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篇
丛书文集   39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14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71.
孔子的美学思想强调个体追求的超越性,这种思想来源于殷商神权文化和周朝的礼乐思想。其中一以贯之的是对人生意义的形而上追求。孔予以"仁"来解释"礼",賦予了"礼"以新的生命力。个体通过把"仁"体现在"礼"中,完成了个性的塑造,也由此能促进社会的和谐。这既突出了人的个性发展的要求,又使这种内在要求能在更高的目标中得到体现,从而使个体的存在有了超越性,使日常生活审美化。  相似文献   
72.
作为萧子良文士集团的核心成员,任昉与沈约、萧琛、王融、谢朓、范云、萧衍、陆倕、张思光,何宪、孔广、江淹、虞炎、何僩、周颙、庾杲之、刘虬、宗夬、柳恽、王僧孺、江革、范缜、孔休源、谢朏等人均有交往。萧子良过逝后,任昉作《文宣竟陵王行状》,高度肯定了萧子良的品行、学识、政绩和招士活动。萧衍建梁后,任昉任吏部尚书,成为梁初文士集团的中心人物。任昉将王俭、萧子良文士集团重视学术和文学、为官清廉的传统延续到梁朝。   相似文献   
73.
学者型的诗人任洪渊诗歌文本的独特性在很大程度上源于"东方智慧",其对新诗与传统、时空状态及生命写作、汉语个性与文化意蕴、"诗学"重建及其历史关怀问题的关注,构成他的"汉语文化诗学"理论的主体,这是任洪渊诗歌观念的历史构成,也提升了他的理论高度,扩展了他的写作空间。  相似文献   
74.
"仁"和"孝"是儒家思想的核心概念范畴,在一定意义上,儒家文化可被称为仁孝文化。对于"仁""孝"之间的关系,中国古代很多学者进行了阐述,主要形成了两种观点。汉唐学者多认为孝是仁之本,孝在先,仁在后;宋明学者则倾向于认为仁是孝之本,孝是行仁之本。王阳明是心学的集大成者,在"良知"的基础上重新定位了仁和孝,他认为仁是良知之理,与良知不可分割,孝是良知与物(事亲)相感发出的表德。在仁孝关系方面,王阳明既沿袭了程朱的观点,又进行了新的阐发。他认为,仁是体,是孝的人性依据,孝是仁的发用流行,且是仁的先发。仁发用为爱,孝是爱亲,在所有的仁爱中最为真诚深厚。仁爱具有普遍性,但往往因条件受限而无法实现。在此情况下,王阳明认为应遵循"优先原则",孝被置于最优先的位置。  相似文献   
75.
文章以神话哲学的视角探讨《庄子》天人关系论与上古神话的渊源关系。认为《庄子》的“万物齐一”、“天人合一”思想承续了神话哲学的万物平等、天人和谐的观念。指出万物平等是《庄子》天人论的逻辑基础,天人和谐是其目的,而实现天人和谐的途径则是随顺自然、自然无为。文章的结论是:庄子的天人关系论在内在本质上与神话一脉相承。  相似文献   
76.
在《红楼梦》的丫头群中,袭人向来是颇具争议的一位,褒扬极少,贬斥居多。以为身处奴隶阶层的袭人自有她的“痴处”,不可仅凭“叛逆与否”这样的暴力符号将其一棒打死,否定她人性的优点与存在的个体价值。应从人性本真的角度出发,客观地看待这一人物,观照她的生存处境,尊重她的爱情,发现她纯良、宽厚的美德,使其形象分析更趋合理化、人性化。  相似文献   
77.
孔子创立仁学是为了把流于形式的周礼安置在人心,他的仁是情和礼的统一,是儒家的道德总汇和境界的至极。王阳明创心学为的也是把朱熹的外在天理植根于心,他的心体是情和理的统一,是道德的汇总和儒佛道境界的融合。孟子提出本心说、尽心之道和良知说等,王阳明心体的一种含义便是心之本然意,王阳明也主张尽心,强调良知的主宰和评判作用。他还承袭了孔孟所倡的内圣外王的工夫论。  相似文献   
78.
雷纳·韦勒克拥有多重学术身份,长于实践是其治学的独特优势。他基于科际整合的视野所取得的研究实绩广涉文学研究与其他学科、其他艺术门类等诸多层面,从而为文学研究提供了诸种可能性。  相似文献   
79.
孔子的人-心秩序观包括三个方面:其一,理想人-心秩序的特点是安与乐;其二,理想的人-心秩序必须依仁守礼;其三,理想人-心秩序的实现要坚持学与思的互动。  相似文献   
80.
孔子所说"知仁勇艺"的心理与教育内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子所说的“知仁勇艺”,既与教育有关,也同心理相符,即“知”(智)相当于智育、认识;“仁”相当于德育、情感;“勇”相当于体育、意志;“艺”相当于美育、艺术心理。四者既是四特征的人格结构理念,又是四因素的全面发展教育理论。孔子从知(智育)、仁(德育)、勇(体育)、艺(美育)的意义与目的、内容与任务、途径与方法等方面作了论述和分析,提出的观点和举措,至今仍有一定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