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4篇
丛书文集   40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179篇
社会学   8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长期以来,国内学术界总是把阿Q与"国民性"联系起来进行解读,《阿Q正传》也被认为是鲁迅批判国民性的集大成之作。尽管小说确实有批判国民性的一面,但是,对这一方面的过度强调,使我们仅仅关注于阿Q行状的国民性,而遮蔽掉了小说序言中的某些重要信息。鲁迅批判的对象并不仅仅只是阿Q这样的愚昧民众,他同时也指向了那些掌握着话语权的新旧知识分子。通过序言及小说中对赵秀才、钱假洋鬼子的书写,从而把虚构的小说与现实的生活联系了起来,促使读者去重新反思知识分子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62.
丁文 《云梦学刊》2006,27(3):88-94
本文目光关注见证"<小说月报>革新"事件的接受群体--"新文学阅读圈"中新文学读者,以其在革新最初几年的12-14卷<小说月报>"通信"栏中与编者的对话,得出<小说月报>"读"与"编"之间一种类似"我们"与"先生"的关系.读者眼中的<小说月报>的形象及刊物自身形象定位及其背后的原因;置于新文学读者的关注之下的<小说月报>在新旧文学观念上的纠缠反复均成为<小说月报>办刊方向调整中的须加考虑的潜在背景.  相似文献   
63.
《红楼梦》使用了大量的冷笑来塑造人物形象,不仅推动了故事发展,同时也反射出书中各人物心情起伏。大卫.霍克斯采用细节化翻译策略对《红楼梦》中各色人物不断重复的、模糊的冷笑进行的翻译,将冷笑的含义具体化和清晰化。  相似文献   
64.
Despite long‐standing hypotheses that intimate partner violence (IPV) may undermine children's ability to form secure attachment representations, few studies have empirically investigated this association. Particularly lacking is research that examines IPV and attachment during middle childhood, a time when the way that children understand, represent, and process the behavior of others become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Using data from a sample of African American children living in rural, low‐income communities (N = 98), the current study sought to address this gap by examining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physical IPV occurring early in children's lives and their attachment security during the first grade. Results indicate that, even after controlling for child‐ and family‐level covariates, physical IPV was associated with a greater likelihood of being rated insecurely attached. This effect was above and beyond the influence of maternal parenting behaviors, demonstrating a unique effect of physical IPV on children's attachment representations during middle childhood.  相似文献   
65.
"三言"、"二拍"中情爱描写的出现,有其历史必然性,它是明代中后期的时代文化环境、作家的情爱观念、读者的阅读趣味以及商业出版等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作品有力冲击了封建理学的道德伦理体系,从而在更高一级的层面上揭示出中国小说从神化到人化、从自教化至世俗化演进的发展倾向."三言"、"二拍"对古代情爱文学题材的大突破,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具有不可磨灭的思想意义.  相似文献   
66.
自唐代始,班固、王俭为《汉武故事》作者两说并行,然两说均难以成立。自宋以来,刘弇等据《故事》中“今上元延”之语断定其作者为西汉成帝时人,此说亦非;盖“今上元延”之谓乃《故事》抄引前人著作原文的遗迹。从《故事》中“汉有六七之厄”、“代汉者当涂高”的谶语和潘岳《西征赋》化引《故事》典故等情况综合分析,《故事》的成书时代应在东汉献帝时期,其作者是一位看到汉家气数已尽、对汉家江山仍有些许留恋的文人,而非亲曹派的文人。  相似文献   
67.
《玉簪记》是明代后期著名的喜剧作品,它的创作时间、创作蓝本等引起了学术界的一些争论。文章通过对明清戏曲选本的分析研究,认为剧本以《古今女史》为基础,同时吸收了话本《张于湖传》中的情节创作而成,在《玉簪记》通行本之前有青阳腔本,陈妙常形象经历了从尼姑到道姑的转变。  相似文献   
68.
从南戏到正字戏、白字戏——潮州戏剧形成轨迹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末明初南戏在潮汕的活动已蔚然可观。宣德时期的南戏《金钗记》已"错用乡音",到嘉靖年间的《荔镜记》已变异为用闽南方音演唱的潮泉腔,万历年的《金花女》则是用潮州方言写就并用潮调演唱的戏文。从《金钗记》到《荔镜记》再到《金花女》,我们可以明显看到外来的南戏从"错用乡音"到"以乡音唱南北曲"变异为白字戏的轨迹。  相似文献   
69.
文学史谈论女作家萧红,总是首提其成名作《生死场》,并视之为“代表作”重点评介。其实,从思想性与艺术性俱佳而又具有独特性而言,萧红后期的《呼兰河传》则更能真正“代表”她小说创作的水平和风格。  相似文献   
70.
余华是一个迷恋于时间的作家,在其作品中时间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他以时间形式来探索时间的意义,这种探索不止是现实时间意义上的探索,而且揭示了时间与个体和世界间的深层含义,使时间重构于生命,从而重构于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