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9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8篇
民族学   3篇
丛书文集   108篇
理论方法论   13篇
综合类   525篇
社会学   1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63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74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9 毫秒
41.
审美论-语言论-文化论:新时期30年文论发展轨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新时期30年来,经过几代学人的共同努力,文学理论迎来了发展的最好时期。这30年文论的发展轨迹可以粗略概括为:从审美论,到语言论,再到文化论。因此,有必要在审美论、语言论和文化论三元兼摄的“文化诗学”路径中,进一步推动文学理论的研究,使它有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42.
味论诗学在宋代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它是宋代以味论艺总倾向的一部分。苏轼在诗歌创作实践中努力追求诗味,创作出了组诗杰作《和陶诗》。严羽、张戒等人对味论诗学都作出了自己的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43.
房瑞丽 《北方论丛》2012,(1):121-124
相对于齐《诗》、鲁《诗》,《韩诗外传》保存完整。《韩诗外传》的引《诗》与《左传》引《诗》取义、孔门诗教、孟子以意逆志说、《荀子》用《诗》有非常密切的关系。《韩诗外传》的解《诗》与先秦传《诗》方式一脉相承,直接承继先秦《诗》学精神而来。  相似文献   
44.
回顾、检视对谢榛其人、其诗、其诗学理论研究和对其著述整理的历史,可以说和整个明代诗歌、诗学整理研究一样,新时期以来,亦形成一个高潮,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是,从有关谢榛及其著作的整理研究存在的种种不足和偏差,亦可管窥新时期明代诗歌和诗学整理研究在宏观上、尤其是在微观上存在的蹈袭历史成见、人云亦云、主观推断、不着边际、等等弊端.其问题的关键在于某些违背精神生产的计划管理和行政干预、某些权威刊物过分强调宏观研究的导向、某些评职晋级的不合理规定、出版部门的经营体制以及市场经济的冲击、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等造成的学风浮躁和学术惰性的滋长蔓延,使越来越多的人丧失了创新精神,也使一些投机者、混子儿找到了在学术界一展身手的可乘之机.弥补和减少这些不足和偏差的对策应是加强基础建设、加强创作实践的研究、重视微观研究、学者要坚守阵地自立自强、提倡"文人相轻"相互辩难、研究者尝试创作、打通古今等.  相似文献   
45.
对话理论、对话诗学的基础是对话哲学,或哲学的对话论转向。在西方,哲学的对话论转向在某种意义上则是以康德的批判哲学为开端的,至海德格尔、伽达默尔的存在论阐释学,特别是巴赫金的对话主义则走向了巅峰。但对话理论在实际的学术世界又是以多维化的面相存在的,如解释学、接受学、阅读学、主体间性、生态论、阴阳交感思想等等,当然还有专门的对话学理论。因此需要从理论上进行新的整合、建构。另外,若从一种平等的关系结构或交流模式来看,中国哲学、诗学中也早就存在相关的对话论了,因此,也有必要建构一种跨文化的、贯通中西的对话理论。至于把这种新的对话理论模式转换成一种对话诗学,就更是一种具有开创性的工作,它是对巴赫金对话诗学的自觉的兼融和超越。  相似文献   
46.
尹湛纳希或通过自己的创作,或通过其作品中的人物之口,多处表达对于诗歌的理解、感悟和创作主张、审美趋向,可以统而称之为"尹湛纳希诗论"。本文从诗歌的情感、意境、"滋味"、灵感、内涵等五个方面,对尹湛纳希诗论进行解读,分析和阐述其民族特性与对中国古代诗论的贡献。  相似文献   
47.
“无厚入有间”和“有厚入无间”分别为清代词学家周济和蒋敦复的论词之语,这种形象化的说法颇难领会。结合两家的其他词论,对二者的实质意义进行阐释,并揭示二者的区别。  相似文献   
48.
司空图的《诗赋(赞)》由于文本异文的存在,以及句法和取喻的的不循常规,一直存在着理解上的分歧。通过文字校勘、文理疏通,可以发现《诗赋(赞)》是一篇蕴含很深的诗学哲学文献,非诗诗和未为奇奇是富有老子哲学智慧的诗学命题,文中河浑沇清论诗人性情风格之大要基于上述诗学命题;邻女、鼠革、蚁聚三喻包含着对当时诗风的严厉批评;历诋自是、正反对比是《诗赋(赞)》的立论思路;《诗赋(赞)》与《二十四诗品》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9.
止斋诗初论     
止斋诗在诗思上具有郁勃不平的的政治情感取向,但同时又能融苍浑于平实,归怨艾于雅正,体现出情兼怨雅的趋尚;在诗艺上则有意求雅、求工与求新,体现出醇雅工巧的创作追求。作为"学人之诗",止斋诗具有不可忽视的多重诗学意义,它既折射了南宋永嘉学派的历史演进,同时又在诗歌的抒情性与工巧性追求上对包括"永嘉四灵"在内的"风人之诗"产生了实质性影响,从而真正前驱性地参与了南宋后期唐韵复归,"宋调"式微的诗史进程。  相似文献   
50.
捷裔法籍作家米兰·昆德拉是一位存在意识较为强烈的小说家.昆德拉与海德格尔、萨特等哲学家既在存在观念上有内在联系,又在入思方式上形成深刻差异.以塞万提斯为例,昆德拉指出了哲学家对"存在"领域的遮蔽以及小说家对敞亮"存在"的独特贡献.小说的相对性立场与怀疑论态度,使其中的"存在"成为一种对话式、开放自由的思想,不同于哲学式的思辨概念.穆齐尔所代表的小说"第三时"美学--沉思的美学,在把握存在主题上做出了积极的探索;而这一沉思的传统在20世纪遭到漠视.重新发扬小说"诗性地沉思存在"的传统,正是当代小说家的重要使命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