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2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4篇
民族学   6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68篇
理论方法论   21篇
综合类   288篇
社会学   9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夏永军 《云梦学刊》2013,34(2):19-24
松林书院的历史可以上溯千年,形成了有特色的书院教育方式和管理方式,培养了众多的精英人才,并给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2.
杨玉圣 《云梦学刊》2013,34(2):13-18
书院文化是我们的重要文化遗产,山东青州的松林书院是书院文化的活化石,是"青州学"的文化标本,借助松林书院可以进而建设"文化青州"品牌。  相似文献   
63.
“科举家族”定义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张杰先生对"科举家族"的定义提出异议,认为定义中的"聚族而居"应改换成"族员间有较强的血缘认同感"为宜,即异地进士若能认族归宗,即使两人世居不同的省府县,亦视他们为同一家族族员,突破必须世代聚居一地方可视为同一家庭的定义局限。  相似文献   
64.
WTO规范具有深刻的公共卫生含义。作为WTO的主要规范,《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TRIPS协定)对于全球公共卫生治理具有重要意义。尽管TRIPS协定中包含了出于公共卫生考量而规定的灵活措施,然而,WTO并非以公共卫生为导向,其中所存在的结构性矛盾和缺陷决定了WTO对于发展中国家的公共卫生而言是弊大于利。鉴于我国目前面临的公共卫生危机和正在酝酿的医疗体制改革,我国应勇于利用WTO规范中的灵活性条款,提高药品的可获得性,从而促进我国的公共卫生治理,这本身也是对全球公共卫生治理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65.
明清时期的科举考试是中国科举史上的成熟期与鼎盛期,但又是它的衰落期与终结期。与唐宋时期的科举考试相比,明清科举考试具有非常鲜明的特征:科举考试与学校教育高度一体化;主要以八股文取士;科目高度单一;以程朱理学为指导思想与精神内核;防范和惩治作弊制度空前严备。  相似文献   
66.
清代书院的兴衰和清朝政府的态度具有很大关系,政府加强书院建设是为科举培养人才,书院只有和科举联系起来,才能获得发展,故清代书院表现出与科举同命运的特点,因科举的兴衰而兴衰,因科举的废除而改制,书院俨然成为科举的附庸,许多书院的条规都是围绕科举而制订的,如书院的活动安排和章程的制订,都以科举为中心,这说明书院终究摆脱不了时代的局限。  相似文献   
67.
“历代科举文献整理与研究丛刊”,其内容主要包括:整理、研究反映科举制度沿革、影响及历代登科情形的文献;整理、研究与历代考试文体相关的教材、试卷、程文及论著等。第一辑共17种,近3000万字。科举制度是中国对世界文化的伟大贡献。科举制度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对现代中国的发展更有足资借鉴的意义。整理与研究历代科举文献,其意义也需要从历史与现实两个角度加以说明:一方面是传承文化,传承文明,让这份丰厚的遗产充分发挥塑造民族精神的作用;另一方面是去粗取精,古为今用,让它在现实的中国社会重放异彩,成为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智力资源。  相似文献   
68.
明代思想家李贽经历了近乎传奇的一生.李贽的生平铸就了他的人格.李贽<说书>两卷是其八股文的代表作,它们在八股文的发展史上起过重要的作用,在八股文的文献中属于珍贵的文献.李贽的八股文具有四个基本特征:李贽的八股文合乎儒家传统但不迷信圣人之言;始终坚持对于真理的追求构成了李贽八股文的思想基础;李贽将八股文与文学作品同等看待,主张八股文必须有澎湃的激情;保持纯洁的心灵是李贽的八股文具有勃勃生机的人格保证.  相似文献   
69.
科举偏科及其对古代司法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举制是中国古代以分“科”举人为特征的一种官吏选拔制度,然而,由于长期以来受儒家贤能治国、精英统治思想的影响及官府有意识的引导,致使人们从科举创制以来就产生了偏重进士科的“偏科”现象,在进士科一科独重的阴影下,主要以选拔法律人才为主的明法科逐渐式微且终被废除。中国古代行政与司法不分的体制,决定了通过科举选拔的官吏在日常工作中要承担重要的司法职能,而科举的偏科取士则加剧了古代司法实践中以儒家经义代替法律的倾向,造成了司法官员法律素质普遍低下,在清代则几乎完全由刑名幕友把持司法的局面。在司法与行政相分离、法律与道德有分殊的当代,“偏科”则为选拔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法官队伍所必需,只是“偏”的方向已侧重于应试者对专门法律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而这也是司法考试日益成为法律人的“抡才大典”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0.
所谓“皇城气象”,至少应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阻山带河,规划郊畿甸服;二是高城峻垣,严闰魁闳;三是殿宇林立,楼阁云连;四是建坛庙以协皇极,筑寺观以礼仙佛;五是池沼苑林,林木花卉,望水云以刺舟,着裙屐而寻胜。此五者为“皇城气象”之必备,亦为构成“皇城气象”之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