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12篇 |
免费 | 6篇 |
国内免费 | 4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3篇 |
民族学 | 3篇 |
丛书文集 | 76篇 |
理论方法论 | 13篇 |
综合类 | 226篇 |
社会学 | 1篇 |
出版年
2022年 | 2篇 |
2021年 | 1篇 |
2020年 | 3篇 |
2018年 | 1篇 |
2016年 | 4篇 |
2015年 | 5篇 |
2014年 | 16篇 |
2013年 | 12篇 |
2012年 | 26篇 |
2011年 | 24篇 |
2010年 | 19篇 |
2009年 | 18篇 |
2008年 | 21篇 |
2007年 | 28篇 |
2006年 | 27篇 |
2005年 | 16篇 |
2004年 | 20篇 |
2003年 | 26篇 |
2002年 | 20篇 |
2001年 | 21篇 |
2000年 | 10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潘家云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3,(2)
从中华文化的角度看,英国作家约翰·福尔斯的作品在物理属性、人格特质、文化观念和哲学属性等多个侧面上,弥漫着一股怪异的阴郁之气.小说物理场景封闭、阳光晦暗;象征物为阴部、蝴蝶标本、骷髅等死气沉沉之物;女性被动、从属、虚幻、客体化;男叙事者则性格分裂、阴柔无刚,创意耗竭;男性导师则阴阳怪气,诡异难测.作者本欲在封闭空间里设计出一套心理游戏,以假面游戏来发现叙事者的投射出深层心理问题,但由于自己过于专注于世界的阴柔内蕴的一面,而忽略了阳刚外显的一面,所以在不知不觉中,使作品笼罩在乏光、乏力、乏情、乏爱、不阳光、不阳刚、不充盈、不豪迈的浓重的阴气里. 相似文献
2.
自1928年殷墟开始科学考古以来,殷墟墓葬中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工具,这些青铜工具种类丰富,数量较多,是当时中国能够制造的最先进的工具。本文重点考察殷墟墓葬中出土的青铜工具的种类、数量及组合方面所具有的特点,揭示殷墟青铜工具组合是以木工工具为主的组合,并着重论述青铜工具在殷墟墓葬器物组合中所具有的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3.
何俊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31(6):20-25
理学虽以批判佛教为动因,但理学自身的建构不仅使批佛弱化,且呈现出儒佛混为一谈的现象,因此胡寅《崇正辩》实是南宋初期理学家批判佛教的重要著作。胡寅对佛教的批判,虽从清理佛教外在形式入手,但实际上却贯彻着他在根本理论问题上的立场与见解。胡寅揭示了因果报应的功利性本质,强调了儒家道德思想的自主性原则;同时他将善恶祸福无常对应的问题从道德哲学的论域中清除了出去,阐述了湖湘学派由实在性自然引申出价值体系的理论,并最终落实在儒佛心法上的比较,彰显出儒与佛的真实性与虚妄性。胡寅在批判佛教中所阐发的思想,对于后来朱熹的思想建构很有影响。 相似文献
4.
5.
《封神演义》是明代的一部神魔小说 ,它是在《武王伐纣平话》基础上经过大量扩充、演绎而成的。它诠释、补充、丰富了史书对殷末这段历史的记载 ,使纣王的暴行与武王伐商事件具体化、情节化 ,为殷末史的流传奠定了基础 ,提供了条件 ,使三千年前晦暗不明的殷末历史在下层百姓中得到了有效的普及与宣传 相似文献
6.
马宇辉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124-132
弘治己未春闱案由风闻而起,以莫须有了结,又引起了日后的流言四起。在对该案的种种记载与议论中,唐寅成了关注的焦点,博得了广泛的同情,并使这一事件染上了传奇色彩。案件的文学史意义在于激发了唐寅的"中年转变",使他开辟了人生与艺术创作的新天地;同时又在明中叶诗文革新的关节点上,因唐寅而导致了吴中诗坛复古集团的解体。 相似文献
7.
8.
曹晓燕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2(2)
从分尖团到不分尖团,是汉语方言发展演变的大趋势。无锡方言尖团音似分又混的现象初露端倪,表明它正处在由分到混的初始阶段。它所体现出的参差不齐的语音现象,正是我们考察这一发展进程的活化石。本文采用随机抽样调查的手段,结合变项规则分析法来考察与无锡市区方言精组尖音字的变化相关的语言因素,从而揭示出方言在和普通话接触之下是如何逐渐向普通话靠拢的。 相似文献
9.
邹书 《江苏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
唐顺之作为一名笃诚的心学家、理学家,势必会从思想价值的角度对文学作品进行评价。同时他又是一个优秀的八股文名家、古文评点家,有时又会摆脱心学和理学的思维模式,从文学自身的角度考量创作。受此多重身份的复合影响,唐顺之对道学气息浓厚而艺术性较差的曾巩散文进行评价时,就显得颇为矛盾:既认为“三代以下之文未有如南丰”,又以为曾巩散文法度平实,缺少变化,只能居于唐宋八家之末。 相似文献
10.
江瀚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9(2):32-36
阴阳五行思想是汉代社会思想的主干,《郊祀歌》十九章出现于这样的社会思想氛围中,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按照《郊祀歌》的祭祀对象和思想内容,将之分成"天道"和"人事"两大部分,认为两部分的结合,正是董仲舒"天人感应"学说在祭祀礼仪中的具体实践。这组诗歌的中心内容主要是描述汉武帝治下社会经济的发达和国家的强盛,显示武帝的雄才大略,以此向神灵昭告,希望得到上天眷顾,达到长生成仙的目的。《郊祀歌》在整齐排比以往神灵传说的基础上,又增加了时代的影响和个人的情感,成为现在我们了解汉代思想的绝好文本。 相似文献