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4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9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审美文化:高等教育的“第三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审美文化是科学文化滋长的坚实心理基础,同时又是人文文化陶冶过程中不可取代的重要阶段。在理性追求、价值诉求和创造实践方面,科学与人文总是“纷争频仍,”而审美文化恰恰在这一方面超越、融合并完善了“两种文化”而成为独立的“第三文化”。在学术视野中,审美文化的定位也超越了传统美学的领域。以审美文化为依据构建高等教育的认识论、价值论和实践论仅仅是为了明确宣示和突显审美因素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1923年爆发的"科玄论战"吸引了众多的思想家、科学家,许多中国科学社社员也参与其间,站在"科学派"一方.虽系"科学派"的阵容,社员们对科学的认识却不尽相同.他们在论战中捍卫科学,攻击玄学派,不乏偏激之语,但并未将科学知识绝对化,因而不能将中国科学社的科学宣传定位为"唯科学主义".  相似文献   
13.
张燕 《阴山学刊》2006,19(1):79-83
科学主义、建构主义、自然主义持有不同的科学观,它们从不同视角出发对科学有不同的理解,通过对三者的对比和反思,我们不仅可以领悟其各自的精神内涵,还可以对科学的本质有一个更加全面和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中国历史上重人文、轻理工的传统和中国高等教育的外生性特征,使科技与人文二维冲突尤为激烈,并出现从“道”“艺”之争,到“中学”“西学”的对抗,直至现阶段培养“工具人”与“精神成人”的争鸣。通过构建中国高等教育文化二维思路模型,证明科技主义与人文主义之争是贯穿中国高等教育历程的文化二维思路。高等教育中的人文与科技思路没有固定的、一劳永逸的路径,应在不断变化的时空背景下彼此不断消长,在相互磨合中找到最佳着力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