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34篇
  免费   425篇
  国内免费   148篇
管理学   135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71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207篇
丛书文集   1605篇
理论方法论   617篇
综合类   8751篇
社会学   951篇
统计学   1267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72篇
  2022年   85篇
  2021年   119篇
  2020年   167篇
  2019年   203篇
  2018年   195篇
  2017年   258篇
  2016年   222篇
  2015年   341篇
  2014年   1358篇
  2013年   1632篇
  2012年   1260篇
  2011年   1175篇
  2010年   1098篇
  2009年   958篇
  2008年   850篇
  2007年   515篇
  2006年   494篇
  2005年   472篇
  2004年   513篇
  2003年   497篇
  2002年   408篇
  2001年   296篇
  2000年   184篇
  1999年   54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7 毫秒
271.
In this paper, a hypothesis test for heteroscedasticity is proposed in a nonparametric regression model. The test statistic, which uses the residuals from a nonparametric fit of the mean function, is based on an adaptation of the well-known Levene's test. Using the recent theory for analysis of variance when the number of factor levels goes to infinity, the asymptotic distribution of the test statistic is established under the null hypothesis of homocedasticity and under local alternatives. Simulations suggest that the proposed test performs well in several situations, especially when the variance is a nonlinear function of the predictor.  相似文献   
272.
当代中国,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国家现代化的进程中,人民群众在享受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丰硕成果的同时,正遭受到环境恶化和生态危机的严峻挑战。当前保护自然环境和保持生态平衡,既是人类面临的重要伦理道德问题,也是我国必须正视的重大现实课题,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积极吸收中国传统生态伦理思想,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天人合一的生态和谐理念、珍爱生命的生态人文精神、物人平等的生态伦理思想和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价值取向等深刻的生态伦理思想,为当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借鉴。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中关于人类来自于自然又依存于自然、人与自然具有相互影响与和谐统一关系的思想,强调自然界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为人类社会延续提供了重要物质保障的论述,关于人既属于自然界又是自然界长期演进的产物、人类必须尊重自然、绝不能凌驾于自然界之上的观点,已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指导。当代中国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下,积极顺应当今世界发展潮流,以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为指引,吸收借鉴我国传统生态伦理思想的积极成分,在新时代的历史境遇中采取切实可行的科学路径,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一是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完善生态环境立法,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根本保障;二是倡导生态环境民主、提高民众参与意识,形成生态文明建设的巨大合力;三是提升政府生态服务能力、推动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制度基础;四是优化国土资源开发、有效利用自然资源,为生态文明建设奠定基本前提;五是加强国际交流合作、积极借鉴学习,为共建人类生态命运共同体创造重要条件,真正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之路。  相似文献   
273.
为从全球性现代化的视野观察中国现代化道路,通过在湖北西部(鄂西南、鄂西北)、渝东南、贵州(六盘水、遵义、黔东北等)等地烟草行业综合体建设进行调查,对城乡融合发展中的产业融合进行综合考察和研究。研究认为,中国的乡村振兴从“战略”提升为“道路”,表明中国式“两条腿走路”的三农现代化道路认知正式成形,乡村振兴道路在本质上讲是“农村就地现代化道路”,以农业为基础的农村就地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是农村产业的融合发展;走乡村振兴道路,必须坚持政府是“主导”、乡村是“主场”、就地现代化是“主道”、产业融合发展是“主业”、内生发展是“主流”、三农工作队伍是“主体”、城乡等值发展是“主向”,再从土地流转关系、政策法规、主导产业培育、共享经济平台建设等方面,培育和推进乡村振兴中的产业融合工程。  相似文献   
274.
现代经济学的实证分析和计量应用变得越来越媚俗化和庸俗化,大多数文章甚至都经不起150年前穆勒所提出的证实规则之逻辑检视,更不要说揭示出经济现象间的因果关系。这一学术取向主要源于两大原因:首先,研究者知识结构的日益狭隘,使得他们局限于事物的表象解释而无法深入揭示事物的本质;其次,学术界功利主义的日益盛行,使得他们以商人心态偏向容易被接受的主流化研究方法。当前,上述两大因素还有深厚的社会环境基础,这使得计量实证分析的形式化和庸俗化倾向更为严重。实际上,众多经济学人在对现实社会环境还缺乏基本理解的情况下就牵强附会地运用计量软件来寻找各变量之间的关系,以至所得出的结果根本无助于现象预测或实践指导,由此也就呈现出明显的“下不着地”之风气。  相似文献   
275.
