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9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7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6篇
丛书文集   95篇
理论方法论   10篇
综合类   473篇
社会学   1篇
统计学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73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21 毫秒
21.
民生问题关乎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政权兴衰治乱。近代中国在反动势力统治下,人民饥寒交迫、备受奴役。孙中山认为列强的侵略是近代中国一切灾难和祸害的总根源,腐朽的封建专制社会制度是国家衰弱、人民困苦的内在原因,土地、资本的垄断剥削是劳动群众民生凋敝、生活困苦的重要原因,技术落后、实业不发达是民生难以改善的瓶颈制约因素。解决近代中国的民生问题、为众生谋幸福,必须实现民族独立、政治民主;必须实行平均地权、土地国有、耕者有其田;必须通过实施门户开放主义、大胆借鉴西方文明成果来发达国家实业而又节制资本、防止大地主大资本家垄断社会财富、压制人民群众从而引发劳资间的社会冲突。其思想给当前我国的民生建设以深刻启示。  相似文献   
22.
"三民主义"是孙中山的核心思想,也是国民党建构意识形态的重要理论资源。但是,这一名称最初是有其实而无其名。在1905年10月《民报》发刊词中它称为"三大主义",1905年12月《中国日报》首先开始使用"三民主义"的称谓,但到1909年仍不被当时的国民党人所认可。辛亥革命后",三民主义"这一称谓逐渐为孙中山所接受,并成为对孙中山思想的一个概括。  相似文献   
23.
谭仲池先生的《东方的太阳》,把抒情建立在与客体的心灵对话之上,结构穿梭在“求谒”的且歌且行之中,语言紧贴智性化的生命律动,作品以感悟的方式丰富、拓展了政治抒情诗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24.
孙中山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关于国家统一的思想。他的这一思想源于古代的“大一统”思想和儒家文化中“和”的思想以及近代中国四分五裂的状况。其主要内容有:国家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中国的统一必须是完整的统一;和平统一是主要的统一手段,但决不放弃使用武力;国家统一的主要障碍是封建军阀和帝国主义;以市场统一和交通统一来促进国家统一。这些宝贵的精神遗产,对于我们今天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具有重要的启迪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5.
同美  益卓 《民族学刊》2018,9(3):65-72, 117-119
从藏族古代文化的视角来看,金器太阳神鸟图似乎与斯巴嘎巴和迥瓦风轮的观念有关,斯巴嘎巴和迥瓦风轮观涉及藏族本教的空间时间观和宇宙本体观。斯巴嘎巴是藏语的汉语对音,指空间和时间。迥瓦是藏语的汉语对音,指风火水土四元素。风轮是藏语的汉语意思表达,指“风”为元初原动力的宇宙形成观。在藏语言里,黄金面具实为金面。古藏人非常重视头发及其发型,即便是对死者补妆也是如此,在为死者补妆时,发辫被排在了补妆12点数的首选位置,且头发与绿松石相对应。  相似文献   
26.
王继红 《职业时空》2012,(3):154-155,158
孙中山的人学思想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近代中国,是在其"致力国民革命四十年,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的斗争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它内涵丰富、意蕴深远,涉及互助人性论、民生观、自由平等观、"生元"说以及人生观等方面的内容。探讨发掘孙中山的人学思想中蕴含的积极合理成分,在当代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7.
裘禾敏 《浙江社会科学》2012,(6):134-138,161
论文主要回顾了国内外《孙子兵法》英译研究概况,试图描绘主要译本在不同时期的传播规律,从历时与共时的维度比较、描摹《孙子兵法》在异质文化的运行轨迹与反拨情况,认为迄今为止因少有学者追踪该典籍英译本在英语世界的传播、接受与影响,所以造成了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研究的不平衡与中外文化交流“逆差”的局面;论文还就英译本的整合、典籍英译与文化输出等问题对其未来传播研究作一些展望.  相似文献   
28.
田子渝 《晋阳学刊》2012,(1):105-110
《民报》是我国最早有组织、有意识宣传社会主义的刊物。《民报》广泛介绍了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不同派别的社会主义思想,以及很多著名的社会主义人物。在《民报》的文章中,包括了中国最早的马克思、恩格斯传记。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坚持认为,以民生主义为核心的平和的社会主义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29.
孙绍陶先生家学渊博,精于琴艺;于广陵琴艺衰落之时,创办广陵琴社,弘扬琴学;培植琴人,传承琴艺。作为广陵派古琴第九代传人之代表人物,孙绍陶对广陵琴派的传承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30.
梁启超、孙中山的政治态度和思想主张虽有很多差异,但在政府问题上的主张却惊人的一致。基于国民程度低下等原因,梁启超在肯定政府之事业当渐次轻减的同时,强调适宜于当下的善政府必须是一个权力高度集中的强有力的政府。孙中山在重新界定人民与政府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提出只有主人(人民)真心诚意地将治权交与仆人(政府),才能打造出一个理想的万能政府。梁启超、孙中山的强力政府论在论证逻辑上虽有明显的不同,但却兼具保守与激进的思想特色。这种情形印证了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所谓保守与激进实质上是一种相当复杂的思想谱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