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1篇
  免费   116篇
  国内免费   12篇
管理学   11篇
民族学   116篇
人口学   13篇
丛书文集   209篇
理论方法论   28篇
综合类   1130篇
社会学   10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70篇
  2012年   106篇
  2011年   136篇
  2010年   98篇
  2009年   102篇
  2008年   86篇
  2007年   110篇
  2006年   115篇
  2005年   77篇
  2004年   83篇
  2003年   81篇
  2002年   64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儒家思想在由非汉族统治全国的元朝依然能顺利传延,虽然儒家思想的内在性质非常重要,但如果忽视人在其中的因素,则无法对该问题完全解释。选取该时期著名的思想家郝经为研究对象,运用文本还原、历史逻辑相统一的研究方法,通过对郝经"能行中国之道,则中国之主"的深入分析,发现汉儒在少数民族优势地位下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及其反应,郝经的"用夏变夷"思想及实践对于历史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2.
中国多民族"混居"自治区域权利样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多民族“混居”自治区域的各个民族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历史文化也存在差异,对权利的理解和要求必然有所不同。过去我国对多民族“混居”自治区域往往重点关注政治权利的发展,对经济等权利的发展重视不够;同时多强调民族权利的共性,对各民族之间的权利差异有意无意给予回避,导致人们的权利意识发育不良。随着社会的发展,多民族“混居”自治区域的权利意识必定增长,由此也会带来权利资源的严重短缺,并引发各民族之间的权利冲突。多民族“混居”自治区域具有特殊性,其权利也应有其特殊的内容,它关系到民族的发展和国家的繁荣昌盛。  相似文献   
23.
彝族社会中"尔普"形式的变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巫达 《民族研究》2004,(1):60-66
凉山彝族社会中的“尔普”(份子钱 )是一种礼物交换形式。对“尔普”的研究和分析 ,可有助于人们理解凉山彝族社会。“尔普”本来是维系彝族传统社会宗族内部亲属组织的纽带 ,由于文化变迁的原因 ,后来发展出了跨宗族的“尔普”新形式 ,又由于族群互动的原因 ,还产生了跨越族群的“尔普”形式。“尔普”形式的变迁是族群互动下的一种文化变迁形式 ,其动力来源于彝、汉两族的互动关系。彝族社会中“尔普”的变迁形式是人类学关于族群互动下的文化变迁理论的鲜活事例。  相似文献   
24.
中共在建党后的一个时期,强调以自治自决和联邦制解决国内的民族问题。进入抗战时期,中共主张国内各民族团结抗日,积极进行了关于建立少数民族自治区的探索,但在国家结构形式问题上并未放弃联邦制的构想。这主要体现在中共"七大"和政协会议上提出的关于联邦制的明确主张。内蒙古自治政府的建政理念显然也受到了该理论框架的影响。在确定新中国建国方案的过程中,基于长期的多种构想及其实践,做出了慎重的选择,决定采用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形式,并最终放弃了联邦制的主张。  相似文献   
25.
自治市法律地位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族自治地方城市化是我国城市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自治地方城市化水平相对滞后,原因之一是宪法和自治法没有赋予自治市以自治地方的法律地位。宪法和自治法赋予自治市以自治州、自治县同样的法律地位,是自治地方城市化的必由之路和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6.
隐喻作为一种思维方式被广泛接受,这种思维方式正逐渐被应用在语言教学领域。本文从概念隐喻理论出发,探索在二语中如何充分利用隐喻,将词义从“具体”到“抽象”、从“中心义”向“相关义”投射来自主习得词汇,倡导在概念隐喻理论的框架下结合显性和隐性的教学实践手段,通过培养隐喻能力和文化意识全面帮助学习者提高自主学习二语词汇的能力。  相似文献   
27.
李朝末期,社会极度堕落,百代硕学李星湖、丁茶山归隐林下,文运陷入混沌。天才诗人申纬继金昌协之后成为时代的彗星。其诗以苏轼为宗,自命“由苏入杜”,又因同清代名儒翁方纲等江南名士广泛交游,故受清朝清丽纤靡诗风之洗礼。其书、画亦为人颂。因此,申纬以诗、书、画三绝名扬中外,在朝鲜汉诗文坛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28.
“双陆不胜”、“鹦鹉折翼”反映的是武后还政于李唐的事情。这两则故事在历史上流传广、影响大,范仲淹《范文正集》、苏辙《栾城集》、李弥逊《筠谿集》均有引用。然而《旧唐书》未收二事。《新唐书》载有“双陆不胜”,《资治通鉴》亦载有“鹦鹉折翼”。实际上这两件事属于民间传闻,而这民间传闻又与佛经和佛经变文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9.
《伊洛渊源录》与学案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学案”的概念进行了甄别,对关于朱熹《伊洛渊源录》是否为学案体著作存在着的两种对立观点进行了辨析,认为应当认定《伊洛渊源录》为学案体的发端之作。同时,从学术史的角度考察了《伊洛渊源录》等学案体著作对先秦迄汉诸子学术史论、正史《儒林传》及目录著作等具有学术史性质著作的营养的汲取。  相似文献   
30.
石一婷  马尚林 《民族学刊》2020,11(5):19-25, 131-132
目前,在凉山彝区,外出务工是劳动力转移的主要方式,许多家庭通过外出务工脱贫致富。在当地无力承担和消化剩余劳动力的情况下,外出务工的现象将长期存在,正确认识彝区劳动力转移的合理性非常必要。为此笔者对四川凉山的冕宁、盐源等地彝区外出务工人员较多的村寨通过田野调查方式,了解当地劳动力转移的历史和现状,掌握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原因,提出解决思路和具体措施。应该建立劳动力转移的社会支持系统,继续不懈地积极推进劳动力转移工作。继续加大各级职业技术教育,增强劳动力转移的市场竞争力。加强法制教育,促进用人机构和彝族群众增强法制意识,依法促进彝族务工者的城市融入。进一步强化乡镇劳务开发工作体系建设,加强跨区域合作,倡导有序输出,规范对劳务经纪人的管理,强化劳务培训质量,提高彝族务工人员素质,保护彝族务工人员的合法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