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篇
丛书文集   39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14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收入中文版《胡塞尔著作集》的胡塞尔的三卷《观念》现已出齐.此现代西方哲学经典译介,为中国研究者深入探讨其思想,提供了重要的资料,但对全球化时代的中国哲学事业来说,其意义绝不限于此.现三卷中译本同时呈现,按照译者、也即本文作者的意见,《观念1》(《纯粹现象学通论》)不仅在胡塞尔的全部著作中,而且在现代西方哲学史上,均具有极其特殊的意义;而作为《观念1》之“姐妹篇”的《观念2》和《观念3》,虽然主题有异,却是在胡塞尔现象学认识论思考中,彼此具有内在逻辑关联性的重要之作.中译者认为三部《观念》有着与西方哲学界一般看法不同的价值,即为西方哲学史上无与伦比的“主体伦理学”以及新时代急需的新主体伦理学奠定了共同的基础,后者可与中国思想史上实践学风格的主体伦理学传统进行创造性的思想汇通.  相似文献   
182.
二人转的野性空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东北人心中的二人转绝不仅仅是形式上的技艺杂耍,绝不仅仅是无意味的笑,它是东北民众自然而然的人生体验表达,它是苦寒东北人的“开心钥匙”。民间艺人与民间观众在二人转观演时空里无拘无束地大胆创造,尽情释放着自己的情感。它是博大的,自由的,野性的。在这个“市场时代”里,二人转发生了种种变异,面对二人转的当代存在状况,追述其厚实的文化艺术传统,我们发现二人转这种“间性”艺术品格源于二人转“二”的形态。  相似文献   
183.
《仁学》之通与塞--谭嗣同与古今中西之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与"塞"乃中国近代思想之基本主题,自鸦片战争与西方文化照面以来,人们便在古今、中西之通与塞之间强探力索.作为最早向儒家价值系统发难的谭嗣同,其所著之<仁学>正要藉"仁即通"之命意,寻求古今之通和中西之通,然而结果表明,谭氏根本未达成这一目的,欲通还塞,欲通愈塞,倒成了他的宿命.历史向我们预示,以致用为目的的学问,并不可能于民族和时代的重大课题有根本的解决.  相似文献   
184.
论儒家的生命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儒家关注人的现实生活,对鬼神采取一种"存而不论"的态度,强调生命的价值在于生前而不是死后,认为人在有限的现实生活中就能创造出无限的超越价值来.但当生命存在和仁道原则发生冲突时,儒家宁可牺牲生命,也要维护仁道原则.与此相应,儒家追求一种以道德为主体的历史主义的不朽.儒家生生不息的生命意识具有整体性和道德性的特征,它在新的环境中面临挑战,又有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5.
从哲学视角分析后工业时代的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哲学的角度分析了设计可能的发展趋势.对人与自然关系重新解释的西方后现代哲学思潮和中国的传统哲学中的"天人合一"观,对当今设计观念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后工业时代的设计将向两个方向发展,一个是生态设计方向,另一个是个性化设计方向.  相似文献   
186.
颜炳罡 《文史哲》2002,(3):75-81
自孔子始,仁礼关系就是儒家学说的基本关系,如何处理这种关系涉及到儒学发展的不同方式。孔子建立了以仁为本源,以礼为表征,仁礼合一的思想系统。这一思想系统存有向依仁以成礼和设礼以显仁两个向度发展的可能性。后世儒者如孟子等尊仁,依仁以成礼;而苟子等崇礼,设礼以显仁。两汉以下,降至明清,两种方式此消彼长,不断争胜较长。儒学在当代只有仁礼双彰,双向并进,实现依仁以成礼和设礼以显仁的有机结合才是自身发展的健康之道,才能为人类做出新贡献。  相似文献   
187.
范玉秋 《求是学刊》2004,31(2):45-50
1 9世纪下半期 ,康有为在今文经学的旗帜下 ,借助西方近代科学和民主思想 ,对传统儒学进行了新的诠释 ,构建起以“仁”为核心的新的思想体系 ,把“仁”由传统引向近代。这一思想体系在当时历史背景下 ,具有救亡和启蒙的两重意义 ,它既是为对抗西方文化的侵略 ,保持住儒学在中国的主体地位而开展的一场民族文化救亡运动 ,同时对传统儒学的批判与改造又具有深刻的启蒙意义 ,为儒学由传统走向近代开启了新的路向  相似文献   
188.
"子罕言利与命与仁"可断句为"子罕言利与命与,仁"。前"与"字作连词,后"与"字训为语气词"欤",意谓"孔子很少谈及功利与命运,这是仁德的(一个方面)。"这种解释方式符合孔子"仁"的思想体系,且能从《论语》中找到语法依据。  相似文献   
189.
上海志丹苑水闸遗址考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志丹苑遗址是近年来上海的一项重要考古发现。通过对古今地理位置的考察,专家认为它是我国宋元时期的水闸遗存,并可以确定是方志中记载的“赵浦闸”。至于水闸是建在吴淞江上,还是建在赵浦上,经对任仁发治水思想的分析,推测应是在吴淞江或其分水河上,而不是赵浦上。  相似文献   
190.
《世说新语》记载了魏晋时期上流社会的言行轶事与人性人情,其中也记述并歌颂了一系列女性形象。在她们身上集中体现了魏晋时期的女性标准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