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18篇
  免费   376篇
  国内免费   148篇
管理学   383篇
民族学   174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183篇
丛书文集   1211篇
理论方法论   650篇
综合类   6353篇
社会学   1309篇
统计学   78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61篇
  2022年   76篇
  2021年   113篇
  2020年   182篇
  2019年   263篇
  2018年   228篇
  2017年   260篇
  2016年   227篇
  2015年   256篇
  2014年   535篇
  2013年   962篇
  2012年   649篇
  2011年   729篇
  2010年   593篇
  2009年   534篇
  2008年   621篇
  2007年   698篇
  2006年   684篇
  2005年   547篇
  2004年   509篇
  2003年   476篇
  2002年   406篇
  2001年   318篇
  2000年   229篇
  1999年   63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 毫秒
31.
The situation of families undergoing separation in a context of co‐occurrence of intimate partner violence (IPV) and child maltreatment raises certain issues related to child custody. The results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were collected and analysed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a qualitative study aiming to identify the principal points of agreement and the main controversies amongst practitioners in several different types of organizations. Focus groups were held with a total of 43 practitioners from six different settings concerned with child custody in cases of co‐occurrence of IPV and child maltreatment. Although they agreed on the importance of ensuring the safety of victims of violence, their views diverged on three points: (1) the importance of preserving the father–child relationship; (2) collaboration between voluntary organizations and semi‐voluntary or legal agencies; and (3) consideration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相似文献   
32.
This paper focuses on an important line of inquiry in contemporary criminal justice social work research: the collateral consequences of incarceration in the Chinese context. It gives an insight into the impact of incarceration on families from an insider's perspective. An analysis of interviews with 10 partners and 10 children yielded three major themes concerning the impact of imprisonment: the problems associated with the imprisonment of a family member, the coping strategies used and views on the importance of maintaining family ties. It is hoped that this study will give practical guidance regarding what should be done, and how, to reduce the negative consequences brought about by the absence (temporary or permanent) of the imprisoned on their families, including both their partners and vulnerable children.  相似文献   
33.
鉴于自古以来中国道路建设都取得了巨大成就,而中国道路文化研究相对滞后,分析了道路文化的含义、特征、研究范围和意义。分析认为,道路是人工建设的工程,它与政治、经济、生态、环境等联系密切,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道路的与时俱进的时代特征、辐射连通的开放特征、利在社会的公益特征,呈现出文化上的广泛联系和多元价值取向;它是文明的纽带、历史的见证和文化的载体;道路文化研究在中国道路建设和交通事业发展中具有基础性和战略性作用。  相似文献   
34.
申报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的关键是有一个好的选题和科学严谨的设计与论证。要正确把握和了解教育科学与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的内涵,科学地辨析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的学科分类,精心选择研究问题,深入透彻地做好研究现状述评;准确地界定课题的核心概念,科学地选取研究理论依据,慎重而又大胆地提出研究假设,重点设定好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恰当地选取研究方法、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注意阶段性和终结性成果的预设,合理地组建研究团队,讲求学术规范,才能充分体现课题设计的规范性,严谨性,科学性,创新性,为评审专家所认可。  相似文献   
35.
经济冷战是冷战的重要组成部分.西方学术界,特别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新档案解密以来,在宏观及微观研究中都取得了丰盛的成果,本文试图从其起源问题及其他问题两方面来分析.中国学术界在这一领域成果相对有限,主要是对经济冷战宏观性地描述及对具体事件的勾画.  相似文献   
36.
在超燃冲压发动机扩张型燃烧室中,对凹腔内局部补氧的点火强化方法进行了试验研究。采用高速摄影手段研究了不同的补氧方式对凹腔内火焰分布特征和燃烧强度的影响,并针对并联双凹腔燃烧室构型,研究了在单侧凹腔补氧条件下向异侧凹腔的火焰传播过程。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凹腔内补氧的方式能调节凹腔内的燃料浓度分布、改善凹腔内的燃烧过程,控制燃烧放热强度;稳态燃烧情况下,观察到凹腔驻留火焰的两种存在特征,分别表现为:由回流区热量反馈机制作用下的凹腔局部驻留火焰和燃烧室全局压力反馈影响下的凹腔剪切层火焰。只有在单侧凹腔燃烧建立了全局压力反馈的条件下才能实现凹腔火焰的异侧传播。   相似文献   
37.
针对当前现状,以1971—2011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四十年来的获奖情况为研究对象,从获奖作家所属的不同的国家分布、作家性别比例及和获奖作品风格与主旨这三个大的方面入手进行分析,探究诺贝尔文学奖的发展态势,概括和反思目前中国文学的发展状况,剖析中国作家莫言的获奖原因,由此提出对于中国作家要在诺贝尔文学奖中占有更多席位需要完善方面的建议和看法。  相似文献   
38.
新媒体已经成为审视与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场域,处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工作中的前沿.自21世纪初,新媒体受到思想政治教育学界的关注以来,人们对其的认识有冲击论、工具论到环境论三种观点,且形成了三种观点并存的局面,在研究中广泛运用了传播学、社会治理等理论资源.但受限于对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认知,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研究仍然存在着研究思维、研究视野、研究方法以及研究观点的局限.新媒体实现了媒介、信息以及互动交流前所未有的融合,其所引发的不仅是交往方式的变化,而且是意识形态传播机制的变化.进一步拓深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研究,应结合马克思的交往理论、政治传播理论以及我国特有的政治文化传统,实现对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意义的跨学科解读.  相似文献   
39.
通过课堂观察及课后的学生采访,本文采用定性研究法考察了决定英语课堂上中国学生讨论情况的因素。  本文的主要发现是:(1) 中国文化推崇的谦虚美德明显地妨碍了学生们抒发己见;(2) 学生推理能力和英语表达能力之间的鸿沟是引起表达焦虑的主要原因;(3) 教师的角色左右学生讨论中表现。基于上述发现,本文认为,课堂学习由民族性格、教育体制、口语习得心理以及教师角色所决定。因此建议,今后要注意研究课堂学习和其他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0.
本文通过对比穗港两所高校《英语教学法》课程模式的异同,阐述当前的师培工作中一些引人注意的特点,如反思教学、行为研究、教师职业发展、教师认知过程等等。显然,当前师培者正承担越来越重要的自我更新的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