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2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16篇
管理学   340篇
民族学   10篇
人口学   28篇
丛书文集   97篇
理论方法论   90篇
综合类   630篇
社会学   292篇
统计学   18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60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71篇
  2013年   254篇
  2012年   74篇
  2011年   87篇
  2010年   74篇
  2009年   69篇
  2008年   66篇
  2007年   71篇
  2006年   73篇
  2005年   70篇
  2004年   68篇
  2003年   63篇
  2002年   59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先后帮助10个民族创制了14种拼音文字。考察半个世纪以来中国少数民族新创文字语言规划的实践,对新中国的少数民族语言规划和民族语文教育,对世界上其他国家和地区有语言无文字的民族创制和推行新文字,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2.
基于团队学习( team-based learning, TBL)教学方法强调学生创新能力以及参与意识的培养. 基于 "信号与系统"课程的特点研究了TBL教学方法应用于该课程的可行性, 并进行了教学试点和教学效果对比分析. 团队教学活动主要包括课上的测验和讨论, 以及课下的知识点总结和求解应用题. 实践结果表明: TBL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相结合, 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 还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以及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73.
先进的交通信息服务系统建设是我国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文章基于大连市公共交通出行信息需求专项调查,通过多维度频率分布研究,对不同个人属性、信息服务特征等条件下公共交通出行者的交通信息内容需求进行分析,进一步建立公共交通出行者交通信息选择binary logistic模型,对公共交通出行者交通信息选择行为进行研究。研究显示,公共交通出行者交通信息内容需求因个人属性、信息服务特征等因素存在较大差别,交通信息内容对公共交通出行者交通信息选择行为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最后,文章基于实证研究结果,提出面向城市公共交通出行者的交通信息服务系统规范化建设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74.
模态Herbrand定理研究是模态逻辑领域的重要开放问题.不含Barcan公式的模态系统T的Herbrand定理的获得必须完成两个方向的证明工作:首先是证明相对简单的从右到左方向;而对于相对复杂的从左到右方向,则可以通过在加标公式表列系统K的基础上增加特殊规则获得加标公式表列系统T,证明T的可靠性和完全性,并在此基础上完成从左到右方向的证明.同样的方法还可以用来证明模态系统D、K4、s4的Herbrand定理.  相似文献   
75.
本文论述了制定管理信息系统总体规划的方法。自顶向下逐层分解与自底向上逐层综合是制定总体规划的有效方法。文章详细讨论了使用这一方法的过程和有关的辅助方法,包括确定規划范围的总体法(Portfolio),定义职能领域、职能、管理活动和有关实体的自顶向下分析,确定系统结构的实体分析与组合、实体活动分析和U-C数据库计划。  相似文献   
76.
企业薪酬体系的效果研究综述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薪酬体系及其效果问题是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一大难点,也是企业管理理论研究的一个热点.首先,薪酬激励研究的理论基础分为工资理论和激励理论两大类;其次,能力工资、宽带工资和可变薪酬是新薪酬体系形式,有效薪酬体系必须与组织背景相匹配;第三,有关薪酬体系的效果研究结论存在争议;第四,薪酬体系与组织匹配研究偏向理论探讨,缺乏实证分析;第五,美国企业的薪酬管理模式是否适合中国的企业是值得研究的课题.同时,薪酬体系的效果研究需要引进"整体报酬"概念,除薪酬外,还需要考虑其他的非货币形式的激励因素.  相似文献   
77.
英语科技论文写作与国际检索系统收录规则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国际重要检索系统逐渐导入一系列检索系统的收录规则并以此作为论文检索与收录的标准。国内广大英文科技论文作者应从文题、摘要、关键词和参考文献以及论文编排规范等方面入手 ,了解并适应新的收录规则以指导英语科技论文的写作  相似文献   
78.
Abstract

This paper presents results from a qualitative inquiry into how online courses in UK and US HEIs are shaped by stakeholder negotiations around course management systems. The investigation used a multi-theory framework composed of Cervero and Wilson's (1994) negotiation of power and interests model and activity theory. Forty-six stakeholders from seven sites participated in the study. The findings identified four primary benefits that prompt stakeholders to employ specific course management systems and described two types of relationships that exist between the stakeholders and their CMS.  相似文献   
79.
王超  蒋芹琴  李超 《民族学刊》2021,12(6):27-37, 118
农村三产融合是一个由多种要素组成的系统工程。研究基于对贵州花溪区批林村的田野调查,发现:目前批林村对三产融合进行探索的电农融合、工农融合和文旅融合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阻碍,具体包括发展资金较为匮乏,基础设施难以建设;技术渗透能力不强,新型产业难以发展;村落建设人才短缺,项目规划难以推进;三产融合程度较浅,产业增值难以实现;利益联结机制欠缺,农民利益难以保障等。针对批林村现实存在的典型问题,基于系统工程思想的指导,研究为三产融合振兴民族村落构建出以下发展路径:一是完善系统顶层设计,统筹三产融合发展思路;二是精准定位发展要素,抓住三产融合关键环节;三是合理布局结构关系,优化三产融合整体功能;四是创新融合发展方式,实现三产融合系统升级;五是加强后续保障机制,促进三产融合稳步运营。  相似文献   
80.
This paper is the result of our increasing interest in the experience of illness in families and the concomitant reflections on how best to therapeutically support these families through this process. This interest led us to reflect on the nuanced way in which language establishes a play with the experience of illness, a play that can amplify or reduce its effects. Such an interplay in turn led us to consider the valuable role that family therapists have in helping families and treating practitioners to create a safe space for conversation about illness. Further questions are also explored in relation to whether there is a role for family therapists in facilitating the interface between our clinical practice with clients and the wider treating medical community. And, if so, what shape would such an interface take? Considerations at this level would include the anticipation of psychological reactions to diagnosis of chronic and life‐threatening illnesses, in particular the importance of ‘normalisation’ of the psychological reactions to such chronic and/or life threatening diagnoses; the complex dynamics emerging from the interface between the effects of illness in the subjectivity of the ill person and the grief experienced by the other family members; different family members’ narratives of the illness; relevant community contexts; and, lastly, ways to help the family members and/or the ill person navigate the medical system including the use of second opinions, cyberspace information, and other systems in their ecology, such as the spiritual dimension. Some aspects of children's narratives of illness are also identified. The paper has been organised around the dialogue that the authors had around one of their clinical cas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