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9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5篇
管理学   14篇
民族学   21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87篇
理论方法论   18篇
综合类   407篇
社会学   3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太虚《整理僧伽制度论》是他所有僧制著作中最完整、最精深、最详细的一部,是研究太虚僧制思想最重要的材料之一。目前对太虚思想的研究,往往过多关注太虚人间性的一面,多论述其领导中国近代佛教如何吸收新思想进行改革,而忽略了太虚作为一代高僧,其佛教信仰和佛学修养在人生观中的重要地位。而太虚的《整理僧伽制度论》,实际上就是在他深厚佛教底蕴的基础上,讨论了佛教在人间的问题。  相似文献   
82.
李金花 《民族学刊》2013,4(3):54-60,111-112
《容美纪游》是一本创作于清代康熙年间的游记作品,记录了作者顾彩在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前往湖北西部、今土家族分布区的容美土司地旅行五个多月的经历。顾彩心中的容美,既是野蛮地,又是桃花源,同时还是一个仙居地。顾彩对容美土司的三重印象,正是他应对自身所处时代的产物,寄托了他对理想社会的追求。顾彩的容美之旅,反映出以顾彩为代表的中国传统士人的一种山川观念。此类山川观念,实际是中国儒家士人中久存的一个传统。在"士志于道"的追寻中,山川之地成为了对自身社会的一个超越,成为一个"求道"之地。在现今鄂西地区的土家族历史或地方史研究中,《容美纪游》被视为唯一揭示清代改土归流之前鄂西地方政治、社会、地理历史面貌的史籍资料,因此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83.
顾颉刚是民国时期边政学潮流中一位贯穿始终的中心人物。他本是个有着学问嗜好的古史研究者,倡导并参与边政研究,既有其学术旨趣转移和一直关注中华民族前途的内在原因,也有国家时局变迁及个人境遇改变的外在动因。他对边政研究的倡导及对边疆问题的研究,在当时学界有着较为广泛的影响。中华民族的统一性和整体性即使不是历史的事实,也必然是未来的目标,这是顾颉刚倡导和参与边政研究的主要动力。  相似文献   
84.
辜鸿铭是中国传统文化坚定的捍卫者,辜鸿铭通过中西文明的比较,坚定支持中国传统文化,并向西方世界积极宣扬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对推动中学西渐产生了有利的影响.批判性地接收辜鸿铭对中国传统文明的观点,对当今世界的价值取向仍然有其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5.
本文简单介绍了省级学位委员会及其主要职能,探讨了硕士学位点的评估办法,讨论了硕士学位点评估的主要观测点,对硕士学位点评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86.
通过词体观、新变观与南北宋之宗三方面的比较,可以发现曹溶、顾贞观与朱彝尊的词论,在强调词体的抒情特性方面三人观点较为一致。三人最大的分歧在于曹溶、顾贞观提倡性灵,而朱彝尊独尊南宋姜张的醇雅风格:曹浴、顾贞观学词偏向北宋,朱彝尊主张学南未。三人的创作实践与理论不一致,朱彝尊词学观前后变化较大,受曹溶影响仅在其词学的前期,曹溶词学对浙西词派理论没有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87.
周王权衰弱之后,民间疑天、怨天、问天思潮相继发生,儒家论天思潮由此兴起.孟子对"天"进行了形而上的改造,贯通"天"与"人性",提出了"天爵"理念,认为"天"赋予人"仁义忠信"四爵,从而论证了"天"作为"至善"的道德本体意义;荀子指出"天"生养万物的自然功能,认为"天行有常",并不干预主宰人事,但天赋人喜怒爱恶的本性,需要礼仪制度、伦理教化来规范人事。  相似文献   
88.
晚清学者桂文灿编撰的《经学博采录》,是清代重要的经学史著作,长期以来,该书的历史价值和学术价值始终未能引起学术界的重视。文章由"其人与其书"、"荟萃与实录"、"汉学与宋学"三部分组成,作者认为该书作为学案体的经学史著作,收录了乾、嘉、道、咸四朝的汉学传习活动,较之江藩的《汉学师承记》内容更为详实丰富,全面地展示了晚清汉学研究的延伸与演变的基本脉络。该书既是晚清学术语境中的集中体现,也是他归依汉学的真正祈向所在。桂氏的某些见解未免失之偏宕,有欠圆通,但是都显示出桂氏对传统经学的人文关怀,有利于现在的学者进一步了解晚清经学研究的实态。  相似文献   
89.
中日两国在史学发展的历程中,都出现过强劲的疑古思潮。中国自古史学遗产丰厚,疑古思想的发展也源远流长,至清代乾嘉时期,有崔述撰著《考信录》,学术成就粲然,对近代日本和中国的疑古学者都产生很大影响。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引进德国兰克的客观主义史学理念,结合中国传入的考据学方法,形成一股近代化的疑古思潮,发展至20世纪20~30年代,形成津田左右吉的"日本神代史抹杀论",中国在同一时期则出现顾颉刚为代表的古史辨派,引发一场学术论辩。由于中日两国具体国情、文化背景和国际政治形势的转变,日本的疑古思潮取得最终胜利,而中国的疑古思潮则被排斥、抑制而失败。分析这种截然不同的后果,可以得出必须清算"二重证据法"给历史学界造成的不良影响、必须确立历史学以求真、求是为第一准则等学术启示。  相似文献   
90.
中国少数民族由于居住偏远和民族的杂居,造成其家族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也导致其史料的缺失和不完整性.以唃厮啰家族为个案研究,认为充分利用现有的史料,对少数民族家族史料进行甄别鉴定是学术界面临的一个难题.必须充分利用各种史籍进行互补,在相互印证中去伪存真,只有这样,才能更全面地对少数民族家族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