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6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6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85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187篇
理论方法论   37篇
综合类   914篇
社会学   1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81篇
  2011年   107篇
  2010年   75篇
  2009年   99篇
  2008年   67篇
  2007年   111篇
  2006年   112篇
  2005年   102篇
  2004年   84篇
  2003年   76篇
  2002年   69篇
  2001年   57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为了让人认识到对"自性"的发现就是存在的本质发现,禅宗用了种种说教方法,让人相信这个本质,以破除心灵的遮蔽.禅宗将直说、直显、机锋等说明方法结合起来,运用种种语言修辞形式,都在于开启自性或本质.其中"机锋"是解剖心灵症结的手术刀,"公案"是启人开悟的好教材,棒、喝、动作、形象等具体方法更以"别传"的形式打开了通向本质认识的方便门.从现代哲学的眼光看来,禅门的一切手段都在于消解主体的习惯性思维,消解语言的障碍,以期来到心灵自在状态而让"本质"自动呈现,在生存现实中直接实现真相观照.  相似文献   
42.
王国维受叔本华悲观主义哲学的影响,在《红楼梦评论》、《人间词话》和《宋元戏曲考》等著作中均体现了其悲剧思想对西学、佛学和老庄的熔铸性,开创中国美学研究之先河。王国维悲情思想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与叔本华悲剧精神的互通;二是认同佛家的涅槃,和叔本华倡导的解脱殊途同归;三是包涵老庄的"无为"、"无我"等传统底蕴。重新认识王国维的悲剧思想和悲情意识的源头,理解王国维对中西印等文化传统的沟通、合流、熔铸,才能理解和把握王国维在美学研究领域的大创制。  相似文献   
43.
中国佛教哲学的现代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今人类社会的现代化及其引发的基本矛盾的变化 ,关乎整个人类的命运和世界的发展。具有宇宙整体理念、追求生命超越的宗教人文精神的中国佛教哲学 ,可以为调整人的心灵 ,进而调整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 ,提供世俗社会政治、经济、法律所缺乏的某种解决思路。把佛教哲学思想运用于缓解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必将有助于调适人类的生存需要 ,减少人类的现实痛苦 ,增进人类的和谐友爱 ,提升人类的精神素质 ,进而促进人类社会的和平共处和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44.
唐卡是以表现藏传佛教内容为主的布质卷轴画,是藏民族宗教、绘画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赵泰来先生捐赠盐城市博物馆的唐卡在主要内容和艺术形式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在解读其基本内容和艺术形式的基础上,更应关注其利用和进一步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45.
“达玛灭佛”与“会昌法难”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汉传佛教史上“会昌法难”和藏传佛教史上“达玛灭佛”两次灭佛事件的比较分析,透视佛教在汉地和藏区两种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经济基础条件下所经历的相同过程和所导致的不同结果,试图从中总结出外来异质文化和本土固有文化之间对立统一的内在联系和本质规律。  相似文献   
46.
藏传佛教各宗派为了树立本派的正统和权威,对佛教经典从形式到内容给予安排和估价,用来确定本宗为佛的最完满说教.格鲁派基于"缘起自性空"的思想理论,对显密经典和教法进行分别,形成了不同于其他宗派的判教思想.  相似文献   
47.
孟祥荣 《云梦学刊》2001,22(4):59-63
晚明文学革新的主将袁宏道的思想一直处于不断的变迁之中.他思想的自我转变,主要是受制于他禅学趣向的转移以及生命态度的改变和政治环境的恶化.由于袁宏道在晚明学界和文界的特殊地位,因而他的思想变迁就显现出很充分的文化意义,成为我们考察晚明文人士大夫思想和生活的典型个案.  相似文献   
48.
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在数千年的发展演变中,逐渐形成了以儒佛道三教为基本组成部分的多元融合的文化系统.悠久而丰厚的思想文化是通过具体的人而得以创造、传承和延续的.中国思想文化的三大主干离不开具体的儒佛道三教思想家实际的理论贡献和思想创造活动,儒佛道思想家的思想又能在一定意义上代表三家的思想,从而表现整个中国思想文化.  相似文献   
49.
直觉的辩证法--中国哲学思维的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直觉的辩证法是中国传统哲学的一大特征,它不像西洋哲学的逻辑辩证法那样追求严格推理,以证明概念的逻辑关系,而是追求一种精神境界,如儒家的"天人合一"、道家的"独与天地精神往来"、佛学的"般若智",都是要人超越有限的生命以达到无限的精神境界.宋明理学的儒、道、佛三教合一的心性修养和"仁者与天地万物一体"的精神,现代新儒家的直觉为体、理智为用都体现着一种重视宇宙人生的自觉精神.  相似文献   
50.
大海寺始建于北朝,盛于唐代,北宋以后衰落。大海寺遗址出土的佛教造像以唐代中晚期造像艺术成就最高。文章探讨了大海寺的历史,并着重分析了唐代大海寺的佛教造像、宗教信仰及造像艺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