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1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9篇
管理学   3篇
民族学   10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109篇
理论方法论   18篇
综合类   777篇
社会学   12篇
统计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68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80篇
  2007年   100篇
  2006年   73篇
  2005年   84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红军长征落脚陕北是历史的必然:红军长征始终高举“北上抗日”的旗帜,从目标和方向上为最终落脚陕北提供了可能;红军长征途中克服了党内王明“左”倾机会主义和张国焘分裂主义的错误,保证了最终落脚陕北;陕北革命根据地当时所具有的独一无二的客观条件是红军选择落脚的关键。  相似文献   
72.
斯蒂芬·克莱恩在其小说《红色英勇勋章》中所运用的写作手法是独特的 ,主要表现为 :运用了印象主义手法 ,着重个人感受 ;带有强烈主观色彩 ;散文风格 ,简洁明了  相似文献   
73.
《隋唐演义》的成就虽然无法与《红楼梦》相比,但无论是在人物塑造、小说结构还是写法上都对《红楼梦》的创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隋炀帝和贾宝玉两个人物之间有十分明显的传承关系;唐玄宗梅、杨二妃的对比对钗、黛并置的设计有一定启发;西苑与大观园等也有很多相似之处。此外,仙人转世的模式、情与政结合的写法以及贯穿其中的感伤情绪等在《红楼梦》中也可以见到其影子。《红楼梦》在继承的同时又有创新,因而使小说有了永久的魅力。  相似文献   
74.
关于完善红色旅游区服务体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湘君  帅建华 《兰州学刊》2005,(6):228-229,245
红色旅游在全国范围内的迅速兴起,给红色旅游区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但红色旅游区的服务体系还存在种种不足之处,难以满足红色旅游快速发展的需要,只有针对缺陷,不断完善,才能进一步推动红色旅游区健康、快速和稳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5.
《红楼梦》问世后,随之诞生了似乎永无休止的各色解读。家事说是小说流传初期,清人以当朝历史人物敷衍到小说故事情节中而产生的种种说法。论及原由,与小说发展历程以及在小说审美过程中一直不脱历史观念有关。清人周春代表了当时正统文人对小说与历史之间界限不清的解读方式。  相似文献   
76.
茶作为符号媒介在《红楼梦》中,不仅是这个诗礼簪英之族的有闲生活方式的体现,而且也叙述着豪门的生活时光和心灵细节。它作为交往行为的媒介更是一种隐蔽的文化符号,暗示和显现着贾府中每个人的心态和行为。在主子和丫鬟之间都透着严格的身份和等级的意味所指。茶符号的媒介功能传播和扩大着人际交往信息的空间,调理着微妙的人际关系,在贾府这个环境中充分表现了中国传统符号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77.
象似性指的是语言符号的能指和所指之间的自然联系。作为认知语言学的一个重要理论,象似性的研究不仅存在于词汇、句法层面,还存在于篇章层面。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出发,利用语言对客观世界的映射,从语音象似、图形象似、数量象似、顺序象似、距离象似和心理象似六方面重新审视并详细解析《红色手推车》一诗,力证象似性研究在诗歌写作和赏析层面有着非凡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8.
贺信民 《唐都学刊》2004,20(6):132-136
从生命本体论、生命认识论和生命价值论三个层次破读《红楼梦》"好了歌"及"解",分析曹雪芹文化反思意识生成的原因,检讨《红楼梦》语境中"他乡"、"故乡"概念的意义隐含,推究出曹雪芹诗性加神性的人生理想及对"人"的终极生命关怀。  相似文献   
79.
王琳 《文史哲》2007,(4):111-119
红色经典文学沿袭了左翼文学中的诉苦笔法,同时契合了诉苦运动的技术机制,在特殊年代参与了阶级苦从个体经验到意识形态的生产,也记录了诉苦运动的意识过程。红色经典文学成为研究诉苦运动历史过程的一种思想史料,它承载着历史时刻的思想状态,往往又具有完整的历时演化轨迹。不同年代的红色经典作品,显示出诉苦运动的操作手段逐步升级的趋势。  相似文献   
80.
政治意识与人性的悖论、融合-解读《红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和政治的关系复杂微妙。文学既不能单纯成为政治的传声筒 ,又不能成为脱离生活意义的纯文学。产生于特定年代的《红豆》既囿于一定的政治环境 ,又对人性有所丰富和发展。为此应给予《红豆》客观的评价。在题材上 ,既是对 30年代“革命 +恋爱”主题的延续 ,又是对十七年文学中 ,描写革命战争或现实生活 ,迅速及时地配合政治需要的文学主潮流的一种背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