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民族学   5篇
丛书文集   12篇
综合类   49篇
社会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31.
黄葆年与太谷学派南北合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谷学派遵循“命由师传”的规范。宗师周太谷死后 ,传弟子李龙川为南宗、张积中为北宗。后张积中在黄崖教案中死难 ,没有指定传人 ,其未遇难弟子星散而以朱玉川为自然领袖。李龙川遗命弟子黄葆年“承嗣北宗”。朱玉川等黄崖孑遗即按“命由师传”的规范予以尊奉 ,1898年到 190 0年间黄葆年完成南北合宗 ,190 2年辞职 ,同年归群草堂创立 ,学派进入“黄门”时代。其间黄崖孑遗中唯虞季升一人曾怀不同意见 ,受到朱玉川的劝说和教诫而终于服膺。而方宝川《蒋文田及其著述》一文论黄葆年出任学派山长系由弟子“共推” ,则属误解文献所致  相似文献   
32.
鉴真及其弟子赴日,大力推动了天台教学思想在日本的流播,其中弟子法进功不可没。法进赴日前居住的扬州白塔寺很可能早就存在天台教学思想的传播;当时律宗高僧律、天台二宗兼学,鉴真、法进也不例外,均被誉为"天台宗学者"。法进在日不仅讲诵天台经籍,而且还利用自己携带至日的天台经典协助校勘已流传的天台佛经文本,参与佛经校勘事业。其与鉴真留存于东大寺的天台经籍为最澄所阅读,并由此促使日本天台宗的诞生。法进是最澄、园仁、成寻等日本天台宗历代宗师所注目敬仰的杰出人物。  相似文献   
33.
被誉为“荆州丛林之冠”的湖北当阳玉泉寺在中国佛教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它既是中国第一个佛教宗派天台宗的祖庭①之一,又是禅宗北宗的祖庭。此外玉泉寺还与其它佛教宗派如律宗、净土宗、禅宗南宗等也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隋唐之时,玉泉寺高僧辈出,国师云集;诸宗竞秀,蔚为大观,是当时全国的佛教中心之一。  相似文献   
34.
以《西游记》文本为事实论据,以佛教唯识宗为理论论据,以“金色猪”为八戒原型论据,以八戒曾经是唐僧的小徒弟为《西游记》成书依据,从这四个方面详细论证了《西游记》挑担人是八戒。最后在厘清是八戒挑担的情况下,还描写了沙僧挑担的疑惑:八戒另有重任在身,担子不得不由沙僧代挑;八戒喜好偷懒,又加上“远路无轻担”,沙僧自然伸手援助。这也是沙僧作为唯识宗末那识“传导输送”功能的需要,即“和稀泥”“和事老”角色的需要。  相似文献   
35.
近年来,学者们对禅宗诗歌充满着浓厚的研究兴趣,他们从“意象”这一美学范畴出发,探讨禅诗中意象的意蕴。本文试从意象的概述出发,近而涉及禅宗神奇的意象及其文化意蕴,并以“门”为例,管见禅诗中蕴含的深邃意象。  相似文献   
36.
在天台宗智者大师笔下,生灭示现之"意"与圆妙具足之"境",两者非生非含、无前无后、互具无痕,其"一念三千"有关意念与境界的联合表述、浑融为一的本义推演,呈现出"意境"组合的雏形。天台智者的天才创意,开启了王昌龄等后学文士的"意境"思维法门,前者以佛理导入,后者在文意上定格,先后绘就了玄妙深绝、了无阻碍、不可思议的诗意图景。  相似文献   
37.
浅谈禅宗思想对枯山水庭园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禅宗思想主张修习禅定,其宗旨是以参究的方法,彻见心性的本源,其提倡通过个体的直觉体验和沉思冥想的思维方式,从而在感性中通过悟境而达到精神上的超脱与自由。本文主要通过对枯山水庭园的重要景观构成元素砂、石景观及其特定的宗教象征意义来阐述禅宗思想对枯山水庭园的影响。  相似文献   
38.
福州船政学堂的创办开近代海防教育之先河.洋务派提出了"艺局为造就人才之地"和"船政根本在于学堂"的主张.福州船政学堂在教学模式上顺应了教育近代化的趋向,通过聘用外籍教师、派出留学生等形式培养了近代海防人才,并为提高艺科人才的地位涉及对传统科举制的改革.福州船政学堂为加强近代海防教育起到前驱先路的作用.  相似文献   
39.
"妙悟"与"活参"本是禅宗提出的把握真如佛性的两种特殊的思维方式和方法,受"以禅喻诗"时代风气影响的宋代诗论家则借用来喻示读诗和学诗一类诗歌接受活动的思维特征和思维方法.文章在分析"妙悟"与"活参"这两种诗歌接受理论与禅宗思想的内在关联的同时,侧重揭示该理论所蕴涵的极有价值的文学接受思想及其与当代西方解构主义理论的某些契合之处.  相似文献   
40.
至元二十五年正月,奉忽必烈之旨,杨琏真伽召集江南禅、教代表在燕京(今北京)辩论。本文对此次廷诤进行了疏理,认为参加辩论的禅宗方面主要是临济宗僧人,而教派方面是天台宗、慈恩宗僧人。廷诤的导火索是禅教两派对寺院所有权的争夺。忽必烈利用了此次廷诤,打压禅宗,达到各派平衡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