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58篇
  免费   146篇
  国内免费   137篇
管理学   154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37篇
人才学   2篇
人口学   55篇
丛书文集   703篇
理论方法论   376篇
综合类   3640篇
社会学   640篇
统计学   32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73篇
  2020年   104篇
  2019年   94篇
  2018年   111篇
  2017年   135篇
  2016年   134篇
  2015年   163篇
  2014年   303篇
  2013年   509篇
  2012年   325篇
  2011年   369篇
  2010年   286篇
  2009年   260篇
  2008年   285篇
  2007年   358篇
  2006年   379篇
  2005年   317篇
  2004年   300篇
  2003年   317篇
  2002年   269篇
  2001年   234篇
  2000年   127篇
  1999年   47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网络语言是随着网络的兴起而出现的一种网络交际语言,因其鲜明的独特性而引起了众多人的关注。本文在社会语言学的理论框架下,从语言变体、言语社区及语言变异的社会原因等方面,对网络语言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和研究。文章指出,在由互联网构建的虚拟言语社区内,网络语言是一种语言变体,然后分析了网络语言变异的社会原因及对网络语言应采取的态度。  相似文献   
72.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赖以生存的环境是网络社会,网络赋能让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不再完全依附甚至嵌套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梳理思想政治教育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边界,有助于明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式未来转向的理论基础和学科支撑。当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式转向主要包括:教学关系转向主体对主体,教育载体从板块转向共通,话语体系从逻辑映照转向人际关照。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未来的研究范式转向,应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研究范式为指导,结合网络亚文化样态和网络思想政治工作需求,立足于交叉学科支撑,始终扎根思想政治工作实际。  相似文献   
73.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高校作为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场所,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通过调研11所国内高校,分析我国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现状,结果显示:在被调研高校中,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总体认知效果较好,但是仍有近五分之一的学生尚未实现对主流意识形态的价值认同,四分之一的学生无法自觉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为此,高校需要坚持中国特色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基本原则,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主阵地,拓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沿着思想政治教育教师人才队伍、网络技术人才队伍和学生社团政治引领人队伍三个维度,构建起“一体两翼三维度”的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路径。  相似文献   
74.
浅谈网络经济与会计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经济的产生,电子商务的发展,对传统会计理论产生很多影响,传统的会计理论也发生了很多改变,同时也面临很多问题。  相似文献   
75.
对于网络版权的权利限制,学界的论述较多地集中于合理使用情形,而对法定许可的关注较少。应该说,在网络版权制度中确立法定许可规则有其必要性和可行性,但不可盲目扩大法定许可的范围。对于网络远程教育中编制使用的教科书课件,应建立适当的法定许可制度;对于网络中普遍存在的作品转载摘编行为,应尽量排除法定许可;对于公益性图书馆等公益机构,要防止其利用法定许可制度谋取公共利益以外的私利。  相似文献   
76.
试析宗教伦理的涵义和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解宗教有两种思路:一是狭义的,将宗教视为和其他各种社会文化现象,如政治、经济、哲学、艺术等并列而不同的另一种独特的社会精神生活现象;二是广义的,将宗教理解为整个社会文化生活的基础,理解为人性或生命存在的形而上学根基。根据两种宗教思路,宗教伦理有两种释义:着眼于个性形态,指在宗教领域和宗教活动中,由信奉者群体遵守的,从特定信仰体系里引申出来的一套伦理规范,与政治伦理、经济伦理等一样,属于一种特殊的伦理领域或伦理形态。着眼于共性意蕴,关涉的是对于人的存在来说具有某种普遍意义的价值生存模式,将人的整个社会伦理生活秩序指向了某种终极意义或终极信念。依此,宗教伦理学的基本问题是探讨人类生存的伦理秩序和信念根基之间的关系,一是人心道义秩序与信念根基之间的关系,二是社会伦理秩序与意义共识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7.
本文概述了当前美国有线电视行业/付费视频行业的局势,以及一些重要问题和面临的挑战,展望了未来的视频市场,概述了一个未来视频/宽带市场的战略愿景,然后回归到政策建议及具体的立法和管制行动。这将帮助我们在最短的、可操作的时间内通向一个开放的、非歧视性的、无处不在的宽带网络。  相似文献   
78.
Sakaguchi H, Sewpaul V. A comparison of social work education across South Africa and Japan in relation to the Global Standards for Social Work Education and Training Int J Soc Welfare 2011: 20: 192–202 © 2009 The Author(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Welfare © 2009 Blackwell Publishing Ltd and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Welfare. This article draws on a one‐year study visit to the University of KwaZulu‐Natal, South Africa, interviews with field supervisors and students in Japan and reviews of the national frameworks of education in Japan and in South Africa. In doing so, the authors identify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in social work education across the two countries and they explore some of the historical and socio‐cultural factors that might account for the differences. There are some identifiable peculiarities in social work education in Japan, especially with the coalescing of care work and social work education. The lack of differentiation between care work and social work makes it difficult to narrow the scope of social work education and practice. National social work standards have been approved in South Africa and regulatory frameworks for social work education and practice have been long accepted, thus rendering ‘social work’ a protected title and a profession that is more entrenched compared with social work in Japan. The codes of ethics in Japan and South Africa are discussed with specific reference to their control functions in South Africa. The article concludes by discussing these comparisons in relation to the Global Standards for Social Work Education.  相似文献   
79.
本文拟从伦理学角度入手,探究史诗《格萨尔》中蕴涵的伦理思想。这些古代部落社会意识形态领域的种种观念、原则的积淀,就形成藏民族传统社会道德的主要内涵。从这种意识形态的探究中,我们还可以窥见古代藏族部落社会从血缘向地缘关系的转化。  相似文献   
80.
环境伦理学自诞生以来,一直以构建客观的自然价值和自然权利为主要任务,忽略了作为道德行为主体的人。面对这种人未到场的环境伦理学现状,学者们开始从美德视角研究环境伦理学。积极心理学是一种研究人类的积极力量和美德的心理学思潮,对伦理学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通过借鉴积极心理学的最新研究成果,环境美德伦理强调发挥环境保护中的积极因素,特别是积极的人格品质,从而鼓励和影响人对环境的友好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