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83篇
  免费   174篇
  国内免费   44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213篇
人口学   8篇
丛书文集   779篇
理论方法论   174篇
综合类   3322篇
社会学   3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94篇
  2014年   272篇
  2013年   134篇
  2012年   305篇
  2011年   408篇
  2010年   336篇
  2009年   266篇
  2008年   317篇
  2007年   422篇
  2006年   411篇
  2005年   315篇
  2004年   267篇
  2003年   243篇
  2002年   208篇
  2001年   158篇
  2000年   75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3 毫秒
971.
戴丽 《云梦学刊》2003,24(5):57-58
南朝文献学家任昉一生致力于图书的收藏、点校和编目工作,他不仅在图书收藏、校雠、目录学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而且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72.
蒙旗内部及蒙旗之间屡屡发生争讼案件,是清末东北蒙旗社会的一个重要现象。透过这些案件,我们可以看到清末东北蒙旗统治腐败、经济困窘、社会动荡的事实;同时,也可以看到俄日侵略渗透和蒙古王公上层离心倾向日益明显的状况。总之,蒙旗作为清王朝安定后方和稳定边疆的作用已经不复存在。  相似文献   
973.
本文在西方建筑文献的比照之下,通过对明清建筑文献中的评价特征的分析,探讨古代中国建筑文献中所体现出的建筑观念,以及近代社会现代转型中建筑观念的深刻变化的性质和特征.  相似文献   
974.
朝鲜自成为清朝的藩属国后,长期以来貌合神离。清政府对朝鲜则表现出极大的诚意,积极推行儒家倡导的道德外交,并成功地解决了朝鲜尊明与事清并行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缓和了朝鲜的敌对心理,逐渐赢得了朝鲜的尊重和信任。康乾时期,清朝走向强盛的事实,也使朝鲜不得不重新认识清政府,重新定位中朝关系,从而回到传统外交的事大立场上来。  相似文献   
975.
根据切身感受,《中华大典.明清文学分典》的编纂工作须从明清文学的实际出发,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组建高素质的编纂班子,采取求真务实、稳步推进的方针,在10年磨砺中,以质量第一为信念,既出成果,也锻炼出一支严谨求是的学术队伍。  相似文献   
976.
清末民初的民商事习惯调查运动波及全国各地,调查内容之广泛、组织之严密可谓空前绝后。以前南京国民政府司法行政部所编辑的《民商事习惯调查报告录》为基本研究资料,对清末民初甘肃省的婚姻习惯进行简要评析,内容主要涉及婚姻预约、同姓相婚、孀妇改嫁、特殊婚习、婚姻解除等方面。通过剖析各项习惯的利弊得失,以期对进一步完善今天婚姻制度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977.
《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是明清进士的重要样本采集库,对于学界进士群体的社会史研究已经产生了重要作用与影响。众多学者根据该书所载明清进士的籍贯进行分省、分地区统计, 以期发现古代人才的地理分布规律。但是,至今尚未有人撰文探讨过该书的进士籍贯刊误以及此类刊误对相关量化统计研究有何影响的问题。这些刊误,主要表现为省际进士籍贯刊载互误和省内籍贯刊误两大类。本文并指出其他3类刊误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978.
清政府对西南地区边境贸易的态度,并不是支持,而是限制、禁止。清朝的法律对西南地区边境贸易地点、时间和贸易物品控制的十分严格。对西南地区边境贸易中的税收是很重视的。对违反法规的行为也制定了严厉的制裁措施。  相似文献   
979.
唐传奇、宋话本市井题材中蕴藏、传承着丰富的民族精神传统,诸如仁爱善良、侠义互助、忠诚守信、勇敢智慧等等。这些民族精神传统随着唐传奇、宋话本在民间的广泛传播而被发扬光大,散发着无穷的热力和光芒,一直深刻地教化着当时以及后代的人们,并在国民人文精神的濡养与教育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80.
清末民初是新旧势易的社会转型期,催生了为探索更大活动和发展空间而走出国门的“新女性”。其产生及发展是阶段性的,体现出中国留学女性群体从无到有,由点到面,并逐渐增强主动性的动态过程。早期不甚完备的留学活动,使得女性留学生们在东西文化交织中所遇冲突颇多,她们在思想、学业、生活上都处于“非中非西”的两难境地,不同程度地影响到其人生道路和人格塑造。一直以来,世人对早期留学女性持有“超时代”的定位,以及“趋新求变”的形象认同,然而她们在当时社会环境下更多的是艰难挣扎与妥协。对其所代表的时代精神及社会性别,应有多层次更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