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2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5篇
管理学   4篇
民族学   1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43篇
理论方法论   12篇
综合类   204篇
社会学   21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青春偶像剧作为一种与商业逻辑、经济逻辑有密切互动的电视剧种类,其艺术生成、接受都深受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在约翰·费斯克的符号表意、电视"吟咏"表意、水平和垂直向度的互文性等理论观照下,青春偶像剧在生产环节上将现实的幻化呈现为意识形态的编织,在传播上选择日常生活的视觉化吟咏策略,在接受上实现受众的个性化解码,从而完成了青春偶像剧的视觉化奇观和娱乐狂欢。  相似文献   
32.
从人类学眼光看民族国家和新殖民主义是学界近来的前沿动向之一。通过对芝加哥大学和瓦萨大学的人类学家凯利夫妇的专访,以斐济个案为例,呈现了与此相关的问题和观点。文中论及的区域虽集中于南亚和环太平洋群岛国家与地区,但对反观中国问题不无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3.
菲斯克把权力斗争理论运用于大众媒介如电视、监控摄像机、MTV等的分析,揭示这些视觉媒介中的权威意识形态的宰制性,发掘后现代状况下大众阅读的抵抗性权力。菲斯克分析了资本主义民主体制下的社会矛盾的新形态,为西方社会的变革寻找革命主体,其视觉文化理论具有重要的政治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4.
ABSTRACT

Alongside the better known repudiations of truth that have risen to prominence since the 1970s—known variously in terms of postmodernism, identity politics, democratic materialism or simply university discourse—this article seeks to estimate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reactions against truth that are characteristic of finance. Finance is a collective subject or social movement in its own right, composed of a set of actors, devices, technologies and platforms which together constitute an apparatus that reacts against truths whenever and wherever they arise. This operates most clearly in the logic of risk management, a generalised technology that accompanies the financialisation of economy, politics and culture. The process of financialisation or rather what will be called here the ‘biofinancialisation’ that seeks to code life in the terms of finance, bears austere lessons about truth and resistance and these, in conjunction with new resistances from below, provide new prospects for radical politics and progressive social change today. These lessons we will learn from, among others, the 38th Prime Minister of New Zealand.  相似文献   
35.
契弗在《乡下丈夫》中有意植入了一系列战争意象、神话意象和田园意象,这些意象充满了对爱欲、混乱、人的自然状态的指涉。对这些意象背后寓意的解读,昭示出契弗对爱欲与文明的思考及其对战后美国社会机械、被动式理想主义的微妙的批判。  相似文献   
36.
罗尔斯政治哲学在德国古典哲学、英美分析哲学、社会契约论、功利主义政治学、当代经济学等众多领域有不同的思想来源,呈现出从洛克、休谟、卢梭、康德、黑格尔(斯退士)、马克思到维特根斯坦(马尔柯姆)、伯林、哈特的多重来源。在斯退士的直接影响下,摆脱基督教成为罗尔斯思考社会正义问题的逻辑起点,黑格尔哲学为罗尔斯构思正义理论提供了体系框架,分析哲学为他论证正义理论中的诸多原则和概念提供了精细的方法指导,当代经济学为罗尔斯解决正义问题提供了可操作的实践路径。由于罗尔斯本人有意隐瞒其中的某些思想来源,尤其是隐瞒了他同黑格尔和斯退士的关系,形成了所谓“罗尔斯的秘密”,导致中国学者误读了罗尔斯两个正义原则,进而误读了罗尔斯的政治哲学。  相似文献   
37.
This essay understands the significance of Tahrir Square as a radical shift both n the way of doing politics, from armed struggle to popular struggle, and in the definition of political identity, from religious to territorial. It seeks to understand the historical significance of the shift by placing it in the context of technologies of colonial rule (both the Ottoman millet system and British indirect rule) and post-colonial attempts to rethink and reform this mode of rule. The result is a historical reflection that begins with Steve Biko and the Soweto Uprising in 1976, Mahmoud Mohamed Taha and John Garang in post-colonial Sudan, and closes with Sayyid Qutb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Tahrir Square.

Este ensayo entiende el significado de la plaza Tahrir como un cambio radical, tanto en la forma como se hace política, de una lucha armada a una lucha popular, como en la definición de la identidad política, de la religiosa hasta la territorial. Busca entender el significado histórico del cambio, situándolo en el contexto de las tecnologías de gobierno colonial (tanto el sistema de mijo otomano como el dominio indirecto británico) y los intentos poscoloniales para replantear y reformar este modo de gobierno. El resultado es una reflexión histórica que comienza con Steve Biko y la sublevación de Soweto en 1976, Mahmoud Mohamed Taha y John Garang en el Sudán poscolonial y termina con Sayyid Qutb y el significado de la plaza Tahrir.

本文将埃及解放广场的意义理解为一个剧烈转变,无论是在从事政治的方式上,即从武装斗争转变为民众抗争,还是在政治认同的定义上从宗教性转变到领土性。文章试图通过将这种变迁置于殖民统治(奥斯曼帝国的米勒特制和英国的间接统治)的技术语境下理解其历史意义,理解重思、变革统治模式的后殖民尝试。其结果便形成一种历史反思,它以史蒂夫·比科和1976年索维托起义、后殖民时期苏丹的马哈茂德·穆罕默德·塔哈和约翰·加朗为开端,终止于赛义德·库特布和解放广场的意义。  相似文献   
38.
语言通过意义将纷繁复杂的世界经验识解为各类图形,并由词汇语法层的及物性系统体现。语言使用者选择不同及物性过程来表征世界经验时,其实际选择受到语言使用者自身经验、情景语境及文化语境的影响。分析约翰.斯坦贝克的短篇小说《菊花》及物性系统的相关文体特征,有助于揭示文本的深层主题意义:在当时社会背景下,女主人公所代表的女性世界被禁锢于家务和园艺中,在其他社会活动中只是被影响的对象,体现被动性;男性世界则专注于物质活动,极少用"心"去感知世界,缺少感性思维活动;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也失去了自我,变成了受客观环境支配的对象。  相似文献   
39.
囿于特定的时代眼光和批评视野,20世纪中期美国文学评论界普遍认为,约翰.斯坦贝克的作品赋予人类以动物般的特性,将人降至动物的水平,因此作品带有"动物化倾向"。本文试图在新的时代语境中,通过文本细读,深入分析他作品与动物结缘的原因:即基于作者生物学的实践和知识以及非目的论的哲学思维。作者认为,被某些批评家贬低为"动物化倾向"的文本实际上是还原了人类作为动物世界一部分的这一事实真相,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力地反拨了对人在自然界的地位的过分夸大。论文认为今天他的作品在全球仍持续受到关注,恰恰是因为他作品的这一"动物化倾向"。  相似文献   
40.
悼亡诗是爱情诗的一个独特典型,结合了爱情与死亡两大主题,涉及的是诀别生死恋。苏轼的《江城子》和弥尔顿的《致亡妻》分别都是中西方著名的悼亡诗。两者有相同的主题——对亡妻的追思。然而,由于受中西方文化,宗教,信仰,历史等方面的影响,两首诗叉同中有异。本文拟从文本内外对这两首悼亡诗进行解读,从中国和西方尤其是英国的诗歌功用理论和表现理论以及宗教信仰两方面来分析并探讨中西方悼亡诗之差异及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