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46篇 |
免费 | 16篇 |
国内免费 | 5篇 |
专业分类
民族学 | 2篇 |
丛书文集 | 146篇 |
理论方法论 | 35篇 |
综合类 | 58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2篇 |
2022年 | 2篇 |
2021年 | 6篇 |
2020年 | 2篇 |
2019年 | 2篇 |
2018年 | 4篇 |
2017年 | 9篇 |
2016年 | 8篇 |
2015年 | 18篇 |
2014年 | 33篇 |
2013年 | 17篇 |
2012年 | 70篇 |
2011年 | 59篇 |
2010年 | 50篇 |
2009年 | 47篇 |
2008年 | 49篇 |
2007年 | 69篇 |
2006年 | 63篇 |
2005年 | 57篇 |
2004年 | 44篇 |
2003年 | 53篇 |
2002年 | 49篇 |
2001年 | 26篇 |
2000年 | 17篇 |
1999年 | 4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2篇 |
1993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张毅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6):65-72
古代儒家成系统的诗论 ,出自对《诗经》的解读 ,较早的有鲁、齐、韩、毛四家。四家说诗互有异同 ,但无论是讲诗言志 ,或是以比兴言诗 ,还是谈风雅正变 ,都以“美刺”为一贯之宗旨。这成为汉代诗学思想体系最显著的特征 ,奠定了中国传统诗歌理论批评的政教纲领 相似文献
12.
2002年楚辞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屈原学会第九届年会于6月13日至16日在宁波大学召开,来自国内外的115位学者参加了会议。提交这次会议交流的论文74篇,论文提要16篇,内容涉及到楚辞文艺学、楚辞社会学等七个分枝学科。 相似文献
13.
王英志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07,27(2):24-31
李清照跨越北宋与南宋,以宋高宗建炎二年(1128)44岁南渡为界,其创作明显分为前后两个时期。由于政治背景、生活环境及人生遭际的不同,李清照前后期创作的思想内容与艺术风格也因之相异。李清照作为婉约词之一大宗,其词作具有鲜明的婉约词特点。 相似文献
14.
胡适词史观探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惠国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11):34-38
胡适词史观的基础有两个 :一是文学进化论 ;一是文学形式起于民间 ,死于文人的循环论。其词史观在宏观上基本符合实际。解放后的词学研究仍能感受到胡适的实际影响 相似文献
15.
王子今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2,14(2):55-58
清代著名诗人蒋士铨的《乌江竹枝》生动记述了当时安徽和州地方劳动妇女生活的真实情状。这在文人诗作中是极其罕见的。诗句中所透露的可以从多方面反映社会风习的重要信息,也具有值得珍视的价值。蒋士铨其他诗作中体现的对于下层妇女的理解和同情,值得妇女史研究者注意。 相似文献
16.
<经义述闻>因其恢宏博大,不仅完全涵容<经传释词>所表现出的语言学思想--诸如"声近义通"的原则、"因声求义"的方法、"依文作解"的语境观点,而且几乎随处可见到至今仍有重要价值的语言观.王引之天才的语言审析能力和敏锐的语言感受能力,贯穿整部<经义述闻>,从而形成王引之的语言学思想.而王引之的语法观,既反映在<经传释词>对虚词的考释上,又反映在<经义述闻>对句法的推敲上,而通过对<经传释词>和<经义述闻>的比较研究,更便于深入理解王引之语法学思想形成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浦江清先生的词学贡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大兴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1(1):28-35
浦江清先生是一位博学多能的人物,词学研究只是他一生事业中的一部分。他是20世纪词学史上科学地阐释王国维词学思想的第一人;他用“以史证诗,以诗补史”的方法,对花蕊夫人《宫词》的作者及其真伪问题做了令人信服的考证,解决了词史上的“千年之惑”;他借鉴中国传统的诗论、词论和西方诗学的某些成果,解读相传为李白所作的《菩萨蛮》、《忆秦娥》和温庭筠《菩萨蛮》14首,不仅新意扑面,妙趣横生,而且发明了两种全新的读词方法。他的词学著述虽然不多,但其贡献却是别具一格的。他的词学思想和治词方法,值得很好地加以总结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汪靖洋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4):60-64
唐诗《凉州词》首句异文久辩难决,是由于诗篇抒情人及其视点问题,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黄河远上”句,清人吴乔按作品中人物(抒情人)的有限视点质疑“何得为景”,而不少评论者则按诗篇作者的全知视点为之辩护。其实,《凉州词》的抒情主人公是作品中前来边塞访问的旅客(作者化身),作者是以旅客的有限视点写景抒情的。因此,首句所描写的应是“黄沙远上”,而非争辩中的“黄河远上”或“黄沙直上”。而“黄河远上”论者影响较大的“征人”说和“倒望”说,以及在美感、意境和环境等问题上的一些辩词,皆有值得商榷之处。 相似文献
19.
陈友康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2(3):137-141
邓拓是20世纪诗词史上以自己的思想和才情创造了鲜明风格的人。他表现自己心志和抗战事业的诗词,高歌慷慨,气韵沉雄;抒写爱情的诗词深情纯洁,亮丽灵动。书生情怀使他的作品保持了对现实的理性态度和对人格独立、精神自由等终极性价值的追寻,从而站在了时代的思想高点。 相似文献
20.
张莉 《中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174-179
从先秦"以言载道"到隋唐"以事娱人",宋前"话"字经历了巨大的变化。使用者由政权阶级向普通大众游移,典范与政治教化作用逐步减弱,文化地位由雅入俗。不拘场合和身份的各种"谈话",又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了"话"的叙事特征和娱乐色彩,使得"话"的主要义项由僵化的政治言语转变为生动形象的故事,并在宋代掀起一股平民文学浪潮,滋生了"平话"、"诗话"、"词话"等众多俗文学类别,揭开了元明清俗文学繁荣发展的序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