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4篇
  免费   75篇
  国内免费   14篇
管理学   35篇
民族学   146篇
人口学   18篇
丛书文集   220篇
理论方法论   107篇
综合类   1311篇
社会学   120篇
统计学   1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58篇
  2014年   91篇
  2013年   117篇
  2012年   128篇
  2011年   150篇
  2010年   118篇
  2009年   112篇
  2008年   113篇
  2007年   141篇
  2006年   161篇
  2005年   131篇
  2004年   108篇
  2003年   98篇
  2002年   97篇
  2001年   89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和光翰  和少英 《民族学刊》2020,11(1):66-75, 136-138
金平傣族是一个跨中越边境而居的特殊族群,可细分为白傣、黑傣、普洱傣以及曼仗傣等四个亚族群。由于历史渊源、分布地域的不同以及社会文化的差异等原因,其信仰文化具有与其他地区的傣族不尽相同的特征。本文在长期深入细致的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对金平傣族的多重信仰文化进行初步探析,认为金平傣族的信仰文化呈现出以民间信仰和南传佛教信仰为主、兼有道教文化以及儒家文化信仰的多重信仰文化的特色,这实际上是多种信仰文化长期交融与变迁的结果。这一结论有助于改变以往学界对傣族似为“全民信教”(信仰佛教)或“双重信仰”(民间信仰与佛教信仰)的简单化认识。  相似文献   
62.
《红字》的读者深受霍桑对三位主角截然不同的描写影响,认为齐灵渥斯是罪恶最深厚的罪人,而他的诸多正常人的权利及人性需求却一直得不到理解和支持。由于霍桑矛盾而狭隘的宗教观,以及他对该人物存在一定的偏见,从而形成了笔下丑恶的魔鬼:齐灵渥斯。  相似文献   
63.
赵晓宁 《民族学刊》2022,13(7):50-56, 143
表征的空间是列斐伏尔空间生产理论的重要议题,但在民族村寨领域还未引起足够重视。民族村寨空间生产是关于空间-人-文化三者共存秩序的复杂建构过程,其中村民弱小、碎片的空间实践机制研究有待加强。本文以一 个移民羌村为案例,在田野调查基础上,从空间生产的微观视角出发,对羌村的居住信仰、释比信仰、习俗信仪、羌年祭典四个方面信仰习俗的空间化表征展开研究。研究发现,在空间-人-文化三元互动中,羌民弱小、碎片化的空间实践使特定信仰习俗得以自洽地存续,新村表征的空间背后既是羌民“化他乡为故乡”的主体性呈现,更是羌民对本民族文化的坚定持守。  相似文献   
64.
Over the past five years th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Center at SRI has been developing a new technology to address the problem of automated information management within real- world contexts. The result of this work is a body of techniques for automated reasoning from evidence that we call evidential reasoning. The techniques are based upon the mathematics of belief functions developed by Dempster and Shafer and have been successfully applied to a variety of problems including computer vision, multisensor integration, and intelligence analysis.

We have developed both a formal basis and a framework for implementating automated reasoning systems based upon these techniques. Both the formal and practical approach can be divided into four parts: (1) specifying a set of distinct propositional spaces, (2) specifying the interrelationships among these spaces, (3) representing bodies of evidence as belief distributions, and (4) establishing paths of the bodies for evidence to move through these spaces by means of evidential operations, eventually converging on spaces where the target questions can be answered. These steps specify a means for arguing from multiple bodies of evidence toward a particular (probabilistic) conclusion. Argument construction is the process by which such evidential analyses are constructed and is the analogue of constructing proof trees in a logical context.

This technology features the ability to reason from uncertain, incomplete, and occasionally inaccurate information based upon seven evidential operations: fusion, discounting, translation, projection, summarization, interpretation, and gisting. These operation are theoretically sound but have intuitive appeal as well.

In implementing this formal approach, we have found that evidential arguments can be represented as graphs. To support the construction, modification, and interrogation of evidential arguments, we have developed Gister. Gister provides an interactive, menu-driven, graphical interface that allows these graphical structures to be easily manipulated.

Our goal is to provide effective automated aids to domain experts for argument construction. Gister represents our first attempt at such an aid.  相似文献   

65.
抗日战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正确认识宗教问题和全面开展宗教工作的重要阶段.无论是在抗日民主根据地,还是在国统区、沦陷区,党都制定与抗日战争相适应的宗教政策,坚持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积极引导宗教与抗日战争相适应,推动了抗日战争的胜利进程,积累了积极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为以后党的宗教工作提供了借鏊.  相似文献   
66.
袁琳蓉 《民族学刊》2014,5(3):59-66,126-127
宗教现象是民族学者了解羌族文化的一个极重要的方面,对羌族宗教研究作回顾与反思有重要价值。二十世纪初,英国传教士、民族学者陶然士以传播论为依据,认为羌族是希伯来人的子孙后代和一神论者。三十年代,美国学者葛维汉以鲍亚斯的文化相对主义研究羌族宗教信仰,批评陶然士的观点。中国民族学家胡鉴民以功能论来论证羌族原始宗教是羌族文化的本质。从五十年代到现在,中国民族学者结合了欧美以及我国民族学的传统,对羌族宗教信仰进行研究,基本上与前辈一脉相承。不同之点,过去是筚路蓝缕,现在是日渐茁壮。胡鉴民认为宗教是“羌族文化中最可宝贵的一部分”的概念,促成了一种新形态的研究模式,其影响是深远的。学界对白石崇拜信仰研究已逐渐成为羌族研究里的显学。  相似文献   
67.
刘亦明 《云梦学刊》2012,33(2):48-52
乔纳森·爱德华兹在领导美国殖民地时期大觉醒运动的过程中,通过上帝的至高无上性、宗教情感论、千禧年主义和经济理论四个方面的宗教思想对人们进行布道,试图改变基督教信仰日益淡漠的问题。他的宗教思想唤醒了人们的宗教热情,改善了北美殖民地的道德水平,为美国革命奠定了理论基础,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北美殖民地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68.
赫哲族是我国东北渔猎民族之一,它和我国其它的少数民族一样,有自己的宗教信仰和灵魂观念。他们崇拜自然,崇拜鬼神,相信万物有灵。对自然物、动物以及灵魂都有自己的观念,形成了赫哲族传统的宗教观,为我们今天研究赫哲族人的生活习俗、文化传统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69.
在先民的思想世界中,“天”兼具自然性与宗教性,但是在周以后,随着人文精神的觉醒,“天”的这两种性质逐渐分离开来,一方面是其自然性凸现出来而与人相分离;但更重要的是“天”的宗教性的意涵转化成为人的道德的根源,因而具有了本体论的意味,但它与人的终极关怀和功夫修养仍然紧密联系。因此,通过与西方理性主义思想传统的比较,我们可以发现儒学同时具有宗教性与哲学性的特质。  相似文献   
70.
中西方宗教存在着重大的差别,而这种差别的根源就在于中国独特的历史国情和文化传统。宗教文化对于中华文明的发展有着广泛的渗透和持续的影响。中国宗教文化所具有的独特性其根源就在于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文化背景及政治经济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