人书写有:非洲殖民地黑人﹑白人的生存困境;问题孩子对家人﹑社会关爱的渴求;及老年人生理﹑精神关爱的双重缺失。莱辛对不同层面边缘人的社会写真彰显了她的文学道德和责任感。  相似文献   
67.
价值关怀的两个向度及其统一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价值关怀包含终极关怀和现实关怀两个向度。终极关怀体现的是对人的存在本质的关注,而现实关怀则体现的是对人的具体存在方式的关注。人的存在本质和人的具体存在方式的统一性关系,决定了价值关怀两个向度的内在统一性。  相似文献   
68.
本文指出工业化、现代化过程中 ,群族自我意识的觉醒 ,提出了对近代以来人类解决社会矛盾的理论模式———工具理性的重新审视 ,它使人文社会学科的认知模式转向对人类自身的主体关怀。作者认为 ,人类社会的一切学科应立足于关注人们在世界生活的自在与和谐 ,而人类诸学科史及学科的整合 ,呈现着不断归于人类自身的趋线 ;人类学所立足的人性观 ,体现着对人性的认可和揭示 ,展现着其研究由外在向主体趋近的轨迹 ,人类学分支学科的演进和民族志发展的脉络 ,勾勒出向主观、人观、人性、个性与主体间性迫近的轮廓  相似文献   
69.
当代大学生正面临日益严峻的幸福观危机:幸福理想缺位、失范,幸福情感困惑、麻木,幸福人格与生活方式分裂、扭曲等。这一危机既是社会转型时期多元、多变、多样的社会经济关系的表现,也与高校德育中幸福观培养边缘化密切相关。我们要以人性关怀为出发点加强大学生幸福观培养,构建有助于正确幸福观形成的教育机制与社会环境,从而使高校德育充满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70.
终极关怀是人类超越当下、追求永恒的精神渴望。以善为目标的道德,所展示的价值追求正是对自我本能的超越;道德之善可以无限逼近,却难以最终到达;道德理念内涵着追求"本质"、"始极"的维度。道德所内蕴的终极关怀特性,所显扬的是道德终极的自成目的性,不仅使道德主体因有了终极价值的前提而理直气壮,也使道德主体因体验到一种超越有限和世俗生活的意义,从而在物质利益的冲突中超越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