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8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10篇
民族学   7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217篇
理论方法论   60篇
综合类   958篇
社会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62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107篇
  2011年   102篇
  2010年   78篇
  2009年   75篇
  2008年   83篇
  2007年   107篇
  2006年   98篇
  2005年   85篇
  2004年   69篇
  2003年   83篇
  2002年   80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从先秦"以言载道"到隋唐"以事娱人",宋前"话"字经历了巨大的变化。使用者由政权阶级向普通大众游移,典范与政治教化作用逐步减弱,文化地位由雅入俗。不拘场合和身份的各种"谈话",又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了"话"的叙事特征和娱乐色彩,使得"话"的主要义项由僵化的政治言语转变为生动形象的故事,并在宋代掀起一股平民文学浪潮,滋生了"平话"、"诗话"、"词话"等众多俗文学类别,揭开了元明清俗文学繁荣发展的序幕。  相似文献   
112.
大和时期 ,文宗尊儒教 ,修经义 ,务实抑华 ,力矫浮薄士风。在诗歌创作上 ,喜大历 ,重清峻 ,排浮艳。而甘露之变后 ,士心的苦闷哀伤与安史之乱后大历士人消沉的心态也正相一致 ,大历诗人再次遇见知音。《极玄集》的出现 ,标志着晚唐诗风回归大历时代的到来  相似文献   
113.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伟大诗人,他创作的楚辞体文学开创了中国文学的另一个源头。由于朝代邈远,战乱频仍,使很多关于屈原的珍贵史料荡然无存,因此,对这样一位重要的作家,关于其生平的材料却只有一鳞半爪,使后世的研究者对其人其作争论不休,至今未有定论。关于其生辰的争论一直是个焦点,自王逸,朱熹各自提出关于屈原出生日期的观点以来,关于屈原生辰的研究便没有停止过,特别是近代,更是对屈原的生辰进行前所未有的实证性研究。本文尽量穷尽关于屈原生辰的研究成果,以期能给后来研究者提供这一论题的研究全貌。  相似文献   
114.
南宋遗民词的审美取向和艺术创造,主要即是清空、醇雅,这和南宋遗民词人的隐居生活密切相关,和他们隐居不仕的文化心理相契合,是词人在潜身草野、怡情山水的生活中为了求得对不可忍受现实痛苦的一种暂时性精神超脱相一致的审美选择,这种审美选择在词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与价值。  相似文献   
115.
宋代齐鲁词人群体承传齐鲁文化的传统,特别注重道德人格的完善。他们忠于社稷,勇于进取,为人豪迈大度,朴实厚道,喜欢交友,爱恋故土,并表现出一种文化上的寻根意识。其人格风采值得后人珍视,在今天也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6.
《高兴》与《了不起的盖茨比》分别是中国作家贾平凹与美国作家菲茨杰拉德的重要作品。尽管两位作家来自不同的文化与社会背景,但他们在各自的作品中都突出表现了消费文化对整个社会的穿透力,揭示了社会大众在消费文化的示范下人格的扭曲与行为的失常,展示了一幅社会转型时期东西方社会所呈现出来的共同画面:财富与精神的疏离、信仰与道德的缺失。  相似文献   
117.
贾平凹的新作《高兴》是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农民进城”主题的进一步延伸和深化,它描摹了一个全景式丰富、多层面的民间社会,这里有下层农民工艰难的生存图景,也有他们不甘继续蛰居底层的抗争。贾氏的民间不仅是原生态、粗鄙的民间,更是充满魅性和艺术感染力的民间。在这一民间魅性世界中作家借助镜像塑造了众多相互映衬、对照的人物形象,丰富了作品的内涵,增添了小说精神意蕴。  相似文献   
118.
田同之以“男子而作闺音”论词,准确地把握了词最为范式化的特质。花间、南唐词人,在创作中大都“遵循一种惯例性的艺术表现范型”,即“男子而作闺音”范式。这种范式由温庭筠开创,为花间、南唐词人所强制乃至发展和深化。  相似文献   
119.
李清照《词论》梳理词史,从本质上说,并非要做一种文学史层面的学术考察,而是为她提出词“别是一家”的尊体观念蓄势。音律问题只是李清照勘察唐五代北宋词史的学术基础,而在音乐和歌词中抒发悲哀情感和张扬凄美意识,才是李清照心目中的填词高境,而李清照自己的词也是以带有文人气质的悲音悲情和深意远韵为主导的,以此可见李清照理论与创作的一致性。李清照强烈的女性意识和尊体观念,决定了她的批评只能是以否定为基本方式。李清照不取传统文学批评“摘句”的批评模式,而注重在清理词史的过程中来论定词人得失,更具理论的涵盖力。她的著述视野既有创作者的理论自审,也有接受者的审美需求和研究者的条贯分析,其中更融入了女性的冷静细密和恢复词体本原之尊的使命意识。  相似文献   
120.
宋祥兴二年 ,陆秀夫负宋幼帝赵曰丙 蹈海而亡 ,赵宋 32 0年的皇脉断绝 ,同时也揭开了大批宋文人遗民生涯的序幕。身为遗民 ,“立功”一途受阻 ,他们更自觉地担当起“立德”、“立言”之任 ,在文字著述中寄寓他们的亡国哀痛和存续传统的苦心。而“诗词末技 ,存江山以不朽” ,于是宋元之际乱离易代的环境 ,既磨砺了一代封建士人的节操 ,又成就了一期遗民文学。宋遗民词即以其深刻的悲剧意蕴和文化内涵成为词在宋代发展的一个光耀而悲壮的终结。在宋末元初的遗民词坛 ,江西遗民词人虽没有如江西诗派成员一样的自觉的流派认同意识及共同尊奉的创作宗旨和词坛盟主 ,但他们因地缘关系、政治倾向、创作风格等方面的相近或相同 ,彼此间不仅有着密切的社会交往 ,同时也有着频繁的诗、词、文的酬赠活动 ,构成了一个以文天祥为轴心的相对独立的地域词人群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