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2篇
民族学   3篇
丛书文集   9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22篇
社会学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21.
为了解决第二次朝鲜核危机,中国对争端各方进行了斡旋并最终促成了六方会谈。六方会谈至今共举行了五轮,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从国际法的角度审视六方会谈,可以得出三点结论:首先,六方会谈充分尊重了国家主权原则;其次,六方会谈坚持和发展了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原则;再次,六方会谈为东北亚区域安全组织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因此,应当坚持以六方会谈的方式解决朝鲜核危机。  相似文献   
22.
钓鱼群岛问题是中日之间悬而未决的领土主权争议问题。近些年来,由于日本右翼团体多次登上钓鱼岛,修建非法设施和标记,再次挑起两国间这一争端。文章从历史及国际法角度论述钓鱼岛主权归属问题。  相似文献   
23.
冷战后的今天,民族自决权成为民族分离主义的理论依据,并对国家主权原则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国家主权与民族自决权是现代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的两大基本原则,两者相伴而生,是相互依存与相互制约的关系。现实生活中的冲突与矛盾并不意味着两者简单的对抗。在绝大多数国家获得了主权和独立的背景下,民族自决权的内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行使也要受到限制。  相似文献   
24.
按照主权构成研究,中国在主权所有权层面上是统一的,但在主权行使权层面上是分裂的,即海峡两 岸的分裂性质是主权所有权统一之下的主权行使权分裂。它在现实中的表现是:世界上只有一个中 国,但在一个中国内部却存在着分裂,即海峡两岸的分裂是统一之中的分裂。认识这一点很重要,它 有利于我们分清海峡两岸与东、西德和南、北韩在分裂性质和程度上的不同。  相似文献   
25.
主权民族就是"享有国家主权的民族",与"国族"、"政治民族"等概念具有相同的外延和内涵,只是侧重点不同。"族裔同质国家"构建主权民族有"国族一体式构建"、"代表式构建"和"共同创设式构建"三种方式。  相似文献   
26.
保护的责任是国家保护本国公民的责任,当国家不愿或无力保护本国公民免遭伤害时,国际社会有权干预。保护责任源于冷战结束后集体安全从"保护国家安全"转向"保护国家和公民并重"所面临的挑战。自2001年干预与国家主权委员会正式提出保护的责任这一概念以来,经2003年名人小组的部分肯定以及2005年秘书长的报告和世界首脑会议的进一步规范,保护的责任已经发展成为国际社会的一项重要政策规范。保护的责任包含了国家保护责任和国际保护责任两方面内容。该理论说明了国家主权不仅是国家对其公民的一种权力,更是一种保护其公民基本人权的义务与责任,这是对传统主权概念的新发展,对国家主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7.
近年来,有效控制理论成为国际法院解决领土主权争端的重要国际法依据之一。我国南海部分岛礁被邻国占领虽是事实,但这些国家无法依据有效控制理论取得其非法占领岛礁的领土主权。中国对南海诸岛拥有历史的、无可争辩的主权,且从未放弃或停止行使对南海诸岛的有效管辖。争端国家的占领行为侵犯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其针对争议岛屿的所谓"主权行为"是非法的、无效的。我国应当在强化对南海诸岛的历史性权利的同时,通过立法、行政和司法等手段加强对南海诸岛的有效控制,明确我国对南海诸岛的主权。  相似文献   
28.
直到20世纪初,主权所体现的和强调的主要是权利(权力)内涵,而不具有多少责任内涵。在当今的国际社会里,主权不仅意味着一种权利(权力),而且意味着一种责任。主权是一定条件下国际社会既存的共同规则约束下的产物,它不能脱离它赖以产生的客观环境和社会规则,主权应否内在地包含或承担责任取决于国际社会演化发展的客观力量和需要,而不是反过来由主权来决定自身的形态和内涵,这是主权作为历史和实践的概念的逻辑必然。  相似文献   
29.
刘建平 《阴山学刊》2009,22(3):81-84
在经济全球化和国家间政治多边化的潮流中,国际机制已成为学术探讨和外交实践的主流,绝对国家主权话语丧失根据。作为发展中国家,为了在国家力量差距仍然严重分化的世界政治格局中规避发达国家的欺压,中国应该主动建构以“权利政治”和“超国家权力”为核心概念的国际政治理论来批评“权力政治”和“强权”、“霸权”现实。作为世界政治的超国家权力主体,联合国可以为克服霸权主义政治形态而实现人类主义价值提供可能性,超国家权力与主权、人权的辩证关系是发展中国家必须深入体会的外交哲学。  相似文献   
30.
在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史中,陈序经的主权论述是值得注意的。他的博士论文《现代主权论》对历史上各种主权理论进行了详细的论判。陈序经主权理论的最大特色就是主张主权可分论,这种主张导致他对个体主权的重视。但是,陈序经的主权可分论与主权一元论不是时立的,他对国家主权也是极力维护的,可以把陈序经的主权思想表述为对主权与人权的双重诉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