闻一多作为中国现代诗人和现代学者,在现代文化史上留下了丰富的文本文献,其著作的出版经过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其版本的演变比较复杂,全集的出版经历了从旧版到新版的演变。《闻一多全集》的编印具有多方面的价值,不仅有过鲜明的政治意义,尤其具有丰富的文化意义,即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和现代学术史以及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精神变迁史方面的"标本"意义。  相似文献   
276.
诗界革命是多元发生的、本土化的、保守的汉诗改良运动。它是特定时代的产物,既有诗的因素,更有政治体制和文化思想变革等非诗的因素。晚清诗坛的进步势力与保守势力既对抗更和解的局势决定了诗界革命的保守改良性质。保守也来源于那些热衷改革的进步文人,他们在政治体制上不得不“全盘西化”,为了求得心理平衡,甚至因为自卑而产生自负,他们更加重视甚至高估本土文化,加上当时对外国诗歌的“先进性”的了解远不如对外国科学及政治体制的了解。古代汉诗特别是定型诗体格律诗体成了封建专制的象征物和封建文人聊以自慰的心理寄托品。在社会改革大潮冲击下,他们只愿意对汉诗进行“本土化”改良。因此诗界革命只在汉诗的语言特别是词语上作了适度的改良,根本没有涉及到汉诗文体的两大基本成分——诗体和诗家话的实质性变革。诗界革命采用保守的改良方针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277.
红军长征在四川历时最长,活动范围最广,斗争最复杂,创造的奇迹最多。红军在四川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地方工作,成立了四个省委,进行了民族政策的初步探索,而且还在大小金川、康区北部成立了两个省级少数民族革命政权。红军在与少数民族相处中,还留下许多佳话。中共中央在四川境内多次召开过关系党和国家命运的政治局会议及其它重要会议。在四川建立红军长征博物馆,可以通过发展红色旅游,重现长征历程,促进四川贫穷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  相似文献   
278.
毛泽东思想是个完整、系统的科学理论,公理化方法是自然科学研究中理论构建方法,应用公理化方法研究毛泽东思想理论体系是一种尝试。研究指出,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毛泽东思想的三大公理;实际、理论、实践、群众、自己力量是毛泽东思想的基本概念;以此为逻辑推理前提,可以逻辑地推导出毛泽东思想的所有理论命题,建立起毛泽东思想公理化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279.
在一个实际上靠天吃饭,精神上靠神支撑的时代,宗教活动本身就是农业生产力,它渗透于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中。人类一方面顶礼膜拜,祈神降福,把音韵最优美的媚词献给神灵,祈求降福;另一方面又不甘于自然的摆布,不懈抗争,把最威严、铿锵的咒语念给鬼怪,胁迫神灵。这矛盾双方的相互消长,使人类文化以不同的形式打上了它的烙印。古代农事诗也是如此,祭祀的媚词、巫术的咒语和揣度神意的卦爻辞,都是农事诗诞生的温床。  相似文献   
280.
作为中国古代亲情诗的源头,《诗经》在主题意境、典故语汇、表现方式等方面对后世亲情诗产生了深远影响。汉魏时期的亲情诗,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先秦已具雏形的思妇诗、闺怨诗、悼亡诗,在这一时期也确立了各自的类型特点以及在诗歌史上的地位。在表现手法和技巧方面,汉魏亲情诗学习了《诗经》复沓迭章、比兴等手法和《楚辞》的寄托方式,写景托情,情景交融,很好地表现了主题和感情。可以说,经过汉魏时期,亲情诗在表现人伦亲情方面已经具备了自己的特点,形成了较为多样的风格和题材(主题),成为独立的诗歌类型,从而迎来了是中国亲情诗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峰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