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65篇
  免费   68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41篇
民族学   12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161篇
丛书文集   219篇
理论方法论   148篇
综合类   930篇
社会学   287篇
统计学   3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102篇
  2013年   98篇
  2012年   195篇
  2011年   216篇
  2010年   203篇
  2009年   139篇
  2008年   113篇
  2007年   137篇
  2006年   107篇
  2005年   75篇
  2004年   77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Ten years ago, the model of creative destruction was developed to predict the fate of communities that base their development on the commodification of rural heritage (Mitchell, C.J.A., 1998. Entrepreneurialism, commodification and creative destruction: a model of post-modern community development. Journal of Rural Studies 14, 273–286). Its application to the village of St. Jacobs, Canada, demonstrated that entrepreneurial investment had fostered the creation of a setting for aestheticized consumption. In this paper we demonstrate that creative destruction has continued to unfold in the village over the course of the past decade. The evolutionary path taken is assessed in light of current literature on rural space. It is concluded that to fully understand the transformative process, one must integrate the demands of myriad sub-cultures, whose social relations, ideologies and actions will contribute to the development of a contested landscape of consumption. This finding necessitates that modifications be made to the model and its various stages. The most significant is recognition that the “heritage-scape” is an interim state of landscape change; one that displaces the productivist landscape of the industrial period, and precedes the creation of the “neo-productivist” leisure-scape of post-industrialism. Whether or not such a “final” state is achieved is dictated by the power struggle that inevitably arises amongst sub-cultures engaged in the transformation of rural space.  相似文献   
102.
农村金融改革和支农服务的首要目标是建立起一个能满足三农发展的金融体系。甘肃省农村金融体系存在金融主体稀缺等问题,为更好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重构与农业发展相适应的金融体系。农村金融体系的重构内容除了银行业,还应包括农业保险、资产管理、期货等其他金融业。甘肃省农村金融体系重构应依据农村金融体系建设的目标做出相应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03.
乡村治理是我国一个重大而紧迫的农村现代化问题。随着村民自治的实施与不断完善,我国农村基层民主制度更加体现了广大的农民的利益需求,推动了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近年来我国乡村治理在取得可喜成就的同时,还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问题,发展中面对更多的挑战。在阐述乡村治理的相关内容之后,分析了制约我国乡村治理的一些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4.
保障农民拥有广泛的政治参与是我国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体现。农村社会组织政治参与具有独特的优势,正日益成为我国农民政治参与的重要组织载体。农村社会组织政治参与功能的有效发挥有助于在农村培育"有容"的民主意识,有助于形成"有衡"的农村民主制度,有助于农民养成"有序"的民主行为。为了进一步提升农村社会组织的政治参与,政府必须解放思想,支持和引导农村社会组织合法的政治参与,农村社会组织必须加强自律,不断提高政治参与的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105.
我国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扩大农村融资途径,提高农村土地利用率、减少土地闲置浪费,应当在创新试点的基础上,有条件推行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流转.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解禁后,有必要建立流转协调机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以促进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有序和规范.  相似文献   
106.
中国农村工业化及其环境污染的原因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农村工业化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取得了较大成就,对国民经济做出了巨大贡献,加快了国家工业化的步伐,促进了经济体制的转换;转移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提高了农民收入;加快了小城镇建设的进程,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由于社会、经济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农村工业化进程代价相当大,尤其是这些年来在大力推进农村工业化进程的同时,忽视了环境污染与资源的有效利用问题,形成了沉重的生态负债,农村工业化和保护资源、环境、生态之间产生了日益尖锐的矛盾,面临的国土、生态、资源和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客观地说,农村工业的高速增长在某种程度上是以资源高消耗和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的。造成农村工业严重环境污染的原因包括:理论研究的盲点与导向的片面性、二元社会结构体制和传统的工业化发展模式及布局分散等。  相似文献   
107.
城乡教育公平问题不仅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也成为乡村教育实践的重要内容.目前社会各界以“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农村教育公平”为目的,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促进乡村教育公平.但是乡村追求教育公平的结果,不仅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乡村教育公平问题,反而增加了乡村的教育负担,使城乡教育变得更加不公平.文章首先回顾了教育公平理论和既有的经验研究成果,并逐步分析了追求教育公平目标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反思学校上移、办学规模、教师素质以及乡村学校功能等问题,最后探讨了经济规律与教育规律、教育供给与教育需求、教育公平与社会公平的关系,旨在启发人们多方位地思考乡村教育问题,重新审视现阶段推动乡村教育公平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8.
利用文献资料、调查问卷以及访谈法等研究方式,结合大同市目前正在进行的新农村建设,对大同市辖区的农村群众体育发展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大同市辖区的农村体育工作基本上处于无人管理的自发状态;辖区内体育场地、器材设施配备较好,但缺乏专门的管理及指导人才。针对这一研究现实,最后在结果与建议中提出了大同市农村群众体育发展的对策与措施,为农村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同时也为体育专业类院校专业的设置以及就业指导方面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9.
利用2010年"陕西省农村地区老年人口健康状况调查"数据,使用分层线性模型,对农村老年女性生殖健康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绝大多数农村老年女性患有生殖系统疾病,并且过去2年中做过检查的很少。影响农村老年女性生殖健康的因素主要有:个人婚姻状况、健康自评状况、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影响老年女性生殖健康检查的因素主要有:个人经济状况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社区因素中仅是否设有妇幼保健站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0.
We examine the challenges of governance facing organizations that pursue a social mission through the use of market mechanisms. These hybrid organizations, often referred to as social enterprises, combine aspects of both charity and business at their core. In this paper we distinguish between two ideal types of such hybrids, differentiated and integrated, and we conceptualize two key challenges of governance they face: accountability for dual performance objectives and accountability to multiple principal stakeholders. We revisit the potential and limitations of recently introduced legal forms to address these challenges. We then theorize about the importance of organizational governance and the role of governing boards in particular, in prioritizing and aligning potentially conflicting objectives and interests in order to avoid mission drift and to maintain organizational hybridity in social enterprises. Finally, we discuss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s and the implications of this work for rethinking traditional categories of organizations, namely business and char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