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90篇 |
免费 | 19篇 |
国内免费 | 9篇 |
专业分类
民族学 | 17篇 |
丛书文集 | 159篇 |
理论方法论 | 56篇 |
综合类 | 685篇 |
社会学 | 1篇 |
出版年
2022年 | 4篇 |
2021年 | 4篇 |
2020年 | 5篇 |
2019年 | 7篇 |
2018年 | 5篇 |
2017年 | 3篇 |
2016年 | 14篇 |
2015年 | 22篇 |
2014年 | 38篇 |
2013年 | 50篇 |
2012年 | 66篇 |
2011年 | 58篇 |
2010年 | 68篇 |
2009年 | 62篇 |
2008年 | 54篇 |
2007年 | 68篇 |
2006年 | 64篇 |
2005年 | 69篇 |
2004年 | 52篇 |
2003年 | 54篇 |
2002年 | 61篇 |
2001年 | 43篇 |
2000年 | 30篇 |
1999年 | 9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1篇 |
1995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61.
秦简中的量词及其历时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六批秦简共有量词47个,物量词系统完备,动量词系统已经萌芽。秦简量词研究改写了我们以前从传世文献量词研究中得出的诸多结论,具有历史词汇学价值。与甲金文相比,秦简量词在数量上有了进一步发展,语法化也更进了一步。但量词与名词的搭配还不确定,其内部发展也不平衡,尤其是数.量.名结构仅2见,反映了秦简量词发展的不成熟。 相似文献
162.
谢荣娥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0(3):31-34
秦汉楚方言区文献中的脂微合韵与方音有关,带有楚方言色彩。先秦时期,楚方言里脂微合韵现象较为突出,至东汉,脂微两部发生合并。这种音变现象起初是在方言中发生的,是秦汉时期楚方言、秦晋方言共有的特征。 相似文献
163.
杜宇为何称望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道军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07,(3):65-68
杜宇是继蚕丛、柏灌、鱼凫之后,第四个在成都平原立国的蜀王。文献记载杜宇“乃自立为蜀王,号日望帝,治汶山下,邑日郫,化民往往复出”。然而,杜宇为什么会被称为望帝?杜宇称帝又说明了什么?而杜宇又是怎样称帝的呢?文章对这些问题进行了逐一分析与解答。 相似文献
164.
赵生群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2(1):63-68
司马迁依据《秦记》及诸侯史记,兼采“战国之权变”,记载苏秦、张仪事迹多有精确纪年;刘向校定《战国策》,亲见《苏子》、《张子》及诸子百家之书。《史记》、《国策》载苏秦合纵在前、张仪连横在后,无可怀疑。《战国纵横家书》所载“苏秦事迹”,则为后人假托,并不可信。苏氏三兄弟都主张合纵抗秦,其活动范围与对待燕、齐诸国的立场惊人相似。加上此类资料相关背景不清,多无主名,在流传过程中屡经窜改,为后人冒名假托提供了方便。司马迁、刘向都见到过类似材料,而且经过甄别毫不含糊地作出了否定的判断。帛书《战国纵横家书》的出土,又一次证实了司马迁“异时事有类之者皆附之苏秦”的论断。 相似文献
165.
陈战峰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4(2):65-68
《为吏之道》是睡虎地秦墓竹简中独具特色的简牍作品,具有诸家融合的鲜明倾向,但地位各自不同,简略概括为:法家的一断于法基调,儒家的谨己亲民色彩,道家的处柔防反思想。《为吏之道》和战国时期的一系列作品相似,具有综合诸家、集聚众说的共性,但立足点是法家思想。与秦国至秦朝初年的法家比较,则体现了法家思想的发展演变。因此,它总体上折射出秦思想文化发展的趋势和脉络。 相似文献
166.
楚秦刑事诉讼证据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刑事诉讼活动中,楚国和秦国已建立了确保诉讼证据合法性的制度,探索出了获取诉讼证据的方法与策略,并已善于运用不同的诉讼证据种类揭露犯罪。 相似文献
167.
罗立新 《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1,23(3):60-63
关汉卿杂剧音节复合词的构词方式有六种:联合型、偏正型、补充型、动宾型、主谓型和紧缩型。其主要的构词方式已与现代汉语基本相同;联合型与偏正型最能产;紧缩型是近代汉语出现的构词方式。 相似文献
168.
陈以鉴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07,27(5):25-30,35
先秦是中国古代史学的发端时期。从远古神话传说的出现,到甲骨金文的记事、各种史籍的产生,以至春秋战国多种历史撰述的问世,史学的一些主要方面都已形成并得到初步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也显示出史学发展的几个重要的十分鲜明的特点,这就是文字记载由简单的片段逐步形成正式的史书并出现多种历史体裁,史官产生和史官制度形成,各种历史观点和历史观念的并存等。 相似文献
169.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99,(4)
秦国由一个地僻位卑、国弱民贫的狄夷之邦,一跃而成为春秋五霸之一,与其“不拘一格降人才”有关。正是由于秦国十分注重人才的选拔,实行了一条开明的人才政策,即既注意重用本国人才,也注意网罗他国人才,选才无论贵贱,任人不避贤仇,以至秦国群贤毕至,精英咸集,群星灿烂,形成了强大的人才集团。而正是这些杰出的人才,对秦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0.
《秦誓》选自《尚书·周书》,是春秋时期秦穆公“殽之战”失败后因自悔所作誓言的最早记录。但是,由于《尚书》真伪的问题,历代对其价值无有定论。通过大量文献比较,结合当时背景和历代学者的研究成果,可以确定《秦誓》史料可信性,它在订正《史记·秦本纪》之误、补充《左传》不足及穆公研究方面自有它的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