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81篇
  免费   96篇
  国内免费   39篇
管理学   278篇
劳动科学   5篇
民族学   132篇
人才学   66篇
人口学   6篇
丛书文集   774篇
理论方法论   172篇
综合类   2630篇
社会学   287篇
统计学   66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94篇
  2022年   114篇
  2021年   111篇
  2020年   130篇
  2019年   105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61篇
  2016年   135篇
  2015年   201篇
  2014年   383篇
  2013年   298篇
  2012年   332篇
  2011年   383篇
  2010年   317篇
  2009年   344篇
  2008年   337篇
  2007年   263篇
  2006年   169篇
  2005年   105篇
  2004年   124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70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进入21世纪的十几年,人类明显感觉到科学技术颠覆了以往的生活方式,信息技术统治着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工业文明带给人类财富和物质享受的同时,也带来了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由此引发"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越来越受到哲学界的热捧,詹姆斯·奥康纳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研究奥康纳"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构建美好生态社会具有现实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2.
《诗经·甘棠》历来都被认为是一首赞美召公之德的诗作。关于甘棠故事的解读,从西汉初期的"巡行乡邑"在甘棠树下"决狱政事",到西汉中期的不妨农事、"为民爱力",再到东汉时期的"听男女之讼",历代经学家的注疏存在着历史的层累叠加。总的来看,"召公之德"包括三方面:首先是他为二伯能居上下位,与民众直接交流并深得民心;其次是他施善政,"巡行乡邑"使民得以乐业、使官得以行法、使"侯伯至庶人各得其所,无失职者";最后是他"为民爱力"、不妨农事、爱民如子。这些都是召公行文王之德,教化南国的体现。  相似文献   
83.
英国当代著名女作家萨拉·沃特斯每一部小说中对作为礼物的服饰都有精彩描写。围绕沃特斯小说中作为礼物的服饰,分析这些服饰描写在人物从属、压抑的境遇,试图传递情感、编织幻象、索取回报等的人物心理及对过去的象征意义三方面体现出的作用,探讨服饰在小说中重要的言说功能。  相似文献   
84.
鲍尔·恩格尔是美国当代著名作家,在散文《爱荷华圣诞节》中,作者从孩子的视野出发,讲述儿时一次普通的圣诞节经历。作者灵活运用排比修辞手法,使文章结构紧凑,衔接自然。作者还多次从视觉、听觉和嗅觉角度,形象地刻画了农家圣诞节宴会,细微之处见真情。同时,作者以孩子的口吻讲述圣诞节的所见所闻,通俗易懂,简洁明了。而宗教故事的引用,则使文章富有浓厚的宗教传奇色彩。这些创作技巧的使用,体现了作家独特的创作手法。  相似文献   
85.
从流散批评视角出发,对奈保尔早期成功作品《毕司沃斯先生的房子》进行解读。通过分析小说主人公毕司沃斯先生先天的文化断奶以及后天的寻根失败,揭示出因殖民统治而产生的"流散他者"在面对文化身份缺失的困境中的苦苦挣扎。  相似文献   
86.
奈保尔的作品以其深切的社会关注引发世人注目。在“印度三部曲”中,奈保尔引用了许多印度和英国的文学作品,主要涉及印度人的英语印度文学、英国人描写印度文学和印度本土语言文学。运用文学作品参与他对印度的讨论,表达了作者对印度社会的关切,对殖民统治的否定,也丰富了作品的层次和内涵。  相似文献   
87.
张春雷 《船山学刊》2009,(1):137-138
《孟子·万章上》“攸然而逝”句对“攸然”的解释,字典辞书和有些专著均采用赵歧注,释“攸”为“迅走”义.通过我们的考释发现赵歧之注不能成立,“攸”无“疾快”义,字典辞书的编者,均是由于误信赵注。衍设“迅疾”之义项,此处的“攸”为其常义“自得貌”。  相似文献   
88.
一2002年秋,中国人民大学的一些民族学学者专程赴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考察民族服饰,当他们来到湘西、贵州、云南、广西等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时,看到的却是与汉族地区毫无二致的西装T恤和各式流行女装,原汁原味的民族服饰已经很难找到。专家们在痛心疾首之余,不禁大声疾呼:“民族服饰正在以空前的速度从民间消失,抢救民族服饰已经迫在眉睫!”无独有偶,2002年下半年,一个国外民族学考察组到苗族聚居的花垣县考察,参观一个曾经获得过“民族文化村”称号的少数民族村。虽然县民委事前曾要求全体村民都要身着民族服装,但当考察组进入该村时,却只…  相似文献   
89.
《明史·西番诸卫传》是18世纪初我国第一部安多藏区史,它从中央政府对安多藏区经营开发的角度,记录了明代安多藏区的变迁。其学术地位和文献价值应予重新认识,充分估价。明王朝在继承元代统治格局的基础上,设立了“西番诸卫”。西番诸卫实施军政合一、“土流参设”、“岁一朝贡”和尊崇藏传佛教、以金牌信符官方垄断茶马贸易等政策和措施,强化了明中央政府对安多藏区的控制。作为元明清治理藏区的中介环节,明代对西番诸卫的政策上承元代格局,又有许多创造性、建设性的拓展,开启了清代以府县区划管理安多藏区的先河。因此,明代西番诸卫是安多藏区历史变迁中的重要阶段,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90.
《欲望号街车》是剧作家田纳西.威廉斯的代表作。作者试用文学审美维度的表现说和实用说,分别对女主人公的“欲望”和作者的创作欲望及动机进行解读。女主人公的“欲望”表现了与作者生活中的欲望之间的映射关系;作者创作该剧的欲望在于,他渴望社会对他的性取向宽容,而这种渴望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是一种奢望、一种注定要失败的欲望。因此,《欲望号街车》的主题隐喻可概括为没有“欲望”的欲望,是文学创作的社会理性和人文关怀之间张力的悖论和矛盾的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