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961篇 |
免费 | 131篇 |
国内免费 | 29篇 |
专业分类
民族学 | 52篇 |
丛书文集 | 716篇 |
理论方法论 | 138篇 |
综合类 | 3210篇 |
社会学 | 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篇 |
2023年 | 6篇 |
2022年 | 20篇 |
2021年 | 21篇 |
2020年 | 23篇 |
2019年 | 19篇 |
2018年 | 21篇 |
2017年 | 28篇 |
2016年 | 49篇 |
2015年 | 77篇 |
2014年 | 215篇 |
2013年 | 109篇 |
2012年 | 282篇 |
2011年 | 328篇 |
2010年 | 248篇 |
2009年 | 245篇 |
2008年 | 264篇 |
2007年 | 363篇 |
2006年 | 334篇 |
2005年 | 298篇 |
2004年 | 293篇 |
2003年 | 297篇 |
2002年 | 233篇 |
2001年 | 165篇 |
2000年 | 124篇 |
1999年 | 26篇 |
1998年 | 6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6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申振民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59-61,102
《全宋诗》的出版是一项巨大工程,其补充完善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披阅众多订补文章,笔者又得误收1首,重出17首,补遗11条。 相似文献
82.
陈慧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28(1):107-112
韩愈古文与《史记》之比较批评是韩文批评史中一个重要内容。早期关注点较分散,涉文气、文质、天才与穷而后工等议题,具体论较以文体、句法为主。明中期,兼主唐宋派针对独尊秦汉文法式,袭貌遗神之时弊,开始形成以《史记》为衡量,强调神髓、本色的比较自觉。这是接续古文统绪之举,是由唐宋以溯秦汉思潮的产物。既为其重要研究方法,所形成的侧重文统和师法的比较理论,又构成其古文理论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83.
熊笃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122-128
白居易与刘禹锡是中唐同年出生的两位名诗人,都曾先后贬谪巴渝分任忠、夔二州刺史。本文从六个方面比较二人巴渝时期的创作异同,并适当扩展到贬巴渝前后的诗作比较,从中可以深入探索他们虽同处逆境,而在人生态度、性格心态和胸襟气量等方面存在的巨大差异。 相似文献
84.
王青青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0(4):18-21
在狄金森研究走过的这一百多年里,狄金森的经典作家地位逐渐确立。同时,狄金森的形象也经历了三次大的改变,从最初感情受挫的隐居者到超越时代的现代主义先驱,再到如今扎根于19世纪的解构者。狄金森形象的变化一方面归功于她诗歌和书信的编纂者们,为读者呈现出不同版本的诗集,促进研究的前进;另一方面也是文学理论发展,人类认知能力不断提高的结果。 相似文献
85.
曾智安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0(1):13-16
文章以一些新材料论证了清乐在唐代宗、宪宗乃至文宗时期的宫廷中仍然得以表演的事实,进一步反驳了《通典》关于清乐亡于开元年间的记载,在补充和丰富学界现有结论的基础上,为深入研究唐代的音乐状况及其与诗歌的关系提供了更为有力的参考。 相似文献
86.
毛泽东的历史观不仅以理论形态见诸于他的理论著作,同时也蕴含于他的大量诗词作品中。毛泽东诗词中的历史观是其唯物史观的诗化反映,它表现为革命史观、发展史观和人民史观的高度融合。 相似文献
87.
本文介绍了在上海图书馆古籍部新发现的柳亚子辑《分湖诗钞》手稿的内容和编排,并考证了柳亚子编辑这部手稿的时间及未能定稿印行的原因。 相似文献
88.
贾忠峰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3):65-69,98
宋本《玉篇》明确标注出的引《说文》(大徐本)的内容,包括释义、析形、书证、注音、字形和重文。其引文与《说文》相应条目的不同,表现为十二个方面。修订者参考了不同于大徐本的说文本子,或者引用时改动了原文,以及宋本《玉篇》和大徐本在流传中产生的讹误,都可能导致这些不同。 相似文献
89.
北宋对史籍印本的刊刻、传播,使其朝野上下灌注有强烈的"镜子"意识。宋人的史学意识上,首先表现为史学观念上突出封建伦理纲常的重要性,其次,则表现为对"上天感应论"持矛盾辩证的批判态度。宋人的历史辩证思想虽不能挽救北宋王朝的灭亡,但却促进了宋人"历史直觉意识"的形成,进而宋代文人也从史籍印本中揣摸出简洁、形象、生动的古文师法。简概而言,历史赋予宋人的直觉意识是,创作者虽有"意旨"主导,但是创作走向及过程却是作者无法事先控制的,它取决于作者当下创作意识的瞬间呈现,是作者以生成的观念理解存在,是对历史生活"直觉"把握的结果。此种直觉意识,也使得宋人的诗词、文章有了更多的"新变"。 相似文献
90.
宋濂的史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向燕南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8,29(1):22-28
宋濂是明代“开国文人之首”,在文学和史学上都有重要的贡献。宋濂在学术思想方面是宋元以来浙东学派的嫡传.重视学术的经世致用,且调和朱、陆之学的倾向;同时又有一定的释道二教的影响。宋濂的史学思想是既在天道观、认识论方面表现出明显的主观唯心主义的色彩。又在对历史治乱兴衰的解释中表现出浓厚的儒家政治伦理思想和实践理性的精神,这些特点构成了宋濂史学思想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