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51篇 |
免费 | 5篇 |
专业分类
民族学 | 79篇 |
人口学 | 11篇 |
丛书文集 | 10篇 |
理论方法论 | 9篇 |
综合类 | 55篇 |
社会学 | 92篇 |
出版年
2023年 | 2篇 |
2021年 | 3篇 |
2020年 | 8篇 |
2019年 | 12篇 |
2018年 | 13篇 |
2017年 | 11篇 |
2016年 | 6篇 |
2015年 | 9篇 |
2014年 | 12篇 |
2013年 | 32篇 |
2012年 | 16篇 |
2011年 | 18篇 |
2010年 | 8篇 |
2009年 | 11篇 |
2008年 | 15篇 |
2007年 | 21篇 |
2006年 | 16篇 |
2005年 | 10篇 |
2004年 | 11篇 |
2003年 | 6篇 |
2002年 | 8篇 |
2001年 | 3篇 |
2000年 | 1篇 |
1999年 | 1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中国东南沿海的广州、泉州、扬州、杭州以及海南岛曾发现了大量的穆斯林墓葬石刻,它们的出土说明了宋、元时期外国穆斯林留居中国的事实,也说明当时上述沿海港口城市的繁华和吸引力。通过对各地穆斯林墓葬石刻研究,可以展示当时穆斯林的生活、信仰等情况。一些证据表明,当时中国可能存在着十叶派穆斯林。 相似文献
12.
任维桢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2006,(2):5-12
目前学术界将族群理论引入到我国民族学研究中,给我国民族学、人类学研究提供了新思维、新视角,有助于我国民族学研究的深化和细化。我国边缘化穆斯林族群所表现出的文化特征、族群边界、族群关系及族群认同为这一理论在中国的发展提供了实证个案。特别是边缘化穆斯林在族群互动中所引起的宗教信仰、语言、服饰的变异,说明民族既是一个历史文化现象,又是一个历史发展过程,他不是一经确认就不再发展的事物。 相似文献
13.
马强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11,(2):74-78,139
西方学者作为旁观者研究中国回族及其伊斯兰教渊源深厚。其中伊斯拉力的研究不乏真知灼见,但作者以政治伊斯兰的视角,使用二手和三手材料,误读中国化、夸大回族对乌玛的认同而刻意淡化回族的国家认同。阅读汉语文献的水平和消化资料的能力决定了无论伊斯拉力多么精于西方话语,但对中国文化和伊斯兰文化也只能是旁观者不清的臆说。 相似文献
14.
马桂芬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2(4):86-89
甘肃省广河县穆斯林人口占全县97%以上。近年来,该县妇女参政状况有了一定改善,但其参政比例仍然偏低,这其中有经济、文化、教育方面的因素,也与其薄弱的参政意识、社会分工与社会角色、社会认同与自我认同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Rano Turaeva 《Asian Ethnicity》2019,20(2):131-147
ABSTRACTThe article aims to shed light on mosque communities in Russia through the example of mosques frequented by Moscovites and by Central Asian migrants. I will make use of Anderson’s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imagined community’ in analysing the material presented in the article. The main argument is that there are no real mosque communities and rather that the sense of community formed around mosques is imagined. There are nevertheless a variety of networks, groups and institutions within and around mosques. The article is based on fieldwork conducted in 2016 and 2017.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历史上西安回族社区为视点,运用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在明清时期国家与社会关系转型的境遇下,分析了回族社区文化的变迁. 相似文献
17.
历史上云南回族马帮商人在云南境内外各条商道上不绝于途,不少人还定居缅甸和泰国.缅族称云南回族为"潘塞"(旧译"潘泰"),掸族称之为"潘西".在国内,西双版纳傣族称回族为"帕西".海外学者对缅语"潘塞"一词的语源争议不休,众说纷纭.本文论述提出(一)"潘塞"、"潘西"和"帕西"原为印度、缅甸一带民间对穆斯林的泛称,尔后用以称呼云南回族,三者系同一名词,仅读音有微小差异;(二)三者均由中世纪以来印度民间称呼波斯人的"帕尔西"(Patsi)一词演变而来. 相似文献
18.
15世纪,中国明代的郑和七下西洋是政府行为,影响广远。郑和与其从官马欢系穆斯林出身,遂使郑和航海得益于穆斯林文化。由于马欢通晓阿拉伯语、波斯语等穆斯林国家的语言,因此,郑和一行同中国南海与印度洋沿岸上的各国穆斯林进行了较为广泛的交流,对明代中国认识了解当地的民族及其迁徙、宗教生活与民俗、物产与经济提供了真实的情况。这对中国与不同文化底蕴的其他国家日后和平交往,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本文拟借纪念郑和航海600周年之机,讲一下穆斯林文化与郑和航海的密切关系,兼及郑和航海史料的研究、整理。 相似文献
19.
西北回族"复合型经济"与宏观地缘构造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本文以历史与现实、微观与宏观、区域与整体贯通一致的系统视角,尝试构建西北回族的整体性理论,提出"复合型经济"模式,并从"三块高原-两种经济类型"与"茶马互市"地理布点相吻合的关系,以及从"弱商业联系"到"强商业联系"的演进过程,解释了回族经济的特点与原因,揭示现象背后复杂深刻的规律,并对回族生存过程中与外部发生的重要关系问题提出新的解说. 相似文献
20.
元代回回人的宗教制度与伊斯兰教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研究了元代回回社会中的宗教制度和伊斯兰教法。作者认为,元代回回社会中存在着官方认可的管理者和更小的民间宗教事务管理者两套系统。伊斯兰教法约束了回回人的行为规范,并且对元代多元法律文化的形成产生了影响。在多元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回回法”同“汉法”及“蒙古法”有一个冲突和融合的过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