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5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4篇
人口学   5篇
丛书文集   82篇
理论方法论   12篇
综合类   310篇
社会学   15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梦的价值内涵之间具有内在的思想联结。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确认个体本位的合法性与个体利益的正当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人本理念的价值目标在中国梦的价值内涵中得到深刻体现。中国梦的价值内涵具有强烈的人本精神,这在基本逻辑关系上确立了中国梦与个体主体性及其利益正当性的直接关系。中国梦在价值内涵上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契合与传承。  相似文献   
12.
人类精神的发展总是因民族、国家和地域差异,而表现出强韧的稳定性和文化多元性.浙江的地理环境、生产方式、社会文化造就了浙江人民兼容并蓄、励志图强的生活气度,砥砺了浙江人民厚德崇文、创业创新的精神品格.浙商精神既传承与沿袭了优秀传统基因,又随着时代的发展历久弥新,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本文用史、论、实结合的方法从浙商精神历史文化基因、浙江精神的时代展现、当代浙商精神的现实内容以及浙商精神与浙江文化、浙江精神的内在统一性角度,从整体上揭示了浙商精神的时代特征、科学内涵和演进线索,展望了浙商精神在浙江转型升级、科学发展中的强大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13.
中西方文化由于自然环境和传统思想的差异而呈现迥异的面貌,这两个不同的生长基点造成中西道德价值观、中西哲学思维方式、中西文学审美风格的差异。中西方人的社会行为和思维方式的差异源于中西文化差异。中西文化的互识、互敬、互补需要建立在真正相互理解的基础才能达到相互融合,这是全球文化构建的正确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由《岳阳楼记》的剖析引出水利景观的形、景、情、理的逻辑结构和形、光、声、色四要素的最优配置,并指出多样性即美、多样性即生态的造景原则,提出文脉发掘、景观惟一性和活水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袁燮是南宋陆九渊心学的浙东传人,“甬上四先生”之一,其诗经学著作《毛诗经筵讲义》通过对诗大序中“诗无邪”、“四始”的心学阐释,和解经中心学方法的运用,着力于启沃君心,即帝王的本心,刚健之心,充分体现了其诗经学在阐发心学思想的同时更为注重践履功夫和经世致用。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国学习日语的人数不断增多,多数高校也都开设了日语这一课程。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出现了诸多问题,比如词汇量匮乏、对单词理解不透彻、对中日文化间差异的理解不深刻、实际口语交际能力差等都逐渐暴露出来。以日剧《日本人不知道的日语》为例,分析剧中所表现的日语实际学习和教学过程中的各种问题,进而讨论日本影视作品在实际教学中的作用以及运用日本影视作品进行教学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延安精神形成于革命战争年代的延安时期。从文化的角度看,它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地批判继承和升华,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的风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始终大力弘扬延安精神,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使它成为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巨大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18.
微时代犹如一把双刃剑,它使信息的传播带有技术层面福音,进而改变了人的生存样态,它让人们陶醉于欣喜、享受着便利,拥有更多理性的同时,也将人们裹挟到焦虑、浮躁与盲目之中。微时代的来临带来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改观,人们的审美也随之而动,传统的审美活动在微时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缔造一种哲学思维,养成理性、批判、反思的哲学精神是在博弈中寻求平衡,对个人及社会都有极其重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道家思想对于女性创作和女性人生具有许多积极的指导意义,尤其是其中的和谐意识,为女性探索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包括女人与男人)的和谐以及女性自我身心的和谐提供了丰富的人文资源,也对当下女性创作的偏颇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同时,女作家也通过自己的创作反过来阐释、丰富了道家文化的内涵,赋予道家思想与时俱进的现代意义,显示了道家文化与本土女性创作之间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20.
《论法的精神》概括的由地理、经济、宗教等因素决定的良宪论是其核心精神,也是法治标准的核心标准,而中国现阶段的法治标准缺少这样的核心内容。中国古代政体历经君主政体、准君主政体和专制政体三个阶段,缺少宪政的阶级结构和经济基础。《论法的精神》的权力制约思想对我国现阶段仍有重大启迪意义。另外,《论法的精神》的比较研究方法、唯物主义方法、综合系统方法对我国法学有很大的借鉴作用。对"中国法学何处去"的回答,要点在于对中国现在国情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