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7篇
  免费   27篇
管理学   3篇
民族学   4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53篇
理论方法论   9篇
综合类   279篇
社会学   6篇
统计学   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在继承毛泽东、邓小平党内民主观的基础上,江泽民结合党内民主建设的新特点,从新的视角对发展党内民主思想进行了论述,主要表现在:突出党内民主的战略地位,强调发展党内民主要切实加强制度建设、不断强化党内民主监督、积极推进人民民主的发展,从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党内民主建设和国家民主建设的思想.  相似文献   
32.
完全按照内聚焦型视角叙述作品的《蝴蝶梦》展示给我们的是一段贵族白马王子与灰姑娘的爱情故事。作者选择这种叙事视角一方面是为了表达一种"人是平等的"命题,寄寓一种"纯粹是灵魂呼应灵魂的爱情"理想,另一方面,因了"爱情障碍"的设置和排解,使叙述者"完全被戏剧化"了。由此看来,达夫妮·杜穆里埃将叙事视角定位在內聚焦型上,使整部小说成了主人公的戏剧独白,这样把叙事话语、非叙事话语融入人物话语之中,把感知视角和认知视角紧密结合起来,使小说语言独具特色,其小说叙事方式上的革新意义凸现。  相似文献   
33.
《千年一叹》中 ,余秋雨选择特定的视角 ,对千禧之旅的十多个文明古国进行考察 ,表达出一个具有前瞻眼光的文化人对历史文明的申视及关怀。本文通过三个方面 :平等的对视、开放的心态、真诚的反省 ,从余秋雨《千年一叹》的文化视角来解读中华文明的优势。  相似文献   
34.
利用经典Mie散射理论,讨论了小角向散射激光测粒仪光电探测器中问题导致的测量误差;提出了一种对中误计算模型,据此进行模拟计算,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 。  相似文献   
35.
本文着重讨论新研制的高温高压泥装旋转拈度、失水仪中步进电机微分技术,用以解决低转速下仪器的测量精度问题。  相似文献   
36.
根据测试系统运动方式、工作状况和动态特性,分析其对测试结果的影响.给出一种适用于轨道倾斜角度动态测量的分析方法和计算公式,为测量系统的结构设计、电路设计和实际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7.
汪曾祺新时期的小说,多是以童年为视角,对旧时生活的回忆。促其转变审美角度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一是温馨的童年生活所沉淀的情感底色决定了他的审美取向;二是自觉地通过回忆方式净化有悖于审美取向的浮躁情感;三是人性的善与美之主题表达与童年视角的契合。  相似文献   
38.
在1930-1940年代的东北沦陷区文坛上,梅娘的小说创作以女性的视角寻求自我解放和自我实现。对母爱的渴求在梅娘的感情经历和小说创作上是一个贯穿始终的主题,这一主题体现了梅娘对爱与生的渴望和自我生命价值的追求。  相似文献   
39.
论卡夫卡《判决》的叙述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判决》是卡夫卡自己满意的第一篇作品,它开创了卡夫卡小说独特的艺术风格,确立了卡夫卡小说创作的基本叙述特征。小说的多重含义与小说复杂多变的叙述手法是分不开的。小说的意义正是通过其复杂多变的叙述手法来展开并加以实现的,小说的叙述手法也是小说意义的一部分。小说将外在叙述与内在叙述结合在一起,互相转换,有时甚至重叠在一起。随着小说叙述手法的幻想性质的逐渐加强,现实与幻想在小说中变换了位置,幻想的另一面反倒具备了奇异的性质。小说中的种种悖论式的思想总是通过悖论式的叙述方式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40.
本文从日常生活的"常态"概念入手,认为选择这样一个"常态"作为研究对象对研究家庭社会学是十分有意义的.具体地说,我们认为以被访人的生活史为切入点,去挖掘和揭示制度安排中的"盲点",应该成为家庭社会学研究的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