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6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10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14篇
丛书文集   242篇
理论方法论   57篇
综合类   1035篇
社会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107篇
  2011年   127篇
  2010年   76篇
  2009年   89篇
  2008年   78篇
  2007年   103篇
  2006年   103篇
  2005年   111篇
  2004年   85篇
  2003年   79篇
  2002年   71篇
  2001年   74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仁学思想是儒家道德哲学体系中的核心思想。司马迁通过历史研究,认识到了"仁"在治国安邦中的作用,于是对先秦仁学,特别是孔、孟仁学进行了批判性的继承和改造,孔子的仁学思想更是成为了他撰写《史记》、品评历代帝王的重要指导思想。本文将从《史记》入手,论述司马迁对先秦仁学的扬弃,并分析其伟大的历史意义和对当今构建和谐社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32.
20世纪30年代中国民族主义思潮的高涨,不免与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占据思想界主流位置的种种世界主义的主张形成一种紧张的对峙.《独立评论》围绕"如何树立民族信心"的讨论,正是这一"紧张对峙"的反映.通过对这一讨论的内容、背景及其与"本位文化"论战的关联等多方面的梳理,试图展示以胡适为代表的"西化"派学人在国难日渐深重、民族主义情绪日渐高昂的现实面前的坚持、妥协和困窘,以及20世纪30年代中国思想界各种思潮既对立又相通的生动复杂的面相.  相似文献   
33.
试论《马氏文通》中的“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氏文通》对“读”的解释最为含混,其作者马建忠究竟想用这个术语表达什么概念,研究者们说法不一。本文对《马氏文通》中各种类型的“读”进行认真的爬梳,通过汉英两种语言的对比分析,得出一个结论《马氏文通》中的“读”是比附英文语法的从句“创造”出的汉语语法中的“畸形儿”,它结构形式不一,或以句子,或以词组,甚至以词的形式出现。  相似文献   
34.
唐代文人园林既具有私人空间的独立性,又受到公众世界的政治牵制,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空间领域。统治阶层凭借政治权利以赏赐与没收的形式对文人园林进行政治介入与干预,士大夫文人则发挥了园林在进仕与退隐中的政治功用,文人园林在统治层的政治掌控下、士人的政治权威认同及政治理想表达中蕴含了政治文化意蕴。这种政治解读,揭示了文人园林长期被遮蔽的政治性,这是当前唐代园林文学与文化研究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35.
崔勇 《河北学刊》2006,26(3):114-117
宋代,佛教与官府财政的关系是时人颇为关注的问题。许多有识之士纷纷提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曾巩与苏轼即为其中的典型代表。曾巩的挤压见解与苏轼利用佛教生财的主张,表面看似对立,但二人的主旨却是一致的,即通过对佛教资源的再分配,解决政府的财政危机。当然这一紧一松,与二人的性格和仕途经历有密切关系。曾巩的处事严谨与苏轼的放达宽容,曾巩的任职京师、编修史籍与苏轼的任职地方州府首长的经历,形成鲜明对照。  相似文献   
36.
秦观是苏轼最中意的弟子,元丰时期他们相识、相知,元祐、绍圣、元符时期政治上同升并黜。“苏子瞻于四学士中最善少游”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政治、文才、生活诸方面的契合。他们和而不同的相处、相交之道,对于今天的我们更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37.
《马氏文通》在正名卷和名字章对名字的概念提出了两种不同的分类标准。马氏更多地吸收了中国传统语言学的分类方法,已经意识到词类转变可以发生在三个层面:意义、位置和语音形式。双音名字的构成方式主要有四种。  相似文献   
38.
“二十四贤”与“汉魏革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冲 《社会科学》2012,(6):164-170
十卷本《陶潜集·四八目》所载的魏文帝于汉魏禅代之际彰表"二十四贤"之事,可以认为源自确切的汉末魏晋史料,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二十四贤"的人选构成来自于东汉后期的"清流"士人群体,既包括了积极参与反外戚、反宦官政治活动的官僚士人,也包括了以隐居不仕表达消极反抗之意的民间处士。曹丕在代汉建魏前夕彰表如是面貌的"二十四贤",显示了曹魏王朝君臣以汉末清流的继承者自居的政治立场,也是着眼于重构王朝秩序的"汉魏革命"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9.
施蛰存的文学创作是从诗开始的,他的文学翻译工作也是从诗开始的。施蛰存的文学翻译主张兼收并蓄,但他更热衷于现代主义诗歌的译介,他所翻译的外国现代主义诗歌作品一直影响到新时期的朦胧诗。  相似文献   
40.
西夏文《经史杂抄》一书出土已近百年,因首尾皆佚,内容芜杂,此前一直未获全文解读,出处亦不明。本文指出此书主要依据敦煌汉文文献《新集文词九经抄》编译而来,是目前所知西夏人编译的唯一一本通篇征引汉文俗文学的作品。对它的解读可以解决夏译汉籍悬而未决的最后一个谜团,从而为研究西夏教育和文化交流提供一份宝贵的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