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4篇
丛书文集   40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179篇
社会学   8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在东汉政坛上 ,董卓堪称是翻云覆雨 ,炙手可热的一代枭雄 ,而在《三国演义》中 ,他则被塑造成一个被彻底否定的人物形象。由此可以见出 ,《三国演义》的人物塑造体现了作者崇德尚智的价值取向、民族文化的优越意识和儒道合一的美学理想 ,并由此形成了一个具有独特认识价值的人物评价系统  相似文献   
102.
2 0世纪 2 0年代胡适与蔡元培的一场论争 ,是”新红学”与”索隐红学”的争论 ,对现代红学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他们的学者风范和学术讨论的良好气氛 ,更令人赞赏和钦佩。  相似文献   
103.
北宋既优待文臣,又十分重视对历代典籍的整理.尤以馆阁对经、史书籍为中心的校勘活动,成效显著.以《麟台故事》残本卷二中《校雠》所载四十余年为主,即可较为清晰地看到这段时间之内馆阁校书中的一些问题:一是以前代正史的全面校勘为重,二是对经书的校勘较宋初而显得冷漠,三是校勘《庄子》《列子》等诸子书.  相似文献   
104.
以 1 975年广东潮州出土的明代宣德戏文写本《刘希必金钗记》为述考中心 ,通过对各地有关刘文龙故事的成型、分化与传播的考证和比较 ,力求梳理出我国南戏传播的路线。  相似文献   
105.
澳大利亚当代小说<莉莲的故事>中充斥着摧残身心的身体暴力、驾驭女性的性暴力和扭曲人性的精神暴力.女权主义批评认为针对妇女儿童的家庭暴力源于大男子主义文化:男权主义思想和厌女情节是导致男主人公实施暴力的主要原因;性暴力是实现男性统治和驾驭女性能力的最后证明.  相似文献   
106.
通过对《型世言》、《儿女英雄传》方位词“左右”的计量对比研究发现,从数量分布上看,《儿女英雄传》占据了绝对的优势,非常接近其在现代汉语中的分布。从功用的角度来看,尽管从明代末期到清代中叶仅仅只有200多年的差距,但“左右”在两书中有着不小的差别:在《型世言》中,“左右”作为方位词,其各种用法才刚刚萌芽,基本上只能单用,作主语、宾语、状语;而“左右”在《儿女英雄传》中,除了单用,还可以与其他词联合成短语,作主语、宾语、状语和定语,与现代汉语的用法基本相仿。  相似文献   
107.
今藏上海图书馆的抄本《进瓜记》传奇,因署名为"王昆玉",故学界多以其为明祁彪佳《远山堂曲品》所著录者。事实上,种种迹象表明此剧应为清代作品,它与明张大复传奇《钓鱼船》有明显承继关系,但叙事重心有所转移。对二者的比照研究颇有意义:可以返观《西游记》小说与戏曲的微妙互动,纠正以往研究中"戏曲为小说注脚"的习见偏差。  相似文献   
108.
金莉莉 《学术探索》2003,(12):88-90
叙事结构是文本自己的语法操作规则。童话叙事结构与成人文学一样具有空间性,但本文认为童话的幻想特征使文本并不适合作表层与深层的传统切割分析,叙事文本中的"隐含作者"具有成人与儿童双重审美心理,这使叙事结构如同一个不甚规则的圆,其中成人作者内心的儿童审美体验让幻想的"圆"形空间尽力扩展,而成人审美心理又用理性点睛般暗中规范,不露痕迹。同时这个幻想空间还有自己真实与节制等特点。  相似文献   
109.
电影《城南旧事》改编的成功,与其笼统地归功于对小说原著的忠实,不如更准确地说,是电影忠实于并强化了小说原著那种以"淡淡的哀愁,沉沉的相思"为基调的散文化风格。本文试图通过对小说文本、电影剧本和剪辑完成的电影之间的详细比较,考察从小说到电影这一改编过程中对风格问题的处理,探析散文式电影改编的艺术技巧和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110.
论巴金“家庭故事”与“团体故事”的同构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伟 《齐鲁学刊》2001,(6):39-42
巴金以《家》为代表的“家庭故事”小说与其早期直接反映其“安那其”主义的“团体故事”之间存在观念上的同构性。对巴金小说“家庭故事”与”团体故事”的同构性的解析,为解决长期以来巴金作为反封建民主战士和虔诚的“安那其”主义信仰者的矛盾情结提供了较之以往更为恰当的视点和参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