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6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10篇
管理学   4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31篇
人口学   41篇
丛书文集   239篇
理论方法论   69篇
综合类   954篇
社会学   285篇
统计学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145篇
  2012年   97篇
  2011年   98篇
  2010年   70篇
  2009年   83篇
  2008年   94篇
  2007年   104篇
  2006年   135篇
  2005年   111篇
  2004年   100篇
  2003年   100篇
  2002年   70篇
  2001年   59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知识地图的可获取性是近年来越来越被重视的评价指标。采用E-Prime呈现视觉刺激材料,ASL眼动仪采集30名被试者的眼动实验数据,考察被试者的首视点在不同界面以及隐含分区的分布,用实验的手段证实了信息出现在界面的不同位置带给使用者的认知负荷不同。针对信息密集的知识地图,合理降低认知负荷是增强知识地图可获取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72.
建设中国特色翻译学的必要性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向世界回答中国有没有翻译学的问题,解决一个民族虚无主义的问题.二是给历史一个交代,解决一个历史虚无主义的问题.三是为未来树立一个标的,回答中国翻译学的发展前途问题.关于有无“中国特色翻译学”的争议归根到底是由一个世纪来“整理国故”的方法论引起的.这个方法造成了三个后果:一是中国传统学术先天不足,二是中国传统学术天然地落后于西方,三是中国学术发展的唯一途径是不断由西方引进.而建设中国特色翻译学的途径只有从逆“整理国故”开始,反对“格义”式的以西律中,发掘本土资源,重建中国话语,与世界平等对话.  相似文献   
973.
抗战时期的晋察冀诗歌运动是抗战文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由战地社和铁流社等新诗团体、在军队和记者群中活跃的诗人群体以及燕赵诗社等旧体诗团体开展起来的。这些团体通过街头诗等运动形式一起促成了晋察冀文艺的发展,并推出了一些杰出的诗人和作品。本文力图在翔实的史料的基础上,运用文史结合的方法对抗战时期的晋察冀诗歌运动做一下整体概述,再现当时的诗歌运动盛况。  相似文献   
974.
许地山是20世纪初期较早从现代意义上对"儒"及儒教进行宏观审视的学者之一。依许地山,儒在源起上不应止于所谓的"殷民宗教者"而应推设到更为久远的史前时期。原初的儒,本身具有进一步转化成教门的潜能,社会的光景、师儒之职、加之"《书》的理想"促使儒的名号自孔子之后逐渐演变为一种特殊的教义,而儒教正统地位的确立、神学化儒教的生成也有其自身的情势和客观的缘由;作为"伦教运动"的儒教比作为"神教运动"的儒教更合乎情理,故儒教在未来若欲成为一"新宗教",必定要有"社会灵魂",能切实抓住生活的根源,也还要在人群上寻求"更高的联络";现代儒家若能"谋诸宗教的沟通",用"宋儒的精神"以整理儒教的旧教义,就能使之成为一"高尚的宗教"。许地山的儒教观是其宗教情怀与人文理性精神的集中体现,对于儒学的现代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提示意义。  相似文献   
975.
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是中国共产党尝试迅速建成社会主义并向共产主义过渡的一次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探索,但由于目标虚无、方法欠妥、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没有从根本上弄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社会主义建设的首要的根本问题,人民公社化运动最终归于失败。  相似文献   
976.
The struggle to break away from the parent state and claim independence often results in political unrest, terrorist activities and even ethnic cleansing. Understanding the nature of the secessionist movement does not only preserve national unity, but can also avoid conflict and violence, and maintain peace. Irredentist and secessionist advocators generally defend themselves in terms of common blood, race or culture. None of them regards the issue from the human agency theory, namely Weber-Thomas-Berger's social construction theory. This paper uses phenomenological analysis to explain the origin of national identity and hence the emergence of a nation. It argues that social construction of national reality originates from everyday life experience taken for granted during socialization. Individuals make sense of the external world. Experiences taken for granted become the actor's stock of knowledge. A common scheme of knowledge shared by the community serves to differentiate in-group (nationals) and out-group (foreigners). Collective consciousness thus defines national identity and hence a nation. Unless people (both in-group and out-group) interact with and learn from each other, different stocks of knowledge taken for granted will create political conflict. This theory is applied to the Taiwan Strait conflict. People in Taiwan are searching for national identity, manifested in the processes of Sinicization and Taiwanization. The struggle between Chinese and Taiwanese consciousness is the underlying cause of conflict within Taiwan and across the Taiwan Strait. The growing tendency of Taiwanization and diminution of Sinicization in Taiwan render the Cross-Strait relation vulnerable. The paper concludes that Cross-Strait exchanges and communication provide opportunities for people to understand each other and re-define their national identity, hence resulting in a peaceful political resolution between Taiwan and mainland China.  相似文献   
977.
浅析美国黑人民权运动的兴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黑人自 1 61 9年踏上美洲大陆这片土地以来 ,就长期受到歧视、压制与迫害。黑人问题便成为美国民主政治中长期得不到合理的解决的问题之一。虽然美国南北战争结束后 ,黑人通过重建获得了公民权和法律上的平等。但这种平等只是一种口头上的承诺 ,在现实生活中 ,黑人一直受到事实上的歧视与隔离。二战后 ,由于美国社会与经济的发展变化 ,黑人的社会地位不断提高 ,种族意识不断觉醒 ,迫切希望获得平等权利。终于在 2 0世纪 50年代末 60年代初爆发了声势浩大的黑人民权运动。黑人民权运动的兴起既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也是由二战后的一些现实因素促成的。  相似文献   
978.
论狄金森诗歌意象对现代主义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玲 《云梦学刊》2000,21(2):92-94
艾米莉·狄金森是19世纪美国著名女诗人,她极具个牲特征,超前的诗歌意象表现手法确立了她作为美国第一个现代派诗人的崇高地位。她的诗学理论和诗歌创作技巧与20世纪初开现代诗歌先河的英美意象派理论和文学鉴赏大师T.S.艾略特提出的“非个性化”。“客观对应物”的理论都有惊人相似的吻合。本文拟从狄金森意象这一角度,介绍意象派和T.S艾略特的诗歌理论和创作技巧,以论述狄金森诗歌意象对现代主义的启示。  相似文献   
979.
提出高等数学教育过渡期的概念,分析过渡期数学知识结构、学生思维结构特点,阐明高等数学教育过渡期教学中应注意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980.
殖民主义入侵对开罗城市现代化作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殖民主义入侵为古都开罗翻开了新的一页。它一方面启动和催化了开罗城市现代化,另一方面也给开罗城市现代化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